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8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58篇
医药卫生   16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病理分类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理分类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根据预先设计的观察表和临床证候诊断标准,按八纲、气血及脏腑辨证的原则,对中晚期NSCLC患者进行详细的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NSCLC在腺癌、鳞癌中出现较多的证型有:气虚,分别为114例次(36.08%)、69例次(28.63%);血瘀,分别为80例次(25.32%)、54例次(22.41%);痰湿,分别为43例次(13.61%)、35例次(14.52%);阴虚,分别为30例次(9.49%)、31例次(12.86%)。这些证型出现的频度在鳞癌和腺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腺癌、鳞癌证候均以气虚、血瘀证候为主,气虚中尤以肺、脾气虚证最多。这些证型出现的频度在鳞癌和腺癌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2.
患儿,男,73天.主诉哭闹不安10余天.查体见全身皮肤斑疹,并伴有皮肤脱屑.正侧位X线片示双侧股骨、胫腓骨远干骺端对称性密度减低,界限不清;股骨远端先期钙化带增宽、致密;双胫骨前侧骨皮质增厚,如"腰刀"状;左胫骨远端皮质断裂(附图).X线诊断为先天性骨梅毒(早发型),并左胫骨病理性骨折.实验室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阳性、血清滴度1:128,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调查湖南省狂犬病个案,探讨狂犬病发病和潜伏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狂犬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2004-2007年1 059份狂犬病个案资料,采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库,运用SPSS15.0软件进行单因素(行×列卡方检验)和多因素分析(有序回归、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潜伏期影响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暴露后接种狂犬疫苗的影响因素。结果71.39%的病例为农民,95.85%被犬所伤,Ⅱ、Ⅲ度伤占83%,暴露后仅12.94%在医疗机构处理伤口,狂犬疫苗接种率仅15.20%,抗血清使用率4.15%。潜伏期中位数55 d(最短2 d,最长4 636 d);病例的年龄、暴露后是否注射人用狂犬疫苗、暴露部位、动物种类、处理方法、职业均对潜伏期长短有影响。只有暴露部位为头颈部、在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处理与疫苗接种呈正相关,而暴露程度为II度、未进行处理、自行处理或伤口挤压出血、消毒、缝合,与疫苗接种呈负相关。结论加强农村地区重点人群预防狂犬病的健康教育、提高暴露后伤口处理率及免疫接种率是狂犬病防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人α-防御紊HNP1基因对人鼻咽癌细胞株HNE-1生长的影响,探讨其在裸鼠鼻咽癌移植瘤生长中的作用.方法:HNP1基因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人鼻咽癌HNE1细胞株,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观察对HNE-1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将筛选的含pcDNA3.1( )-HNP1质粒的HNE-1细胞和空pcDNA3.1( )质粒的HNE-1细胞以及单纯的HNE-1细胞培养、收集后分别注射于8周龄雌性BALB/c裸鼠的右侧腹壁皮下,观察肿瘤生长速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防御素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NP1基因转入鼻咽癌HNE-1细胞后能成功地表达有活性的α-防御素1,MTT实验证实有细胞毒作用,转染HNP1基因组裸鼠较对照组肿瘤生长速度慢,体积小.结论:通过转基因方法能表达有活性的α-防御素1并能抑制裸鼠鼻咽癌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在对前颅底肿瘤实施显微手术时,手术入路的选择和颅底重建的原则.方法 回顾性总结前颅底肿瘤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借助术前影像学(CT和MR)资料,准确评估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和周边组织受累情况等,从而选择合理且熟悉的手术入路.术中尽可能在显微镜辅助下对肿瘤进行微创切除,降低术后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根据肿瘤切除后颅底结构的缺损程度决定相关的修复方案.结果 85例患者中经冠状开颅(包括半冠)入路的26例.经改良翼点入路的38例,经额眶入路的13例,经额、鼻窦联合入路的9例.肿瘤镜下全切除的79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有8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无手术死亡病例.13例患者的肿瘤发生远期复发,其病理性质以恶性为主.所有颅底脑膜缺损的患者匀在一期重建,采用自体肌腱膜或人工脑膜加生物胶进行严密修复.对小于3 cm的颅底骨质缺损一般不实施重建,有5例患者的骨性缺损大于3 cm,采用了人工材料(硅橡胶为主)进行重建.全部患者中有4例在术后发生短暂的脑脊液漏,均通过保守治疗而愈合.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和周边组织的受累情况选择适当的入路,对肿瘤患者实施微创切除并在一期进行必要的颅底修复是治疗前颅底肿瘤的有效方法 .手术入路应尽量有利于病灶切除,并降低术后致残率和病死率,颅底重建时必须恢复硬脑膜的严密性,维持颅底组织的良好支撑,同时不干扰对肿瘤的术后复查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6.
目的为政府卫生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和工作参考指标。方法利用湖南14个市州1987—2007年菌痢发病率进行前后与平行比较。结果湖南21年来菌痢发病率仍呈波浪式下降态势,报告发病率在152.101/10万~12.27/10万,最高为1987年,最低为2004年,年均发病率为46.47/10万,2007年与1987年比下降了89.70%,年均降幅10.74%;各市州年均发病率、年均降幅各异;湘西自治州、张家界、郴州和怀化市对全省发病率有上升效应,反之,娄底、湘潭等8市有下降效应,长沙市则影响较微。结论在分析一个由多个单位构成的有限总体动态的相对数列时,用各单位不同年度的相对数与有限总体(均值)相应年度的相对数比值,可以反映其对有限总体的效应,计算简单、意新和有效。  相似文献   
87.
肝静脉阻塞的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评价肝静脉阻塞的血管造影表现。方法 肝静脉阻塞患者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9~54岁。全部病例均行下腔静脉造影和肝静脉造影。结果 肝静脉阻塞而下腔静脉通畅37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同时阻塞8例。肝静脉阻塞而下腔静脉造影表现为肝内段下腔静脉局限性或普遍性狭窄31例,肝内段下腔静脉管径正常者12例,肝静脉开口处出现隔膜膨出征5例,副肝静脉开口处出现隔膜膨出征4例,肝静脉之间交通支形成45例。结论 下腔静脉造影能对肝静脉有无阻塞做出初步判断,隔膜膨出征是肝静脉和副肝静脉开口处膜性阻塞的直接征象,选择性肝静脉造影是诊断肝静脉阻塞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8.
左心辅助循环后心肌功能恢复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左心功能不全时左心辅助装置(LVAD)对左心功能的影响,筛选合适的心肌功能预后指标。方法将15只健康成年犬随机分为对照组(A)、心衰组(B)、辅助组(C),仅对C组进行左心辅助。监测6h内3组实验犬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浆心钠素(ANP)、脑钠素(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辅助组实验犬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ANP、BNP、cTnⅠ降至正常水平,心肌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通过相关性分析,血浆。BNP水平不受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结论血浆BNP更适于作为预测心肌功能恢复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69例BCS患者的平均血清AFP水平.结果 ①160例单纯性BCS患者的AFP水平为(3.96 4-2.45)μg/L(95%参考值范围:0~8.76μg/L),位于正常人群总体AFP水平区间(0~20μg/L)内.②9例BCS合并肝癌患者AFP水平:2例>1 000μg/L,5例为20~400μg/L,2例<20μg/L.结论 ①单纯BCS患者平均血清AFP水平在正常范围;②合并肝癌的BCS患者血清AF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BCS患者.  相似文献   
90.
叶黄素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叶黄素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EC9706细胞在RPMI培养液(含10%小牛血清)中进行常规传代培养。常规条件下培养24 h后,用叶黄素处理,同时设溶剂对照组和5-氟尿嘧啶(5-Fu)阳性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叶黄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对凋亡调节蛋白Bax 和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实验条件下,100 μg·mL-1叶黄素处理细胞96 h可促进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同样条件下,叶黄素可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 的表达并促进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论:叶黄素具有促进EC9706细胞凋亡的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