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8篇
医药卫生   132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降低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发生率的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2年11月住院期间施行留置导尿管患者1200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冲洗对照组。从留置导尿管当日起,第3天和第7天按无菌操作收集尿液行尿常规、尿培养+菌落计数检查。结果:常规组留置尿管第3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9.75%,第7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20.25%,两次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对照组留置尿管第3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10.00%,第7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20.24%,两次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留置导尿时间和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生理盐水膀胱冲洗不能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2.
为了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 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的疗效。对我院2007-2008年Ph+ALL患者3例所进行的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效果进行了小结。3例Ph+ALL中1例接受同胞全相合移植,另2例为单倍体相合移植,移植前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3例患者在移植前后不同时间接受不同疗程的伊马替尼治疗,同时应用RT-PCR方法监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水平。随访日期至2009年10月21日。结果表明: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未出现严重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处于低转录水平并逐渐转阴。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是Ph+ALL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3.
为分析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3,FLT3)基因3i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可能的微小RNA(miRNA)调控位点,构建FLT3基因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与miRNA共转染293T细胞,分析miRNA对其调控作用。采用PCR方法从HepG2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FLT3基因3,-UTR区序列,插入经PstI和EcoRI双酶切的经过改造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control(pGL3-control—ITI);通过Target Scan5.1软件预测可能与FLT3基因3’-UTR作用的miRNA;采用FuGENEHD转染试剂包裹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和miRNA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含有804bp的FLT3基因3’-UTR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通过酶切和基因测序的方法鉴定正确;miRNA靶位点预测显示,FLT3基因3’-UTR可能是miRNA-15a、miRNA-15b、miRNA-16、miRNA-195、miRNA-424、miRNA-497的作用靶点;与对照组相比,miRNA-15a、15b、195可使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20%左右。结论:成功构建了FLT3基因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而miRNA-15a、miRNA-15b、miRNA-195可抑制其荧光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健脾益肾推拿法配合心理干预在小儿哮喘缓解期进行防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方法:将60例处于缓解期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儿均吸入糖皮质激素6个月,治疗组30例患儿同时获得健脾益肾推拿法治疗6个月和心理干预治疗2个月。观察2组患儿总体控制情况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心理行为量表评分变化、外周血EOS计数。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有效率达90%,明显优于对照组76.67%。2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外周血EOS计数表明,治疗组较之对照组EOS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健脾益肾推拿法配合心理干预治疗能够较好的控制哮喘的发作,有效缓解患儿的焦虑症状,降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改善慢性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在腰椎横突骨折(LT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腰部不适并经X射线检查排除腰椎退变及转移的患者共203例,根据病理结果及6个月以上随访结果,最终42例患者共49个病灶确诊为LTF,阳性病灶均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病灶进行CT及SPECT/CT阅片。病灶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发现LTF病灶共45个,其中,第1至第5腰椎(L1-L5)分别为4、12、21、8、0个,以L2(26%)和L3(46%)发病率较高。CT扫描发现LTF病灶共38个。两种方法对LTF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P < 0.05)。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在诊断LTF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体位选择对PICC置管成功率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比较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置管体位的选择,探讨其对成功率的影响。方法60例乳癌患者先后采用持续平卧的穿刺体位(A组30例)与先平卧后坐立的穿刺体位(B组30例),就2种体位置管中血管痉挛度、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A组中2例因过度紧张引起血管收缩致置管困难,B组无1例出现送管困难;A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86.7%,B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100%;A组一过性静脉炎发生率13.3%,B组一过性静脉炎发生率3.3%。结论先平卧后坐立的体位较持续平卧的穿刺体位优越,能克服血管痉挛对置管的影响,还可降低置管后一过性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创术对1次或1次以上冷冻胚胎移植(FET)失败而再次行FET患者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冷冻胚胎移植1次或1次以上失败而再次行FET的患者,其中研究组76例,在月经干净1~2天内即行内膜微创手术,对照组72例未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在冻融胚胎移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周期数、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E日孕酮值、平均移植胚胎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而研究组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4%、3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9%和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微创术能提高再次FET患者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78.
79.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方法 检索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被认为是最具特异性 ,是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形成的关键性因子 ,其主要生物学作用可概括为 :(1)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2 )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3)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4 )破坏血 -脑屏障等。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作为抗血管生成的靶向 ,抑制或促进血管的生成 ,以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吸烟对男性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男性糖尿病患者156例,按照吸烟情况分为不吸烟组、戒烟组、少量吸烟组(少量组)和大量吸烟组(大量组),询问患者糖尿病病史、吸烟(包括吸烟时间、每日吸烟支数、戒烟年限)、饮食及运动情况(每日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体脂分数等,检测血液中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以及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吸烟对血脂的影响.结果 与不吸烟组比较,大量组TG水平明显较高(P<0.05);协方差分析表明,大量组HDL-C水平较不吸烟组显著降低(P<0.05),但TC、TG和LDL-C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戒烟组比较,少量组HDL-C显著较低(P<0.05),大量组TG水平较高而HDL-C水平较低(P<0.05);协方差分析表明,大量组TG和HDL-C水平与戒烟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与HDL-C间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 吸烟是男性糖尿病患者体内脂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戒烟对调节脂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