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75篇
医药卫生   151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灼口综合征(BMS)患者的恐癌心理因素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及自制问卷表格,对45例BMS患者和35例对照者进行恐癌心理因素分析,观察BMS发生与恐癌的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BMS患者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与恐癌心理有密切关系.结论:心理疏导在治疗BMS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器官-系统模式的医学整合课程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屏障,具有综合性特点,为PBL的实现提供了平台。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背景下病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病理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综合分析能力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对病理学课程中PBL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和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以适应病理学PBL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33.
目的:以小干扰RNA沉默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的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基因,在缺氧状态下观察其对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human uveal melanoma cell,OCM-1)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分为正常组与缺氧组,其中将缺氧组再分成单纯缺氧组、干扰组、脂质体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 对正常组细胞用含有浓度为10%的胎牛血清和1%的双抗(青-链霉素混合液)的DMEM高糖培养基进行培养。在缺氧组人眼OCM-1细胞的培养瓶中加入100μmol/L CoCl2以构建肿瘤细胞内部的缺氧微环境。干扰组转染HIF-1α 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无义siRNA,阳性对照组转染β-actin siRNA,脂质体对照组转染空脂质体。RT-PCR检测细胞中HIF-1α和MMP-2 mRNA的表达,行Western-blot检测HIF-1α和MMP-2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单纯缺氧组HIF-1α蛋白的表达增高(P<0.05),而其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 MM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缺氧培养的各组之间相比,阳性对照组β-actin mRNA表达下降(P<0.05),证实转染成功; 干扰组HIF-1αmRNA和MMP-2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阴性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各检测因素均无明显差别(P>0.05)。

结论:缺氧条件下可以提高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HIF-1α蛋白的表达,而且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影响MMP-2的转录与翻译,从而可能进一步影响人眼脉络膜瘤细胞的外周浸润和远处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检测db/db鼠肾脏组织中的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的表达情况.方法 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db/db鼠肾脏组织中的SPARC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SPARC在db/db鼠肾脏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结论 db/db鼠肾脏组织中的SPARC呈现高表达(P<0.05),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2009--2012年引起吉林省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V—A71)的VP1区氨基酸位点的特征性变异位点。方法对2009--2012年分离于吉林省HFMD病例的70株EV—A71分离株的VPl编码区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使用Bioedit软件和MEGA4.0软件分析VPl区氨基酸位点的变异特征以及基因亲缘关系。结果2009--2012年在吉林省分离到的70株EV—A71均属于C4a基因亚型,其中69株与2008年安徽阜阳的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并且这69株病毒在VPl编码区第22位氨基酸位点均由谷氨酰胺转变为组氨酸(Q—H),与2008年安徽阜阳株一致。结论引起2009-2012年吉林省HFMD流行的EV-A71可能:来源于安徽阜阳流行株延续传播。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疗效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美托洛尔47.5 mg/d三日后,测定口服美托洛尔2h 的血药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YP2D6*10基因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高血压病人被分为 CC型组(野生型纯合子,快代谢型,14例),CT型组(突变杂合子,中代谢型,25例)和 TT型组(突变纯合子,弱代谢性,19例)3组。根据CYP2D6*10基因型调整美托洛尔用量,一周后,再次检测口服美托洛尔2h的血药浓度,并检测基因导向治疗前后的平均心率及血压。结果:基因导向治疗前,美托洛尔血药浓度 TT组显著高于 CC和 CT组[(64.74±32.94)ng/ml比(26.57±19.40)ng/ml比(23.88±12.86)ng/ml,P<0.01];与 TT组比较,CC组平均收缩压[(132.84±13.40)mmHg比(144.14±14.28)mmHg]、舒张压[(76.95±9.07)mmHg比(81.36±7.33) mmHg]、心率[(69.13±11.83)次/min比(76.66±7.33)次/min]明显升高(P 均<0.05)。基因导向治疗后各组的血药浓度、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与基因导向治疗前比较,CC组治疗后血药浓度显著升高,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显著降低(P<0.05), CT组、TT组的血压及心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YP2D6*10基因多态性影响美托洛尔药物代谢及其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基因导向个体化治疗可显著改善疗效,短时间内达到理想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索操作前应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对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分析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拟行气管镜检查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操作前常规的丁卡因压缩空气雾化机雾化吸入,观察组患者接受操作前丁卡因联合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压缩空气雾化机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前、后生命征、氧饱和度、肺功能指标变化。 结果操作前两组患者生命征、氧饱和度、通气功能指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支气管镜检查后患者的收缩压、氧饱和度、通气功能指标等较操作前明显变化,而接受操作前短效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的患者通气功能、氧饱和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心率更加稳定。 结论支气管镜操作可导致操作后患者通气功能指标下降,支气管镜操作前应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保护患者肺功能,提高了围操作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8.
39.
背景 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是评估者通过直接观察学生技能操作的过程即时给予评估和反馈,是一种具有教学功能的形成性评价工具,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将DOPS引入全科医学专业教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在全科医学科毕业实习中应用DOPS进行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于2018年9-10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2013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均安排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参加为期1周的实习;实习结束后,进行为期1周的临床实践。对照组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培训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试验组在1周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开展2次DOPS形成性评价,两组由相同教师授课。轮转结束时,应用小型临床评价演练(Mini-CEX)、临床技能操作评分、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法进行教学评价。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得分分别为(76.67±6.20)、(72.50±7.6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ini-CEX成绩比较:试验组学生体格检查、人文关怀、沟通技巧、整体表现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OPS临床操作时间为(11.32±1.76)min,反馈时间为(13.14±2.21)min,合计时间为(24.46±1.97)min。>80%的学生认为DOPS有利于发现自身操作中的小问题、有助于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怀、可行性强、可以提高操作技能、培养人文素养和交流沟通能力。结论 在全科医学科毕业实习中开展DOPS作为形成性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操作和Mini-CEX成绩,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0.
王爽  黄晨晨  夏琴  张珺  陈燕琪  贾梦醒 《西部医学》2020,32(12):1835-184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围术期镇痛效果及对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前锯肌平面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组(ST组)。S组和ST组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或胸横肌平面阻滞均于麻醉诱导前进行。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 QoR 15恢复质量评分,患者入室时(T0)、切皮前(T1)、切皮时(T2)、乳腺内侧手术操作时(T3)及拔管后5 min(T4)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评价拔管后30 min(T5)、术后2 h(T6)、4 h(T7)、8 h(T8)、12 h(T9)及24 h(T10)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比术后补救镇痛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S组和ST组术后24 h QoR15总分、疼痛评分、生理舒适度评分、情绪状态评分高于G组,ST组术后24 h QoR 15总分、疼痛评分、生理舒适度评分高于S组(均P<0.05);ST组患者在T2、T3、T4时间点MAP及HR低于G组和S组(P<0.05);S组和ST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G组,其中ST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S组(均P<0.05),丙泊酚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S组和ST组术后24 h内VAS评分均低于G组,其中在T6~T9时间点ST组低于S组(均P<0.05);S组和ST组术后补救镇痛次数和头晕发生率低于G组(P<0.05),但S组与ST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前锯肌平面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的围术期镇痛效果较理想,可明显减少围术期镇痛药物用量,降低术后头晕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