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4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51.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在化疗不同时期的症状体验与自我效能感的纵向变化状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4年2月-2015年11月确诊为乳腺癌准备进行乳腺癌切除术,接受辅助化疗且符合抽样标准的乳腺癌患者3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化疗开始前、化疗早期、化疗中期、化疗结束四个时间点,调查其症状体验和自我效能感状况。结果 (1)随着化疗周期的延长,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下降趋势,化疗开始前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化疗结束期(P=0.001),化疗早期高于化疗中期(P=0.003),而化疗开始前和化疗早期、化疗中期和化疗结束两两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在化疗早期、中期及化疗后三个阶段症状体验总均分分别为(10.52±0.41)分、(13.40±0.27)分和(17.73±0.35)分。在化疗不同时间段的症状总均分、严重程度、困扰程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化疗周期的延长,症状体验水平呈上升趋势。(3)患者在化疗早期、中期和化疗后的症状体验与自我效能感及各维度间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在化疗的不同时期,乳腺癌患者的症状体验与自我效能感水平均存在差异,两者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护士应关注此变化特征,选择最佳时机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腔内高剂量率放疗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64例晚期肺癌患者分别接受全身静脉化疗联合腔内高剂量率放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腔内高剂量率放疗.化疗用药:非小细胞肺癌采用MVP方案、小细胞肺癌采用EP方案,化疗3周期,每次间隔3、4周.均于第1次化疗结束2周后通过支气管镜置入施源器、模拟定位机后用192铱后装治疗机行腔内局部高剂量率放疗3次,腔内治疗每周一次,每次6~8 Gy,共4次;化疗疗程结束后评估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完全缓解率75.00%、总有效率为93.75%,较全身静脉化疗组的50.00%和68.75%明显增高;其1年生存率为81.25%,较全身静脉化疗组43.75%显著提高;症状改善及KPS评分显效率分别高达96.88%和87.50%,较全身静脉化疗组62.50%和50.000%显著提高.毒副作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白细胞下降18.75%,恶心、呕吐25.00%,便秘、腹泻1.25%,较全身化疗组62.50%、62.50%和25.00%明显减轻.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经支气管镜腔内高剂量率放疗治疗晚期肺癌近期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是较为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对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内脏炎症痛大鼠是否具有抗伤害效应和对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单纯福尔马林致炎组(F);0.25%利多卡因实验区皮内注射组(F-0.25%L-IN);0.25%利多卡因实验区外皮内注射组(F-0.25%L-OUT);0.125%利多卡因实验区皮内注射组(F-0.125%L-IN);0.125%利多卡因实验区外皮内注射组(F-0.125%L-OUT);生理盐水实验区皮内注射组(F-S-IN);生理盐水实验区外皮内注射组(F-S-OUT).对各组大鼠分别进行疼痛学评分,每15min为一个时间段,共4次,1h后取出S1脊髓节段以免疫组化法检测FLI阳性神经元. 结果:各组在第一个时间段内疼痛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第三、第四个时间段内F组和F-0.25%L-IN、F-0.25%L-OUT、F-S-IN组相比疼痛学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和F-0.125%L-IN、F-0.125%L-OUT、F-S-OUT相比疼痛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脊髓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在F-0.25%L-IN、F-0.25%L-OUT、F-S-IN组均显著减少(P<0.01). 结论:Fos阳性神经元可能参与了化学性致痛信息的传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54.
王梅芳 《妇幼护理》2022,2(3):674-677
目的 浅析在早产儿护理中,袋鼠式护理联合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期间 在我院出生的 70 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实施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 照组基础上,采用袋鼠式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喂养情况、生长发育、喂养状态、吮吸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 喂养情况、生长发育以及喂养状态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早产儿护理中,袋鼠式护理联合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能改善早产儿喂养情况和吮吸能力,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高 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观察分析依巴斯汀与特非那丁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杭州澳医保灵药业有限公司)10 mg,1次/d,服用30 d,对照组口服特非那丁(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 mg,2次/d,服用30 d。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75例中痊愈28例(37.3%),显效34例(45.3%),有效率为82.6%。对照组75例中痊愈23例(30.7%),显效25例(33.3%),有效率为64.0%。结论:依巴斯汀比特非那丁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更好,治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11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微波治疗仪进行照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微波治疗的基础之上配以阿昔洛韦0.5 g加0.9%NaCl 250 ml进行静脉滴注,对两组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联合阿昔洛韦用药可以有效的治疗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的效果.方法 将23例行床旁单泵血液灌流(HP)治疗的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设为治疗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的AOPP患者.2组均常规洗胃、导泻、输液及阿托品,氯磷定治疗.治疗组加行床旁单泵血液灌流(HP).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昏迷至清醒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阿托品总量明显降低(P<0.01),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 HP能迅速滑除体内毒物,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无创机械通气(NMV)联合法舒地尔在老年人慢性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60例,治疗组、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静脉给药:呼吸兴奋剂、酚妥拉明、强心、利尿剂等,同时NMV治疗。治疗组则改用法舒地尔30 mg Q12h降肺动脉压。观察治疗72 h两组临床疗效、肺动脉收缩压力和血浆BNP变化。结果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两组肺动脉收缩压及血浆BNP水平降低,以治疗组改善显著(P〈0.05或P〈0.01)。结论无创通气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呼吸衰竭在短期内改善了患者肺通气功能,同时降低了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及血浆BNP水平,改善了患者心功能,快速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应用支气管动脉化疗联合氩等离子体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分析比较我院45例晚期中央型肺癌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与支气管动脉化疗联合氩等离子体治疗疗效差别。结果支气管动脉化疗联合氩等离子体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组实体瘤缓解率(87.5%)及气道狭窄再通改善率(91.7%)明显优于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组的57.1%及52.4%,且近期生存质量好。结论应用支气管动脉化疗联合氩等离子体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近期疗效明显优于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