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8篇
医药卫生   12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X线检查骨折容易误漏诊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创伤骨科临床中,几乎每个疑有骨折的病例,都把X线检查列为常规,外伤骨折X线摄片诊断已成为放射科重要业务之一。及早明确诊断,减少误漏诊是放射科医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将我们在工作中所遇到骨折病例出现误漏诊情况及预防方法提出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992.
改良法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长特点和在诱导条件下的成骨能力。方法:通过改良的骨髓培养法分离成年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应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诱导分化培养液定向诱导传代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检测骨钙素的分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细胞矿化作用。结果:原代培养基质干细胞首先形成细胞集落,12d时集落间接近融合;传代细胞体积变大,约5~7d传代一次。诱导条件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出现了矿化结节。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易于分离培养及体外扩增,成骨能力肯定,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93.
内镜下单点注射组织胶治疗GEV1胃底静脉曲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内镜下单点注射组织胶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并印证内镜下GEV1型胃底曲张静脉血流方向的理论.方法:GEV1型胃底静脉曲张进行组织胶注射治疗,注射点选在贲门旁小弯侧曲张静脉,进行单点注射.静脉内注射后观察1-10 min,2wk内进行内镜复查.结果: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治疗后静脉均固化,部分静脉明显消失.胃底曲张静脉栓塞率100%(32/32).注射点黏膜糜烂发生率6.2%(2/32).结论:内镜下GEV1型胃底静脉曲张血流方向确实是从贲门旁小弯侧流向大弯侧.由静脉起始部位单点注射组织胶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血管形成素(ANG)在鼻咽癌(NPC)患者血循环中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2例NPC患者(NPC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ANG水平。结果:NPC组治疗前血清ANG水平为(371.4±123.5)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2.5±74.2)μg/L(P<0.01),且血清ANG水平随着NPC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5);治疗后血清ANG水平为(340.6±112.4)μg/L,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PC患者血清ANG水平升高,且其升高的程度与肿瘤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995.
杜红延  王捷  郑霖  杨静  刘大志 《广东医学》2007,28(6):874-876
目的 筛选和鉴定人骨唾液蛋白(BSP)的荧光蛋白非融合表达载体和膜靶向表达载体稳定转染的乳腺癌细胞,为BSP在乳腺癌骨转移中作用的进一步体内、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经过4周400μg/ml G418的抗性筛选结合流式细胞仪荧光分选系统获得稳定转染乳腺癌细胞.采用RT-PCR、ELISA以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检测和鉴定BSP在乳腺癌细胞中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筛选获得的乳腺癌细胞中BSP得到稳定表达,以β-肌动蛋白为内参,与空白对照相比BSP蛋白在基因水平上灰度比值从0.446分别增加为0.993和0.942;同时ELISA和Western-bolt实验结果证明BSP蛋白分泌表达和细胞内表达的量也均有所提高.结论 稳定高表达BSP的乳腺癌细胞的获得为进一步BSP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的体内外试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检测人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ANG)在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及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在人小肠组织中的表达;菌落计数法检测ANG抑菌活性.结果 ANG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人小肠肠隐窝基底部颗粒丰富的潘氏细胞呈强阳性,体外抑菌实验表明ANG对白色念珠菌有抑菌活性.结论 ANG可能在人小肠黏膜先天免疫和维护正常菌群平衡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武婕  张宏斌  王捷 《广东医学》2007,28(10):1695-1696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已婚育龄夫妇被不孕不育问题所困扰,据统计大约有10%~15%育龄夫妇因各种原因不能生育,并且比例似乎还有上升趋势[1].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姑息性胰体尾癌切除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1年行姑息性胰体尾癌切除术的12例胰体尾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手术成功完成,3例患者术前疼痛症状明显缓解,9例术前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例患者发生胰瘘,予腹腔冲洗等保守治疗后,胰瘘治愈。其他病例均无明显不良并发症。结论 对不能行根治性手术但伴有顽固性腹痛或腰背部痛的胰体尾癌患者,姑息性手术打击较小,手术风险不大,术后疼痛显著缓解,甚至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技术改进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3例,并在手术中采用改良的端端套入式胰肠吻合和改良的胃肠吻合技术。观察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该改进方式的可操作性、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73例病人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并发症共18例次,发生率与报道的传统方法相近。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过程中,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胰肠单层吻合和胃肠双层吻合技术结合生物胶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胰漏、预防肠漏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该技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对于预防原发性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1997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68例行大肝癌根治术的患者按术后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TACE组(24例)和对照组(4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2、3年的累积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对68例原发性大肝癌行根治性切除后的患者,术后随访最长49个月。TACE组术后l、2、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6.7%、34.3%、49.5%: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3%、70.2%、53.7%。对照组1、2、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36.4%、58.0%、68.5%: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3.6%、48.3%、25.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大肝癌根治术后辅以介入治疗是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段,能显著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