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医药卫生   7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和内皮素(endothelin,ET)及ET转换酶(endothelin converting enzyme,ECE)等在受照射肺中的基因表达变化,揭示其在肺纤维化发生中的参与作用。方法 用^60Co对大鼠肺进行30Gy照射,照后4,8,24天提取总RNA,分别做RT-PCR;对照射后1,3,5个月肺组织进行ET肽的Wes  相似文献   
112.
我们应用c-erbB-2、EGFR蛋白抗体和微波炉抗原修复法对25例人放射性皮肤溃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c-erbB-2癌蛋白高表达阳性率为92.0%(23/25),EGFR蛋白高表达阳性率为73.7%(14/19);二者阳性部位一致,主要见于鳞状上皮细胞膜、间质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和外层纤维细胞胞质,提示c-erbB-2、EGFR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疡的癌变和难以愈合有关。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电磁脉冲 (EMP)辐射对离体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6× 10 4V/m场强的EMP重复照射离体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 5次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和生化检测仪 ,对辐射前后的细胞膜状态及上清液多种离子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EMP照射后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出现多处大小不等的凹陷和穿孔。培养细胞上清多种离子浓度在照射后不同时间均有明显变化 ,其中K+ ,Ca2 + ,Fe2 + 浓度在照射后 2 4h明显升高。结论 :细胞膜是EMP作用于细胞的敏感靶部位 ,细胞膜穿孔是EMP非热效应的损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4.
我院近两年来采用Z型缝合法埋入阑尾残端200余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常规结扎切除阑尾,在阑尾残端四周缝两针(如右下始至左下、右上、左上),即缝成Z字型,使阑尾残端压在Z字缝线下。提紧缝线后结扎,阑尾即可埋入肠内(如图)。  相似文献   
115.
肥大细胞在放射性肝纤维化中的改变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30只大鼠经60Coγ射线10,30,50,60Gy单次照射右腹部肝区,于照后0.5,1,2,3,6,9,12个月分批活杀,通过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定性、定量地观察了肥大细胞(MC)在放射性肝纤维化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0Gy组动物肝脏发生了典型的慢性纤维化病变,其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其中MC于照后1~2个月即见增多,胞体变大,尤以3~9个月为显著,并见脱颗粒现象.且MC增多和变大的高峰期恰与肝内结缔组织增生明显期相平行,而照后12个月,纤维组织胶原化时,MC则趋于减少.表明MC参与了放射性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最后,本文作者对其可能促进或直接参与放射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机理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6.
电磁脉冲辐射后小鼠免疫器官损伤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电磁脉冲 (EMP)照射后小鼠脾脏和胸腺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198只小鼠经 6× 10 4V/m电磁脉冲辐照后 6h、1d、3d、7d、14d、2 8d、3个月、6个月、9个月和 12个月共 10个时相点活杀取脾脏和胸腺 ,分别应用光镜和电镜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电磁脉冲辐照后早期 :脾脏脾小体结构不清 ,体积缩小 ,生发中心不明显 ;淋巴细胞核固缩、崩解 ;红髓中巨噬细胞增多 ,血窦扩张、充血明显。照后中期 :脾脏红髓纤维化 ;胸腺皮质细胞变性坏死 ,髓质内可见灶状出血 ,出血灶周围细胞核固缩。照后后期 :脾脏出现“假小叶”状纤维化 ,胸腺皮质变薄 ,髓质变宽 ,皮髓质比例倒置 ,髓质内纤维组织增生甚至纤维化。照后晚期 :脾脏被膜增厚 ,胸腺出现萎缩 ,脾脏和胸腺中的淋巴细胞均有所恢复。在透射电镜下 ,脾脏和胸腺内淋巴细胞均出现典型的凋亡图像。结论 :电磁脉冲辐照后脾脏和胸腺发生明显损伤 ,脾脏损伤更为严重和迅速 ,其病变具有进行性、阶段性及缓慢恢复性特点 ,表明免疫系统器官为EMP辐照敏感组织之一。  相似文献   
117.
病历摘要 患者刘××,男,29岁,工人。因厌油、纳差两个月,高热、全身痛二十多天。于1979年2月24日入院。 患者于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始感厌油,纳差,偶有恶心,周身乏力,渐趋消瘦。今年2月1日参加篮球赛后,病情突然加重,畏寒、高热达39~40℃,夜间尤甚。常有谵妄,伴恶心、呕吐,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带血。咳嗽、咯粘痰,痰中带血丝。常鼻衄,压迫  相似文献   
118.
口腔白斑癌变的发生率约为6%,尤其糜烂型白斑时,癌变发生率可达28%。对临床上某些不便进行活检而又需要密切观察的口腔白斑癌变的早期诊断,能否通过口腔脱落细胞的电镜观察,作为一种诊断手段,尚未见报导。为此,我们开展了实验研究。材料和方法健康雄性金黄地鼠25只,平均体重76.7克。20只用0.5%二甲基苯葬蒽(DMBA)丙酮液涂抹口腔右侧颊囊粘膜,隔日一次,每周3次,按实验时间6、9、12和15周分为四组,其中6、9周组连续涂药,12、15周组于9周后停止涂药,每组5只,另5只为对照组。于末次涂药后用竹压舌板和毛刷刮取口  相似文献   
119.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在放射性间质性肺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TGF-β1在放射性间质性肺炎中的意义和作用,揭示其发病机理。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分对照和照射组用60Coγ射线照射,吸收剂量30Gy,于照后不同时间活杀,取肺组织做常规病理观察和原位杂交。结果照射组大鼠肺组织TGF-β1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表达增高,且以照射后3~6个月(纤维增生期)显著。结论TGF-β1可能参与了放射性间质性肺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评价无偿献血者接种甲流疫苗的持续免疫效果及未接种甲流疫苗献血者的甲流抗体水平,为防治甲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2010年1-6月1166例东莞市接种甲流疫苗及1265例未接种甲流疫苗的无偿献血者的甲流抗体.结果 接种甲流疫苗献血者的平均甲流抗体的阳性率及高效价率为78.82%与46.57%,两者在71~90 d达到峰值后维持在较高水平.未接种甲流疫苗献血者的平均甲流抗体阳性率为26.01%;在性别、年龄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流疫苗的持续免疫效果良好,对于甲流的防治有重要作用.未接种甲流疫苗献血者的甲流抗体阳性率低,应加强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