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7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阑尾炎的发病率近几年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仍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数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典型,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也有部分病人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慢性阑尾炎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笔者对10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阑尾炎进行了CT检查,认为CT对阑尾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王建云  姜世平  何健飞  唐敏 《骨科》2011,2(3):141-142
目的 应用后正中入路行单侧骶髂关节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侧骶髂关节病变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1月,应用后正中入路单侧骶髂关节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9例单侧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包括4例单侧骶髂关节结核,2例单侧骶髂关节良性肿瘤,1例转移瘤,1例致密性骨炎,1例外伤后单侧骶髂关节不稳,并获得3个月...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及大肠湿热证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探讨IL-8在UC发病中和大肠湿热导致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观察60例活动期UC患者(UC组),其中30例大肠湿热证UC患者(湿热组)3、0例非大肠湿热证UC患者(非湿热组)及16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血清IL-8的水平,并将大肠湿热证UC患者按UC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重度。比较UC组与健康组,湿热组、非湿热组与健康组及大肠湿热证轻度UC患者与中重度UC患者血清IL-8水平。结果 UC组血清IL-8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湿热组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非湿热组(P<0.01)及健康组(P<0.01),非湿热组血清IL-8水平稍高于健康组(P>0.05);在大肠湿热证的UC患者中,中重度UC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轻度UC患者(P<0.05)。结论 IL-8在UC发病及大肠湿热导致U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可为活动期UC诊断及大肠湿热证UC患者的辨证及中医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本文意在探寻溃疡性结肠炎(UC)不同分期、病情程度中肺功能损伤的特点,联系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3月,北京、上海、河南、江苏等地三甲医院门诊及住院符合UC诊断且无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UC一般资料、症状、舌脉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同时对病人进行肺部症状采集(咳嗽、气短、胸闷、咯痰、咯血)、肺功能检查。结果本研究症状调查共纳入261人,58.6%的UC病人会出现胸部症状,其中气短者占39.9%、咳嗽者28.4%;肺功能调查共纳入199人,199人中63.3%肺功能均有改变,其中活动期占53.3%,轻、中度者占53.8%;受损类型以气流受限(54.8%)、弥散量下降(51.6%)等异常较明显。结论绝大部分UC病人均会出现胸部症状、肺功能异常,气短、咳嗽症状明显,肺功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气流受限、弥散量下降、残总比升高等异常,且常与UC的活动性及病变程度相关,以活动期和轻、中度病患肺功能改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α1-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A1AT)水平与肺损害的相关性,探讨UC肺损害的发生机制。方法将90例确诊为UC的患者,按病变范围、活动度、病情分期及病程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病变范围、活动度、病情分期及病程的UC患者血清A1AT水平;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UC组及对照组血清肝、肾功能水平及肺功能,并比较两组间肝、肾功能,肺功能及血清A1AT水平的差异。分析UC患者各肺功能指标与血清A1AT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UC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结肠组织A1AT含量。结果 90例UC患者中,伴有肺功能异常者54例(60.0%),伴有其他UC肠外表现者24例(26.7%)。与对照组比较,UC组血清A1AT水平明显下降(P<0.05);病变范围为远端结肠及广泛结肠者血清A1AT水平较病变范围局限在直肠者明显下降(P<0.05);病程≥5年者血清A1AT水平较病程<5年者明显下降(P<0.05);病变范围为远端结肠及广泛结肠者肺功能通气指标中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0),肺容量指标中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功能残气量(function residual volume,FRV)及肺弥散指标中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of lung,DLCO)较病变范围局限在直肠患者均明显下降(P<0.05);UC患者病程与用力肺活量FVC呈直线负相关(r=-0.23,P=0.018);UC患者血清A1AT水平与峰流速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呈正相关(r=0.22,P=0.03)。UC患者结肠A1A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UC患者结肠A1AT水平较轻中度患者下降(P<0.05)。UC患者结肠A1AT水平高于远端结肠炎及广泛结肠炎患者(P<0.05)。结论 UC患者肺功能异常的发病率高于UC其他肠外表现,肺功能检测有助于提前筛查UC肺损害。UC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中A1AT水平均明显下降,提示UC患者的肺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与A1AT水平下降相关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及阻塞性改变。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α1-胰蛋白酶(仅1-anti-trypsin,A1AT)水平与肺损害的相关性,探讨UC肺损害的发生机制。方法将90例确诊为UC的患者,按病变范围、活动度、病情分期及病程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病变范围、活动度、病情分期及病程的UC患者血清A1AT水平;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UC组及对照组血清肝、肾功能水平及肺功能,并比较两组间肝、肾功能,肺功能及血清A1AT水平的差异。分析UC患者各肺功能指标与血清A1AT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UC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结肠组织A1AT含量。结果90例UC患者中,伴有肺功能异常者54例(60.0%),伴有其他UC肠外表现者24例(26.7%)。与对照组比较,UC组血清A1AT水平明显下降(P〈0.05);病变范围为远端结肠及广泛结肠者血清A1AT水平较病变范围局限在直肠者明显下降(P〈0.05);病程〉15年者血清A1AT水平较病程〈5年者明显下降(P〈0.05);病变范围为远端结肠及广泛结肠者肺功能通气指标中肺活量(vital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一秒量(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FEVll0),肺容量指标中肺总量(totallungcapacity,TLC)、功能残气量(functionresidualvolume,FRV)及肺弥散指标中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capacityforcarbonmonox.ideoflung,DLCO)较病变范围局限在直肠患者均明显下降(P〈0.05);UC患者病程与用力肺活量FVC呈直线负相关(r=-0.23,P=0.018);UC患者血清A1AT水平与峰流速峰流速(peakexpiratoryflow,PEF)呈正相关(r=0.22,P=0.03)。UC患者结肠A1A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UC患者结肠A1AT水平较轻中度患者下降(P〈0.05)。UC患者结肠A1AT水平高于远端结肠炎及广泛结肠炎患者(P〈O.05)。结论UC患者肺功能异常的发病率高于UC其他肠外表现,肺功能检测有助于提前筛查UC肺损害。UC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中A1AT水平均明显下降,提示UC患者的肺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与A1AT水平下降相关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及阻塞性改变。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  观察解毒活血灌肠方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住院及门诊UC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灌肠组40例采用解毒活血灌肠方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40例仅采用中药口服治疗。采用改良Mayo评分判定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Madcam-1)的表达,有效病例随访2年。  结果  治疗后2组改良Mayo评分均随时间下降(P < 0.05)。治疗2、4周后灌肠组改良Mayo评分[(3.30±0.18)分、(4.30±0.27)分]低于对照组[(4.85±0.45)分、(6.15±0.38)分, 均P < 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IL-8、TNF-α、VEGF、Mad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均P < 0.05),灌肠组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 0.05)。2组患者结肠组织病理评分较前降低(P < 0.01),灌肠组病理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2组患者结肠黏膜VEGF、Madcam-1表达均低于治疗前(均P < 0.05)。有效病例随访2年,灌肠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中药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加用灌肠治疗能更快缓解症状,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减轻血管炎症反应,使患者更长时间稳定于缓解期。   相似文献   
29.
克罗恩病是一种倾向于终身发作的炎症性肠病,除脾胃虚弱、湿热阻滞外,还存在阳虚寒凝,瘀血内停的病机特点.脾肾阳虚,温煦不足,运化无力,水湿、水谷留于肠道,阻滞气血,而见腹痛、腹泻、腹部包块诸症.故脾肾阳虚是本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而阳虚寒凝、瘀血内停则是导致本病反复发作,出现瘘管、肠梗阻、腹部包块等并发症的根本原因.当从阳虚...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人参、大黄、栝蒌角药配伍对实验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及相关促炎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VCAM-1)、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