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52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本文报告41例鞍上脑膜瘤外科手术切除的临床经验,其中全切除29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4例,死亡4例.26例经3个月-9年术后随访,肿瘤无复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术野清楚,能正确辨认鞍上肿瘤与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视神经、下丘脑、垂体柄和视交叉等重要结构关系,提高了肿瘤全切除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72.
通过仿真人体模模拟鞍旁靶病灶X-刀照射,探讨照射方式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避免射线束直接投照视神经、视交叉和脑干是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关键技术之一,增加照射弧的度数将明显改善剂量分布。X-刀是鞍旁肿瘤富有吸引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合理入路。方法:取15个标本作鞍区的显微解剖观察,回顾性分析113例垂体腺瘤手术的观察和经验教训,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国人的鞍结节较平坦,间隙1容易采用。许多间隙2狭小,妨碍了外侧入路的展开,并且增加了视路并发症。经蝶入路提供了更好的肿瘤显露和治疗结果。结论:入路选择要强调个体化原则。虽然经单侧鼻腔入路最值得推崇,但额下入路不象以前评价的那么悲观,其中眶上锁孔入路前景良好,由于肿瘤形态的差异。向鞍旁显著扩展的肿瘤依然需要经翼点入路完成。  相似文献   
74.
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的解剖特征及其手术意义。方法 在30侧尸体标本上观察该间隙的显微解剖。结果 该间隙狭小、深在,血管多,90%呈三角形、A1段为前下边,M1段为外下边,前穿质为上边。10%呈四边形,视交叉或视束构成其内侧边。间隙内常有Heubner回返动脉和大脑中深静脉等走行,经间隙可见下方的诸多小血管。结论 在至少1/3的间隙内容易展开显微操作,多数需慎重处理间隙内的小血管。  相似文献   
75.
传统采用结扎上矢状窦的方法建立模型,因为受累的静脉窦不能再通,无法满足进一步研究的需要。为此,本研究尝试了一种新的CVST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6.
目的:总结脑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与脑解剖结构三维可视化相关的文献,了解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意义.结果: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脑解剖、数字人脑图谱、虚拟现实、神经导航及远程医疗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结论: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多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及与更多科技领域的合作,将会推动神经外科向更加先进医疗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7.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顽固性癫痫的病理与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顽固性癫痫的发病基础及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取21例因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顽固性癫痫接受手术治疗切除的颞叶新鲜标本,详细描述皮质分层结构,观察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分析海马组织的结构及其他病变组织的病理特点。结果颅脑外伤后脑叶软化灶和瘢痕增生是外伤性癫痫发生的病理基础,前颞叶切除标本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海马硬化合并颞叶皮质细胞结构不良(15例,占71.4%)。术后随访6个月~2年,疗效评价显示21例患者中疗效Ⅰ级14例、Ⅱ级4例、Ⅲ级3例;疗效满意66.7%(14/21),效果良好19.0%(4/21),疗效差14.3%(3/21)。结论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顽固性癫痫最常见的颞叶病理改变是海马硬化和皮质细胞结构不良,这两种改变常伴随出现。目前对于该类患者仍推荐采用病理灶切除+标准前颞叶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导致视力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报告1例左侧眶额及颞顶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致视力障碍病例,总结诊治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术前左侧眶顶骨质厚度>3.0 cm,左侧眶额部显著变形,左眼视力为指数/眼前,经开颅手术磨除大部分增生骨质,并充分视神经减压,术后视力迅速改善,容貌改观.结论 颅骨纤维异常增殖压迫视神经是本病引起视力障碍的主要机制,视神经减压术是恢复视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合并外侧裂血肿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合并外侧裂血肿(血肿量超过20ml)者31例,探寻手术中血肿未完全清除的原因,从解剖及手术技巧探讨手术不足之处.结果 原因包括术前切口设计骨窗偏小,清除血肿时颞叶前部皮层切口过短,及动脉瘤夹闭成功后对外侧裂血肿清除重视不足;另外对于动脉瘤及重要分支附近某些“早期机化”质地较硬的血肿过度清除,导致分支损伤术后继发出血.结论 头皮及颞叶皮层切口可以向颞后部适当扩大或延长,对于血肿清除有利;对于个别粘附在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重要分支附近的“机化样”血块,适度清除.  相似文献   
80.
目的对因神经影像判断失去介入治疗机会的动脉瘤,探讨是否能够栓塞治疗。方法 6例脑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与分支关系显示不清,瘤颈较宽,瘤体不规则,因此判断不能介入栓塞治疗,改行开颅手术成功夹闭这些动脉瘤。在手术中通过高倍显微镜仔细观察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宽窄及与周围分支关系,分别予以各种不同角度投照,再与术前CTA及DSA进行对比,寻找这些动脉瘤的特征。结果 6例均发现动脉瘤囊壁与相邻分支紧密相依或者粘连,并且动脉瘤壁对动脉分支压迫使之形成与瘤壁外形相似弧形走形,甚至分支动脉与瘤壁存在"分节段粘连";4例前交通动脉均发现不同程度变异。动脉瘤成功夹闭后,发现形态基本属于"标准"囊状,可以栓塞。结论动脉瘤周围血管正常解剖变异,动脉瘤壁的压迫或者分支动脉不完全粘连,容易出现造影变形,仔细观察或者动脉瘤囊腔内造影可以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