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52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视神经/交叉-颈内动脉间隙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视神经/交叉一颈内动脉(ON/OC-ICA)间隙的手术解剖。方法 模拟4个手术视角,在14例尸体标本上作28个间隙的显微解剖。结果 至少24个间隙呈三角形,底边为大脑前动脉A1段,少数呈梭形或缝隙样,8个有特殊网膜封盖。颅底视角越偏侧方,内、外侧边就越长,底边则逐步缩短并向外侧偏斜,间隙下方结构亦发生相应的方位改变。结论ON/OC-ICA间隙通常在10°~30°视角下面积最大,较适于经翼点人路,此时后交通动脉可见于间隙后外部,但不内推视神经/交叉便很难看到垂体柄。  相似文献   
52.
神经导航下内镜辅助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内镜辅助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中的使用技术.方法23例垂体腺瘤患者,使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引导,进行内镜辅助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69.6%),次全切除6例(26.1%),大部切除1例(4.3%);平均注册误差为2.3 mm(1.6~3.3 mm).结论神经导航系统提供了实时、准确、可靠的定位,有效地减轻了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使手术更微侵袭化.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板障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板障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及治疗结果,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治方法。结果病变位于额部2例,顶部1例,颞顶部1例。头颅X-线示圆形或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界清楚,有或无边缘硬化。CT平扫示颅骨局部破坏,内外板变薄、中断,囊肿呈不均匀低密度。MRI检查均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FLAIR成像显示不均匀高信号。肿瘤全切3例,次全切1例。随访1-44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板障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靠影像学,尤其是磁共振FLAIR像有助于与蛛网膜囊肿或囊性坏死性脑肿瘤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4.
放射外科迟发性反应的有关问题王如王守森近年来,以γ-刀和X-刀为代表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Radiosurgery,SRS)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使用高科技方法,精确地对颅内靶病灶进行大剂量破坏性地聚焦照射,又能有效地保护邻近重要...  相似文献   
55.
目的:报告一种对脑深部病变的新的定位及治疗方法。方法 1996-03~1997-03,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立体显微手术治疗12例脑深部病灶。术前应用CT资料行病灶的二维及三维重建,靶点座标在计算机工作站的监视器上自动测量,同时设计手术入路,供显微手术应用。结果 立体手术时,所有的脑病灶均精确定位。结论 计算机辅助的立体显微手术在治疗脑深部病变时是一种很有用的导向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56.
经终板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终板入路相关的显微解剖结构。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15例尸颅的终板、视上隐窝及相邻结构。结果 终板自前连合伸至视交叉中部,大部分区域厚度在0.25mm左右,平均曲长为(14.1×2.7)mm,最大宽度为5.0mm。视上隐窝位于视交叉后半中线区的上面,平均长度为(5.8×1.3)mm,前缘高度0~0.4mm,后缘高度0.6~2.4mm。相邻第三脑室的平均宽度为(2.21×1.1)mm。前交通动脉位于终板正上方者不足1/4。结论 经终板入路是打开终板后所获得的手术通路,大致呈梯形,后界是被后推的前交通动脉及两侧A1段;前界为视交叉后上缘;侧边为下丘脑组织及视束。中嵴或中央区高起是鉴别终板的重要标志,在视交叉前缘11mm后方沿中线上切开终板常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7.
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翼点开颅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 4例 ,疗效良好 ,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 4例 ,其中男性 3例 ,女性 1例。年龄 13~ 5 5岁 ,平均 32 .5岁。车祸致伤 3例 ,摔伤 1例。伤后短暂意识丧失 2例 ,无昏迷史 2例。除患侧眼部症状外 ,均未见明显的其它神经定位体征。外伤后立即发现视力完全丧失 2例 ,立即呈现弱光感 1例 ,12h后渐进性视力减退至左眼颞侧和右眼全部无光感 1例。外伤至手术时间 6 .5h~ 5d,平均 2 .3d。2 .影像学表现 :4例影像检查结果分别为 :①CT示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右颞叶挫裂伤、右…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方法:12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均于颅骨修补同时,以骨窗附近为入点行同侧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修补额部时穿刺侧脑室前角,修补颞部时穿刺侧脑室三角区,最后行颅骨修补术。结果:全组无感染病例;头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6.7%,均经治疗后痊愈;常压性脑积水患者术前均有小便失禁或夜尿多,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随访5-12个月,均无明显颅内高压症状出现,原有脑室扩大者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同期手术效果良好,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9.
颅骨成形术虽然比较简单,但若处理不当可出现硬脑膜外血肿。作者曾参与处理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脊膜瘤占椎管内肿瘤的11.4%;在一组78例脊膜瘤报道中,颈段病变占27%。高颈段脊膜瘤报道不多,作者近4年来手术切除5例,本文就其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