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52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正颅内静脉窦是静脉汇集的部位,是静脉血回流经过的重要部位,对保障颅内血液流通、血供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医学对颅内动脉疾病研究甚多,而对颅内静脉窦疾病研究相对较少。了解颅内静脉窦内部解剖结构的正常变化有助于在这一区域制定手术方案,避免手术过程中对静脉和窦的损伤,也有助于预测和避免手术中与这些结构相关的问题,还可能对所采用的神经外科手术方法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每个患者都应认真研究静脉窦的血管造影和外科解剖学。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诊疗水平的策略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4月我院收治的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肿瘤位于侧脑室前部或室间孔附近,呈宽基底与侧脑室壁或透明隔相连。肿瘤边缘及内部可见多发囊泡,常见钙化,MRI检查T1WI、T2WI相均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呈轻至中度强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神经突触素阳性。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例,其中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4例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是术前诊断的重要参考。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经动脉途径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6例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经动脉途径采用Onyx胶栓塞治疗15例,动静脉联合途径1例。结果 16例患者共栓塞17次,栓塞结束即时解剖治愈14例(87.5%),另2例栓塞不全者术后辅以手术治疗。栓塞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3例,面部感觉麻木3例,随访1月后症状消失;口咽部疼痛2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本组无死亡病例。10例患者术后2~24个月复查DSA,1例DAVF复发,9例完全闭塞;6例门诊随访2~24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经动脉途径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DAVF是可行、有效的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放射外科治疗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方法:报告4例放射外科治疗的手术病理改变,与影像改变及治疗计划等对照研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放射生物机理。结果:4例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坏死、组织吸收及水肿反应,有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结论:放射外科治疗后病灶早期改变是血脑屏障紊乱和靶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逐步出现水肿期、坏死期、吸收期及瘢痕期。在坏死期及吸收早期,从治疗体积中心向外依次为坏死区、变性与反应区、水肿区,分别与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的中央无强化区、强化环、周围低密度或长T_1长T_2水肿样信号区相对应,水肿样改变主要与灶周剂量较高有关。坏死是靶细胞辐射损伤与血管闭塞相结合的结果,后者为管壁增厚和血栓形成所致。糖皮质激素对灶周水肿的疗效与血管壁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蝶窦内脑膨出并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l例蝶窦内脑膨出并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者因左侧鼻腔反复流出清亮液体就诊;头颅MRI示左侧蝶窦侧壁骨质缺损,蝶窦内含脑组织信号影及脑脊液信号影;入院后行左侧翼点入路硬脑膜修补术;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对于蝶窦内脑膨出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明确,与侧颅咽管形成、蝶窦过度气化、颅内压增高等多个因素有关;术前准确诊断瘘口位置非常重要,同时应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术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7.
正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利用多个不同方向的敏感梯度对水分子的扩散方向进行量化,可以清楚显示视觉传导通路的病理生理细微变化以及白质纤维束的空间走行,从而可以更好地评估组织功能和疾病预后。鞍区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例如临床常见的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及脑膜瘤等易损伤前视路造成视功能下降。目前眼视光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前海绵间窦(AICS)的MRI影像学特征。 方法 连续收集72例垂体增强MRI,包括32例正常体检者和40例垂体腺瘤者。通过多层面MRI观察AICS的影像特征,并给予分型。在正中矢状位平面上,以蝶骨平台延长线为A线,经AICS做一与A线平行的B线,在鞍底做一与A线平行的切线C线,测量A与B间距a,B与C间距b,分析AICS在蝶骨平台与鞍底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结果 72例中,完整型AICS组、不完整型AICS组、无AICS组分别占65.28%(47例)、26.39%(19例)、8.33%(6例)。完整型AICS在T1WI TSE增强影像显示为垂体上前方、鞍结节顶点下方的连续高信号影。测得完整型AICS的a/(a+b)值正常体检组为(0.31±0.10),垂体腺瘤组为(0.20±0.16),二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T1WI TSE MRI上,正常体检者AICS具有较好的显示,而垂体腺瘤者AICS显示明显减少且更趋于不连续。  相似文献   
29.
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和影像技术的进步,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蝶窦及中颅窝病变逐渐增多。蝶窦及垂体病变经鼻进路手术,既往多采用经鼻中隔或经筛窦开放蝶窦,虽然手术视野能满足需要,但仍然存在创伤大。出血多,破坏鼻腔正常结构的缺点。2000年1月~2004年1月我们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腔直接入路行蝶窦及垂体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内分泌学等学科的发展,学者们对侵袭性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IPA)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提高了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着重就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