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7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行鼻窦CT扫描时对图像质量和眼晶状体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RevolutionevoCT对头部拟人模体进行扫描,不开启ODM为对照组,开启ODM为观察组。通过调整管电压(140、120、100 kV)、噪声指数(N17、N18)、螺距(准直宽度20 cm时0.531、0.96...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不同水模体直径和重建层厚等因素对CT图像噪声的影响,探讨CT质量控制检测中水模体合理的直径范围,为完善我国CT质量控制检测规范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GE公司的Revolution型CT机,在两档剂量水平,即CTDIW分别为30.20 mGy(120 kV、200 mAs)和49.82 mGy(120 kV、330 mAs)、图像重建层厚为5 mm和10 mm的条件下,分别对直径为16、18、20、22、24 cm的圆柱型均质水模体轴向扫描一圈,测量其CT值(水)和噪声等指标。比较不同水模体直径、不同层厚和不同剂量等条件下噪声测量值的差异。结果 噪声测量值随水模体直径增大而增大,随剂量增大而减小,在大小两档剂量水平下水模体直径分别为24、22 cm时的噪声值已超过现有检测标准;噪声随重建层厚的增大而减小。结论 噪声的测量结果与剂量、水模体直径、重建层厚等因素有关,在进行CT质量控制噪声项目的检测时,需规定所选择的剂量水平和层厚大小,并规定所选择水模体的直径大小。本研究结果提示CTDIW在接近50 mGy的条件下,18~22 cm可能是比较合理的水模体直径范围。  相似文献   
23.
CT管电压对鼻窦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管电压在鼻窦扫描中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离体头颅标本,在逐层扫描方式下,分别选择5种不同的管电压(70、80、100、120、140 kV),对鼻窦区域进行扫描。噪声指数(NI)厂家默认为9,自动管电流调制,Smart mA设置为对应管电压下的最大范围。探测器宽度为120 mm。进行骨算法和软组织算法重建,层厚均为0.625 mm。按照临床实践的基线重组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层厚2 mm。在横断面的中心层面上,选择相应的兴趣区测量CT值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对比度噪声比(CNR)。同时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图像品质因子(FOM)。两名放射诊断医师和1名主管技师采用双盲法对实验所得图像进行主观评价,5分制标准计分。结果实验所得影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在骨算法重建下,管电压为100和80 kV的CNR分别为66.98、64.75,高于管电压为70、120、140 kV的CNR值(51.61、61.56、57.76)。CTDIvol最大值为34.11 mGy(140 kV),最小值为17.45 mGy(70 kV)。管电压100 kV时的FOM值为152.26。在软组织算法重建下,管电压为80 kV的CNR为195.62,显著高于管电压为70、100、120、140 kV组(139.46、154.49、148.06、155.58)。管电压80 kV时的FOM值为1273.56,显著高于管电压为70、100、120、140 kV组(1114.56、809.98、735.63、709.62)。结论CT头颅标本鼻窦逐层扫描中,临床怀疑骨质病变时,优先选择骨算法100 kV;临床怀疑软组织病变时,优先选择软组织算法80 kV时,所得的图像质量最佳且受检者辐射剂量较低。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胸部CT定位像扫描参数(X射线管投照角度和管电压)的选择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规律,为临床实践中成像参数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择不同扫描参数对成人胸部拟人模体进行定位像采集,X射线管投照角度(0°、90°和180°)、管电压(70、80、100、120和140 kV)和管电流(25 mA)共15种组合。根据所得定位像进行胸部螺旋扫描,扫描条件为Assist kV、Smart mA(设备允许最大范围)、探测器宽度80 mm,螺距0.992∶1,旋转时间0.5 s,扫描长度330 mm,层厚5 mm,噪声指数(NI)10,迭代指数(ASiR-V)前置为30%,后置50%。记录螺旋扫描管电压、4个层面(肺尖、气管分叉、乳腺水平和横膈顶部)管电流量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每次扫描时乳腺器官剂量。所得图像在气管分叉和横膈顶部层面选取感兴趣区(ROI),计算对比噪声比(CNR)。结果X射线管投照角度0°时,螺旋扫描管电压自动选择80 kV,定位像管电压改变对4个层面管电流量影响较小,变化范围0~2%(5/230)。X射线管投照角度90°和180°时,螺旋扫描管电压自动选择100 kV,定位像管电压改变对气管分叉层面管电流量影响较大,变化范围14%(29/210)~44%(93/210)。X射线管投照不同角度其CTDIv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乳腺器官剂量、气管分叉层面CNR和横膈顶部层面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27、24.727和10.630,P<0.05)。根据定位像管电压分组,CTDIvol、乳腺器官剂量和两个层面的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扫描中,定位像参数中X射线管投照角度较管电压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不同附加滤过对腹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10例行腹部X射线摄影的患者病例资料。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技术,用获得相同mAs时的对应厚度(18 cm)的有机玻璃作为模拟腹部的衰减体。将CDRAD 2.0模体和17块10 mm厚的PMMA板(总厚度18 cm)置于检查床上,附加滤过分别选择无附加滤过、2 mmAl、0.1 mmCu+1 mmAl、0.1 mmCu+2 mmAl,电离室等级分别选择-2、-1、0、1、2时进行曝光,采集图像并使用CDRAD 2.0模体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影像质量因子(IQFinv)。根据不同附加滤过将影像质量因子分组,测量每次曝光时模体表面的入射空气比释动能,使用PCXMC软件估算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无附加滤过、2 mmAl、0.1 mmCu+1 mmAl、0.1 mmCu+2 mmAl的皮肤入射剂量分别为(0.546 1±0.200 8)、(0.376 2±0.133 8)、(0.285 3±0.100 1)和(0.289 9±0.099 2) mGy,有效剂量估算值分别为(79.63±29.24)×10-3、(71.05±25.56)×10-3、(63.58±22.18)×10-3和(67.64±23.11)×10-3mSv,性腺器官剂量分别为(0.058 1±0.020 8)、(0.050 0±0.018 0)、(0.044 8±0.015 6)和(0.047 7±0.016 3) mGy,IQFinv值分别为4.70±0.61、4.80±0.84、4.60±0.55和4.60±0.60。在不同附加滤过下,有效剂量与皮肤入射剂量呈线性相关,表面入射剂量增加则有效剂量增加,0.1 mmCu+1 mmAl附加滤过时剂量最低,组间IQFin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X射线摄影最适宜的附加滤过为0.1 mmCu+1 mmAl,此时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辐射剂量得到合理降低,达到了摄影参数最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 我国放射诊断检查特别是CT检查的频次迅猛增加, 已经成为国民人均辐射剂量的最大人工辐射来源, 并有可能超过天然辐射源的贡献。临床诊疗活动中, 患者和受检者短时间内可能进行多项目、多频次的放射诊断成像, 所接受的累积辐射剂量较高, 甚至一天检查的剂量贡献超过50或100 mSv, 从而对其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因此, 有必要对放射诊断辐射剂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控制管理, 以尽可能降低过高剂量及其辐射危险的发生概率。本文对放射诊断辐射风险的国际认识、我国放射诊断设备和检查频次、放射诊断辐射剂量及其管理现状进行阐述, 并就辐射剂量的管理提出应对策略, 为进一步推进临床实践中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临床上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部分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儿科的患者无法采用常规摄影方式摄影或常规的摄影方式无法达到临床诊断的需求.因此,就需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摄影方式.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对160例采取DR非常规摄影(non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NCR)方式进行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摄影方式进行了总结,旨在探讨DR NCR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在颞骨MSCT检查中应用迭代算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颞骨MSCT检查中应用迭代算法(采用iDose算法)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以临床颞骨MSCT常规使用的滤波反投影算法(FBP)的噪声水平为基准,选择合适的离体头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改变有效管电流进行扫描,然后分别使用FBP和iDose算法(等级1~7)重建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找出最佳的参数组合。对不同扫描参数和重建方法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分析,计算有效剂量。结果在同一有效管电流下,iDose算法的噪声均低于FBP算法,且随着iDose等级的增加而下降;在不同的有效管电流下,噪声一般随着管电流的增加而下降。使用100mAs/层、iDose 5算法可以满足诊断要求,所获图像的噪声水平稍低于200mAs/层的FBP算法的图像。冠状位图像的可接受程度稍高于轴位图像。结论 iDose算法可满足颞骨CT图像质量的需求,又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9.
容易引起误诊的几种CR伪影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CR系统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不同品牌和型号所产生伪影的原因和表现也各具特点.笔者就临床应用中容易引起误诊的CR伪影,分析其影像表现和产生原因,从影像诊断准确性方面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DR、CR和屏-片系统IVP(静脉尿路造影)摄影效果。材料和方法:IVP用美国友通公司E—Corn2000DR检查70例,用Kodak CR400 plus行CR检查59例,用F78-ⅢAmA屏-片检查48例,相应影像设备。比较DR、CR和屏-片系统IVP尿路显示情况、检查时间、用片数量及影像质量、辐射剂量等项指标。结果:DR、CR和屏-片系统IVP综合效果,DR最优,CR其次,屏-片系统第三。结论:IVP综合摄影效果比较,DR是最理想、效果最好的检查方法,CR其次,屏-片系统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