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1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iR-23a的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收集12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用qPCR检测2组血清中miR-23a的表达,并分析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与miR-23a的表达的相关性。出院后3个月进行随访,根据改良Rankin(mRS)量表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组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对脑梗死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高血压、高脂血症患病史和NIHSS评分均升高,血清miR-23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评分与血清miR-23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2,P<0.05)。预后不良组(n=63)高血压、糖尿病和房颤史比例和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n=84),预后不良组血清中miR-23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NIHSS评分是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清miR-23a表达是脑梗死预后的保护因素。NIHSS评分和血清miR-23a对脑梗死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价值更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3,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48%、91.67%,准确性为91.16%。结论脑梗死患者入院NIHS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miR-23a表达水平是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保护因素,二者均与脑梗死预后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实施CAS治疗的患者1700例,按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1224例和非他汀组476例。降脂目标为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至2.1 mmol/L或降低基础水平的4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的总发生率,分析他汀类药物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100%。(1)术后30 d内43例(2.53%)患者出现主要不良事件,其中卒中34例、心肌梗死1例、死亡8例,应用他汀组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6%(24/1224),而非他汀组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99%(19/4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1,P=0.017)。两组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56%(19/1224)和3.16%(1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围手术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是CAS良好预后的保护性因素(OR=0.524,95%CI:0.279~0.983;P=0.044)。结论 CAS的预后他汀治疗组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非他汀治疗组,他汀治疗可降低不良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正>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tomy,CEA)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1-3]。但是近几年随着影像技术、介入材料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已被美国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治疗指南推荐为CEA的替代疗法[4]。为了解中国CAS的发展现状,总结经验,笔者汇总分析1997年1月—2012年3月中国CAS的手术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文献筛选标准纳入标准:(1)文献为涉及中国医疗单位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蛋白营养代餐与限能量平衡膳食干预对超重/肥胖人群的减重效果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超重肥胖人员72例,分为限能量饮食组和高蛋白营养代餐组,观察两组减重前及减重4周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内脏脂肪面积、体脂肪、骨骼肌、水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结果限能量饮食组及代餐组减重4周后体质量、BMI、腰围、内脏脂肪面积、体脂肪、骨骼肌及水分等与减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减重前后体质量、BMI、腰围、内脏脂肪面积及体脂肪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限能量饮食组及代餐组减重4周后TG、TC、ALT与减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减重前后TG及ALT下降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短期减重者而言,限能量饮食及代餐干预均能有效减重,改善人体成分和代谢,且代餐方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学制学生通过以问题为导向(PBL)结合传统教学法(LBL)学习医学影像学的效果。方法采用闭卷考试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5年制和7年制医学生的学习差异。结果教师队伍无显著差别的情况下,虽然7年制学生闭卷考试成绩低于5年制,但是7年制医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及对教师满意度均高于5年制医学生。结论和5年制医学生相比,7年制医学生更加适应采用PBL与LBL整合教学模式进行医学影像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全骨髓培养法之间的差异,以期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基于临床移植需要的MSCs分离方法.方法 分别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分离MSCs,比较用两种方法的细胞形态、MSCs细胞得率及以及细胞表面标志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培养出骨髓MSCs,且获得的第二代MSCs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细胞形态均一,为长梭形或三角形.5 ml骨髓细胞分离培养后,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MSCs细胞总数显著小于全骨髓培养法(t=.639,P<0.01).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与全骨髓培养法获得的第二代MSC8 CD29、CD105、CD105、CD34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809、0.659、0.277、0.191,P均>0.05),但前者的HLA-D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47,P<0.05).结论 与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相比较,全骨髓培养法分离MSCs具有培养时间较短,细胞得率较多的优点,虽纯度相对较低,但仍是一种较好的MSCs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品为小蘖科十大功劳属植物华南十大功劳Mchoma Japonica(Thunb)DC.的叶和茎中提出的一种生物碱,又名异粉防己碱(isotetrandrine)为浅黄色结晶粉末,由贵阳制药厂供给样品,本实验目的在于观察甲基小蘖胺对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及毒性。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学生,17岁,因受刺激后出现妄闻、妄见、附体、被控制体验,行为怪异7天,于2007年7月20日来诊。既往体健,无重大病史,家族史阴性。查体(-);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力佳,存有幻听、幻视,有附体、被控制体验,情绪不稳、冲动、行为怪异、无自知力。入院诊断为“癔症性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诊断视神经炎的有效MR检查序列、MRI表现及其与视觉诱发电位(VEP)的相关性.方法 对98例(154只眼)诊断为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的视力下降患者MRI资料进行分析,并与VEP结果及临床视力表现做x2检验、秩和检验和一致性分析.结果154只患眼中56条视神经增粗,76条形态不变,22条变细.MR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显示132条视神经呈异常高信号.异常信号累及范围包括视神经球壁段7条,眶内段135条,管内段109条,颅内段97条,视交叉受累56例,视束受累23条.54例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枪查者,87只患眼中74条视神经强化.98例患者共196只眼中,视力下降同时视神经MRI信号异常者132只眼,视力正常、视神经MRI信号正常者26眼,MRI与视力表现之间的一致率为80.61%(Kappa=0.453,P<0.01).住获得VEP结果的175只眼中,视力下降同时VEP异常者129只眼,视力正常、VEP正常者30只眼,VEP与视力表现之间的一致率为90.86%(Kappa=0.731,P<0.01);视神经MRI信号异常及VEP异常者117只眼,MRI信号正常、VEP正常者24只眼,MRI表现与VEP之间的一致率为80.57%(Kappa=0.460,P<0.01).结论MR STIR序列和Gd-DTPA增强扫描联合脂肪抑制技术有助于视神经炎定位和定性诊断,VEP有助于视神经炎的诊断和亚临床病灶发现,MRI结合VEP能提高视神经炎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