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不同措施对大鼠急性坏死性朱炎继发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防治效果。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6个治疗组,观察胰腺病理,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血淀粉酶,内毒素,TNF-α、IL-1β、肠通透性,肠道菌群,脏器细胞移位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犬肠通透性变化及肠粘膜病理改变。方法15只杂种犬,分为ANP组(n=8)和对照组(n=7),经主胰管注入牛磺胆酸钠和胰蛋白酶复制ANP模型。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尿中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第7天剖杀,取回肠粘膜作病理观察。结果ANP犬尿中L/M比值高出对照组2~10倍。肠粘膜顶端上皮脱落,脱落处有大量细菌侵入,微绒毛部分脱落,面积减少。血浆内毒素水平高出对照组1~2倍,二胺氧化酶活性下降,细菌移位率100%。结论ANP时肠粘膜严重受损,监测尿中L/M比值变化可反映早期肠粘膜损伤。  相似文献   
63.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双歧杆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细菌的分类鉴定按常规需通过细菌形态观察、菌壁成份分析和发酵产物的鉴定 ,以及遗传特征如DNA的G C百分含量和DNA的同源性分析来完成。这些方法对于某些细菌尤其是那些目前尚无法培养的细菌鉴定并不理想。自从Delong等首次采用荧光素标记的寡核苷酸基因探针成功地对单个完整细胞进行分类鉴定以来 ,国外许多研究者对这种新方法作了各种尝试 ,从纯培养细菌到混合物中的细菌 ,原位荧光杂交法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细胞内核糖体数量达 10 4 ~ 10 5,核糖体RNA(rRNA)又具有特异区和保守区之分 ,因此 5SrRNA和 16…  相似文献   
64.
肠乐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4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和评价肠乐康胶囊,散剂对肠易激综合征(IR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Ⅱ期临床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三模拟对照试验共160例。肠乐康胶囊po,1.26g,bid;肠乐康散剂po,1.5g,bid;对照药米雅片po,1.05g,bid,疗程均为14-21d。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质量,Ⅲ期临床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试验共187例。肠乐康胶囊,散剂用法,剂量用Ⅱ期临床试验;对照药米雅片po,0.7g,tid,疗程同前。结果:Ⅱ期临床试验肠乐康胶囊治疗IBS有效率为78.3%(36/46);肠乐康散剂有效率为72.9%(43/59);对照药米雅片为74.5%(41/55)。3种药物均能显著(P均<0.001)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Ⅲ期临床试验肠乐康胶囊治疗IBS有效率为81.5%(66/81);肠乐康散剂有效率为80.8%(59/73);米雅片为78.8%(26/33);Ⅱ及Ⅲ期临床试验组间疗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药均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肠乐康胶囊,散剂是治疗IBS的有效安全的生物类药物,其疗效相当于米雅片。  相似文献   
65.
Themortalityofacutenecrotizingpancreatitis(ANP)isveryhigh,thesecondarypancreaticinfectionratereached40%,whichistheseverecomplicationthatishazardoustothepatients'survival(l).Thepresentstudyshowsthatthebacterialtranslocation(BT)isthechiefsourceofANPcomplicatedpancreaticinfection,andtheBTanditsseventyislargelydependentonthefunctionalstateofintestinalmucosabarrier.Therefore,itissignificantintakingeffectivetherapeuticalmeasurestoprotectthegutbarrierfunctionandalleviatingBT,preventtheoccurringof…  相似文献   
66.
本实验对普通大鼠,SPF大鼠、SPF小鼠,悉生大鼠及小型猪的肠内容物和膜菌群中的类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小型猪肠内容物及膜菌群中肠杆菌数偏高。SPF大鼠盲肠内容物菌群较稳定,厌氧菌与需氧菌比例为100~1000:1。SPF小鼠肠内容物及膜菌群较有规律性。而五联悉生大鼠肠内容物及膜菌群更接近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67.
健康人和黄褐斑皮损治疗前后菌群微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及其表面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人表皮栖居着20多种细菌,7~8种真菌以及一些原虫、病毒等[1,2]。这些微生物相互依存、相互桔抗,对维持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这种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就可能导致皮肤疾病发生。我们调查了正常人面部和黄褐班皮损区菌群分布情况,从微生态角度探讨黄褐斑的发病机理。并观察应用微生态制剂一皮肤益生素治疗前后的微生态变化。材料和方法1.表皮标本采集:无表皮疾患的健康人104例,于洗面4h后,用沾湿PBS液灭菌棉签在前额中央区4×4cm范围内,自内向外稍用力涂抹,立即将棉拭子插…  相似文献   
68.
替硝唑对厌氧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了替硝唑对临床分离的148株厌氧菌和2株标准株的MIC,确定替硝唑对革兰氏阴性厌氧菌活性最强,其MIC为0.062~1mg/L,它们对梭菌的MIC为0.25~0.5mg/L,对革兰氏阳性无芽孢厌氧杆菌,除了真杆菌MIC为4mg/L外,抗菌活性较低,其MIC为大于64mg/L,对厌氧球菌也有相当的活性,其MIC为0.25~1.0mg/L。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选择性消化道灭菌(SDD)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60只,胰管逆行灌注法复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和SDD治疗组(ANP后喂服三联抗生素),记录发病72小时组织学、血清TNFα、IL-1β、肠道菌群、血浆D-乳酸(肠通透性指标)和内毒素含量及病死率. 结果 SDD使ANP胰腺和小肠病理改变减轻,TNFα水平下降(P<0.01).ANP时肠道大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过度繁殖,双歧杆菌数量减少,SDD抑制了致病菌的繁殖,双歧杆菌数量不变,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B/E值)回升(P<0.01).SDD组血浆D-乳酸由(8.05±3.05) mg/L降至(3.95±1.83) mg/L(P<0.01),门静脉内毒素由(0.423±0.155) EU/ml下降至(0.227±0.084) EU/ml(P<0.01).ANP组72小时病死率为58.8%,SDD组为14.3%(P=0.005).结论 SDD可减少肠道革兰氏阴性菌含量,保护正常菌群,维护肠屏障,减轻了ANP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助于提高ANP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0.
<正> 腹泻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引起腹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饮食、过敏、中毒外,比较常见的原因是急性感染。感染可能有细菌、原虫,也可能有轮状病毒。细菌感染性腹泻中,常见有志贺氏菌属(Shigella)、致病性埃希氏大肠菌(E.coli)、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耶尔森氏菌属(Yersinia)、梭菌属(Clostri-dium)、弧菌(Vibrio)等许多菌属的细菌感染或中毒症。这些病原菌是否引起腹泻,除了与致病菌的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