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钡剂结肠运输试验及其与标记物检查的初步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用钡剂替代标记物进行结肠运输试验的检查方法. 资料与方法 运用结肠运输试验观察正常人和便秘患者的结肠运输情况,分别计算结肠24、48、72小时钡剂及不透光X线标记物的排空率. 结果 正常组72小时均排出80%或以上的钡剂,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患者组72小时均未排出80%的钡剂,同一便秘患者短期内标记物与钡剂的排空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 硫酸钡可替代标记物进行结肠运输试验的检查.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煤烟污染型高铝氟骨症的骨骼X线表现。材料和方法:报告39例由于食用原煤加拌煤泥烘烤的玉米等食物而引起的高铝氟骨症,对其环境状况、病人临床表现及各种检验和X线检查进行分析。结果:39例骨骼X线表现十分复杂,主要是骨软化改变,也可有骨疏松、骨硬化、骨生长发育障碍等。骨软化的X线征象为骨密度减低,结构模糊,Looser带、骨盆周边透亮带、长骨干骺端“密疏密”带、骺下疏松带、佝偻病征、骨盆变形、髋臼内陷及小腿胫腓骨弯曲畸形等。另外,骨转换的表现也较突出。结论:高铝氟骨症是氟骨症骨软化的一个特殊类型,本组病例X线表现为今后制定分型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3.
刘银龙  焦俊 《河北医学》1998,4(10):12-15
为了解膀胱癌部份切除术后,腔内灌注丝裂霉素,噻替哌,顺铂和卡介苗预防癌肿复发的疗效,作者对78例膀胱肿瘤分4组灌注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肿瘤5年复发率是丝裂霉素组58.8%、噻哌组66.6%、顺铂组58.3%、卡介苗32%。  相似文献   
94.
胰腺乳头状囊性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女 ,2 3岁。发现右上腹包块伴上腹阵发性胀疼 9d入院。查体 :T36 7℃P80次 /minBP1 3 3~ 9 33kPa,R2 0次 /min。右上腹扪及肿块 ,大小约 1 0cm× 1 0cm ,质韧 ,光滑 ,固定 ,无触痛 ,皮肤黏膜无黄染。CT(平扫 ) :肿块位于十二指肠圈内侧与胰头间 ,约 1 0cm× 1 0cm× 9cm ,类圆形 ,密度不均 ,CT值 2 0~ 70HU ,十二指肠降段受压并向右后移位 ,主胰管轻度扩张。见图 1 ,2。诊断为 :平滑肌类肿瘤 ;胰头部肿瘤待排。MRI(平扫 ) :肿块呈不规则形状 ,以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 ,边界清 ,周边环绕细线状稍低信号 ,显示有包膜环绕 ,…  相似文献   
95.
脊髓的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且极具侵袭性的脊髓肿瘤,且常规影像学检查表现无明显特征性,术前诊断困难。现报道1例并复习文献,总结及分析常规影像学检查及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术前诊断率。病例资料男,39岁,以四肢无力伴麻木3个月余入院。3个月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以左下肢明显,伴双下肢麻木,有踩棉花感,双上肢疼痛伴麻木不适,以左上肢明显,肩颈部及背部疼痛不适。外院头颅MR示:颈段脊髓增粗并信号异常。体检:颈软、转颈困难,左上肢肌力Ⅲ级,余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四肢感觉麻木,双下肢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扫描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病理证实肝硬化患者采用1.5T磁共振常规扫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扫描,选取感兴趣区记录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Vc及Kep的值以及DWI的信号强度和表面扩散系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不同b值下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肝脏的ADC值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不同程度硬化肝脏的弥散加权成像特点,进而探讨DWI在肝硬化早期诊断和评价肝硬化程度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比不同b值条件下,对Child-Pugh不同分级组别与对照组之间的ADC值进行比较发现肝硬化各组的ADC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四组之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对比Child A级、Child B级、Child C级等不同分级程度的肝硬化组之间的ADC值可以发现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其ADC值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经过两两t检验统计分析发现在不同的b值条件下,肝硬化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C值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肝硬化Child分级各组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在b=200s/mm2的条件下,Child A、B级和ChildB、C级之间无显著差异。ChildA、C级之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400s/mm2的条件下,ChildB、C级之间无显著差异。Child A、B级和ChildA、C级之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600s/mm2的条件下,ChildB、C级,Child A、B级和ChildA、C级之间之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800s/mm2的条件下,ChildB、C级,Child A、B级和ChildA、C级之间之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应用提高了MRI诊断肝硬化的诊断和分级准确率,是评价肝硬化程度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布鲁氏菌IV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BPE043在布鲁氏菌感染和胞内生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羊种布鲁氏菌104株为起始菌株,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布鲁氏菌BPE043基因缺失株。将布鲁氏菌野生株104和突变株104ΔBPE043在相同的起始浓度下培养,观察它们生长变化的趋势;用野生株和突变株分别感染小鼠,构建小鼠体内感染模型,测定小鼠脾重并计算脾脏细菌载量;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筛选BPE043蛋白的宿主互作蛋白。结果 成功构建了布鲁氏菌BPE043基因缺失株。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104ΔBPE043在体外培养的生长趋势和野生株基本相同;小鼠感染实验显示,在感染1周后,两组小鼠脾均肿大,但突变株104ΔBPE043感染组小鼠脾重低于野生株104感染组小鼠脾重;在感染后两周,两组小鼠脾肿大现象开始减轻。在细菌载量方面,在感染1周后,突变株104ΔBPE043感染小鼠的脾脏细菌载量低于野生株104感染小鼠;在感染后2周,突变株感染组的脾细菌载量下降趋势更明显。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BPE043蛋白与鼠源小分子GTP结合蛋白Rab4和Rab11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布鲁氏菌IV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BPE043是布鲁氏菌重要的毒力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BPE043基因在布鲁氏菌感染和胞内生存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瘤周水肿区扩散加权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瘤周水肿区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的幕上胶质瘤共28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Ⅱ级)10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18例。以瘤周1cm为界线,将胶质瘤瘤周水肿区划分为近瘤区及远瘤区,分别测量ADC值,并计算相应的rADC值。结果Ⅱ级胶质瘤的近瘤区rADC值(1.74±0.25)与远瘤区rADC值(1.86±0.2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Ⅲ~Ⅳ级胶质瘤的近瘤区rADC值(1.61±0.38)明显低于远瘤区rADC值(1.94±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Ⅱ级胶质瘤与Ⅲ~Ⅳ级胶质瘤的近瘤及远瘤区r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瘤周水肿区rADC值能反映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渐变浸润现象,但在Ⅱ级与Ⅲ~Ⅳ级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有限,不能作为瘤周区肿瘤细胞浸润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调查江西省部分县区啮齿动物携带的立克次体.方法 在江西省南丰县、铜鼓县、上犹县、浮梁县、上高县、上饶市广信区捕获啮齿动物,运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种类.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捕获的啮齿动物的脾脏组织样本中的柯克斯体属、斑点热群、东方体属和无形体属立克次体.结果 捕获啮齿动物6种共393只,包括黑线姬鼠、...  相似文献   
100.
焦俊  李东芳 《贵州医药》1992,16(5):272-274
1929年 Pesquera 首先采用十二指肠导管进行小肠造影。此后小肠造影器械、尤其是导管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小肠造影逐渐推广。国内该项检查开展较晚,80年代始有报导。我院近年进行小肠插管低张气钡双重造影(简称小肠气钡造影)32例,本文对其检查方法作一介绍,并对该检查的优缺点和插管的几个主要环节加以讨论。材料和方法本组小肠气钡造影共32例,男、女各16例。年龄18~70岁,平均35.6岁。检查前一日病人吃无渣饮食,晚上服缓泻剂一次,检查当天上午禁食禁水。插管前应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