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8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的血供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时各支甲状腺动脉的粗细及其供应甲状腺组织的多少 ,为甲亢的动脉栓塞治疗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 5 5例甲亢患者行甲状腺动脉造影 ,测量各支甲状腺动脉的直径及其供应的甲状腺组织所占单侧甲状腺的比例 ,供应比例 >6 0 %时定义为主要供血 ,占 4 0 %~ 6 0 %时为上下动脉供血相当。结果 右侧甲状腺上动脉内径 2 .2~ 6 .0mm ,平均 (3.8±0 .90 )mm ,1例缺如 ;右侧甲状腺下动脉内径 1.7~ 5 .6mm ,平均 (3.5± 1.3)mm ,2例缺如。左侧甲状腺上动脉内径 2 .4~ 6 .0mm ,平均 (3.7± 0 .9)mm ,1例缺如 ;左甲状腺下动脉内径 1.0~ 5 .2mm ,平均 (2 .9± 1.0 )mm ,3例缺如。左右侧甲状腺最下动脉各有 1例显示。双侧甲状腺上动脉相比 ,其粗细相差不明显 (t=0 .2 74 1,P >0 .0 5 ) ,双下动脉相比 ,右侧较左侧粗 (t=2 .3917,P <0 .0 2 ) ;右上下动脉相比 ,相差不明显 (t=0 .95 5 6 ,P >0 .0 5 ) ,左上下动脉相比 ,上动脉明显较下动脉粗 (t =3.7796 ,P <0 .0 1)。右侧甲状腺由右上动脉供血为主者占 5 6 .4 % (31/ 5 5 ) ,上、下动脉供血相当者占 4 0 % (2 2 / 5 5 ) ,右下动脉为主者 3.6 % (2 / 5 5 ) ,后两者合计占 4 3.6 % ;左侧甲状腺由左上动脉供血为主者占 4 9.1% (2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刀锋伪影校正(BLADE)技术在克服MRI头部运动伪影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65例常规头部MRI检查出现头部运动伪影的患者,行BLADE技术扫描(T2轴位、T1矢状位、T2黑水轴位),对比常规序列扫描并评价BLADE技术对头部运动伪影消除的作用。判断标准:以显示内囊结构的清晰程度,行0-Ⅲ分级法。结果:65例头部运动伪影中,其中0、Ⅰ、Ⅱ和Ⅲ级分别为0、19、25和21例,Ⅱ级以上影响诊断的病例共46例,占70.8%。采用BLADE技术扫描后,0、Ⅰ、Ⅱ和Ⅲ级分别为54、6、3和2例,Ⅱ级以下符合诊断要求的病例共60例,占92.3%,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LADE技术扫描在克服常规头颅扫描中产生的运动伪影有明显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常规检查(尤其小儿和不配合病人)产生的头部运动伪影校正中。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飞行员的医学鉴定原则. 方法 回顾分析两例确诊为肺隔离症的飞行员的临床诊治过程及医学鉴定,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 肺隔离症临床症状不典型,1例叶外型肺隔离症无任何临床症状,在体检过程中发现;另1例叶内型肺隔离症反复咯血,多次按肺炎等诊治,存在误诊、漏诊.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其中胸部X线片多作为初筛,薄层CT、CT增强及血管重建对发现异常动脉有意义,但最可靠的方法为主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诊断明确者多主张积极治疗,本文中1例叶内型肺隔症者采用先进的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最终恢复飞行;另1例叶外型肺隔离症者已恢复飞行至最高年限. 结论 肺隔离症临床少见,飞行员更是罕见,易误诊、漏诊,应重视年度体检中胸部X线检查.肺隔离症在无临床症状的非战斗机飞行员可个别评定,有临床症状者采用微创介入治疗对肺功能影响小,有望恢复飞行.同时提示航空医师加强对少见先天性疾病的诊断意识,治疗时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手段对飞行能力的影响,一些先进的治疗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挽救飞行员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肺结节的临床诊治特点及鉴定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3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39例肺结节患者的病史、X线胸片、胸部CT、PET/CT等结果,以及肺结节的诊治经过、飞行鉴定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例飞行人员肺结节患者中,发现时22例(56.4%)无呼吸道症状,X线胸片检查31例,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其中16例(51.6%)X线胸片检查与胸部CT检查一致,PET/CT检查14例(35.9%)。首次影像学检查显示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性质待定结节相比,发现时最大径最大、长短径比值最小(P值均<0.05),随访影像学显示,恶性结节与其它两类结节相比,最大径变化幅度、面积变化幅度均为最高(P值均<0.05)。胸部CT检查提示良、恶性结节密度、空泡征、边缘、分叶、毛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者分布、边界及与血管关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发现结节就诊时,27例(69.2%)均在3个月以上的地面观察后做出飞行结论。结论X线胸片用于肺结节的常规评估容易漏诊,胸部CT可进行评估和随访,PET/CT检查是CT检查的良好补充,有助于区分良恶性。发现肺结节后,无统一的飞行结论时间及流程、标准。  相似文献   
46.
动态增强MRI评估糖尿病足足底软组织血流灌注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初步探讨动态增强MRI评估糖尿病足病患者足底软组织血流灌注的技术方法及应用价值,并分析糖尿病足软组织微循环的病变特征。方法:26例单侧足发病(湿性坏疽12例,干性坏疽4例,混合性坏疽6例,缺血高危足4例)的糖尿病足患者,运用2D FLASH序列行双侧足底软组织单层动态增强MRI检查,对比分析双足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及...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技术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严重程度的可行性。方法经双源CT诊断APE24例,采用Lung PBV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CT肺血管图像(CTPA)和DEPI,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灌注缺损指数、栓塞指数及双室短轴最大径比(RV/LV),依据患者严重程度分为严重APE组(n=9)和非严重APE组(n=15),比较两组灌注缺损指数、栓塞指数及RV/LV,并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严重APE组的灌注缺损指数、栓塞指数及RV/LV中位数分别为32.5%(15.0%~62.5%)、45.0%(27.5%~75.0%)和1.16(1.04~1.45),而非严重APE组分别为12.5%(0%~37.5%)、12.5%(2.5%~42.5%)和1.03(0.85~1.41),严重APE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非严重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灌注缺损指数与RV/LV及栓塞指数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635,P<0.05;r=0.790,P<0.05)。结论采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技术评价APE严重程度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48.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抗早状腺药物、手术切除、放射性^131I治疗,但各有利弊。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新方法。它是应用介入治疗技术,超选至双侧甲状腺动脉,经导管向甲状腺动脉内注入聚乙烯醇颗粒或褐藻微球等栓塞剂,栓塞双侧甲状腺上动脉和一侧甲状腺下动脉,从而达到非手术切除甲状腺的目的。该方法安全、简便、创伤小,近、中期疗效肯定,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腘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飞行人员的健康鉴定原则. 方法 分析1例飞行员腘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16篇. 结果 患者以间歇性跛行为首发症状,下肢血管多普勒彩色超声及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右侧腘动脉闭塞,下肢血管及腘窝核磁检查提示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起始位置升高,使腘动脉位于股骨内上髁与腓肠肌内侧头之间的狭窄缝隙内. 结论 腘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动脉造影、血管超声、CT及MRI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及早诊断有利于指导手术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预后.飞行人员患腘动脉压迫综合征,应个别评定飞行结论 .  相似文献   
50.
Tim技术MR全脊柱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磁共振全脊柱成像的方法及其诊断脊柱及脊髓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以不同线圈组合行二组成像方法比较,探讨扫描方式的优选应用。对85例可疑脊柱及脊髓病变者行全脊柱成像,并对病变局部行高分辨力成像。结果:63例二步法约10min内完成全脊柱T1WI和T2WI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8%,22例三步法约20min完成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77.3%;85例中MRI全脊柱成像显示15例正常,46例脊柱病变,24例脊髓病变。结论:二步法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图像质量较好,更适用于MRI全脊柱扫描;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MR全脊柱成像解决了大范围、高分辨力的脊柱成像难题,对脊柱、脊髓多发性、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