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14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和病情程度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及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3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和70例对照组Hey及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ey高于对照组(P〈0.01)。轻、中、重型脑梗死组的血浆Hcy表现为逐渐对应升高(P〈0.05)。部分脑梗死合并高Hey血症的患者接受了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后,血浆Hey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高Hcy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存在相关性,血浆Hcy水平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查及诊治观察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2.
欧阳强 《北方药学》2012,(10):86-86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血清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的比对分析。方法:分析我院检验科不同检测系统对Cr和ALT质控物测定精确度和血清样品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检测系统对不同质控物测定Cr和ALT精密度均无明显差异,三种不同检测系统检测血清样品的Cr和ALT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个检测系统测定Cr和ALT结果的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动脉CT血管造影对肺转移瘤的血供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用支气管动脉 (BA)和肺动脉 (PA)CT血管造影 (BA CTA和PA CTA)的方法研究肺转移瘤血供。方法 对 1 5例肺转移瘤患者分别行BA和P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BA DSA和PA DSA)后 ,留置导管行多层螺旋CT的PA CTA和BA CTA ,判定BA和PA对肺转移瘤的血供。结果  1 5例患者共 33个结节在BA DSA上 2 2个结节可见支气管动脉肿瘤染色 ,1 1个结节未见肿瘤血管或染色。PA DSA均未见肿瘤染色。PA CTA上肺动脉参与供血的 1 6个结节和未参与供血的 1 7个结节离胸壁最短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 32 ,P <0 0 5 ) ;而结节直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 1 3,P>0 0 5 )。BA CTA上支气管动脉参与供血的 2 7个结节和未参与供血的 6个结节离胸壁最短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 95 ,P <0 0 1 ) ;而结节直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 2 7,P >0 0 5 )。结论 BA仍是肺转移瘤的主要供血动脉 ,PA仅部分参与周围肺转移结节的血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基本痊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未出现脑出血、内脏出血和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以其微创、高效、实用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其术后肾出血这种并发症出血量大,单纯药物止血等积极治疗难以奏效.收集本院11例经肾动脉造影诊断及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治疗PCNL术后肾出血的患者资料,现将其疗效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测定二陈丸中橙皮甙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陈丸中橙皮甙的含量。色谱柱:YWG-C_(18),流动相:乙腈-水-甲醇-磷酸(23:73:4:0.01),检测波长:283nm。橙皮甙在13.4~107.2μ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回收率为98.3±3.1%,RSD=3.2%。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目的 研究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1 61例患者 ,大咯血 2 6例 ,支气管肺癌 1 35例。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确认病变血供 ,分别在支气管动脉干或支气管动脉分支超选择插管下行栓塞术或栓塞化疗术 ,栓塞物质为明胶海绵颗粒、PVA和碘油。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 6 .2 % ,包括脊髓缺血 (1 .2 2 % )、肋间动脉缺血 (3 .7% )、肺动脉栓塞 (1 .2 % )。脊髓缺血和肋间动脉缺血均发生在支气管动脉主干栓塞者。脊髓缺血见于PVA组和碘油组 ,肺动脉栓塞见于碘油组 ,而肋间动脉缺血在各栓塞物质组均有发生。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宜谨慎施行 ,使用同轴导管技术超选择性插管值得推荐 ,明胶海绵颗粒是相对安全的栓塞物质  相似文献   
19.
肺癌血供的DSA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0,自引:6,他引:104  
目的:进一步明确肺癌的血供来源,为肺癌的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对18例原发性肺癌和2例转移性肺癌在介入治疗前同时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和肺动脉DSA造影。结果:20例肺癌全部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肺动脉不参与肺癌的供血。结论:肺癌的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均应经支气管动脉,不必经肺动脉  相似文献   
20.
黄蜀葵花中4种黄酮类成分体内整合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小帅  沙美  欧阳强  潘金火  林萍 《中草药》2010,41(2):255-259
目的建立黄蜀葵花提取物中4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HPLC测定方法,考察4种成分在大鼠体内各自的和整合的药动学特性,并分别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ig和iv给予黄蜀葵花提取物浸膏后,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4种黄酮类成分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葡萄糖醛酸、槲皮素-3′-葡萄糖苷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运用DAS2.0药动学程序计算各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利用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C0-∞)百分率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计算黄蜀葵花提取物大鼠体内综合血药浓度,并建立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进一步估算整合药动学参数。根据药时曲线的AUC面积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4种黄酮类成分的线性范围为0.1~8μg/mL(r0.99),定量限为0.1μg/mL,回收率在70%以上,日内、日间RSD均低于15%。ig或iv给药后4种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差异很大,4种成分及整合后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是:12.9%、10.8%、2.2%、10.2%、5.9%。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准确,为黄蜀葵花的生物利用度研究以及建立临床合理的给药方案奠定了基础。黄蜀葵花中4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能快速分布并消除,两种给药途径的体内药动学过程不同,基于4种成分的AUC0-∞自定义权重系数的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符合经典药动学模型特征,所获参数能够最大程度上表征中药的整体处置规律,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多组分整合药动学新方法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