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6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肉瘤样肾细胞癌临床少见,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的临床特点。肉瘤合并腔静脉癌栓形成者临床上更为罕见,我院泌尿外科近期收治1例肉瘤样肾细胞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3d"入院。无腰腹痛及血尿,无其他慢性病史及肝炎结核病史。查体:右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22.
文题释义: 重建钢板:是指接骨板的形状不符局部骨骼的具体形态,需要时应该根据骨骼的具体形状进行塑形、重新建立符合骨骼解剖形态的接骨板。 弹性髓内针:又称钛合金弹性针,是基于长骨干骨折治疗中使用的髓内针经过演化、改进而来,为钛合金带有特殊弯头的金属圆条,具有一定弹性。 背景:弹性髓内钉和钢板是现今治疗锁骨骨折常用的2种器材,但两者的优缺点对照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系统评价弹性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 Direct、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VIP数据库,检索从建库到2017年3月的关于弹性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报道文献。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估文献中的偏倚风险。纳入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完成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数据库检索并按纳入标准排除后检索出价值文献21篇,其中文献中859例患者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831例患者使用钢板内固定治疗;②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手术时间[MD=-18.62,95%CI (-20.75,-16.49)]、失血量[MD=-56.23,95%CI(-68.02,-62.44)]、切口长度[MD=-5.53,95%CI(-6.56, -4.49)]、住院时间[MD=-1.01,95%CI (-1.13,-0.89)]、骨折愈合时间[MD=-1.39,95%CI(-1.98,-0.80)]方面弹性髓内钉组均优于钢板组;③弹性髓内钉组术后6个月上肢功能评分优于钢板组(P < 0.05),但是术后12个月随访2组上肢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主要并发症方面[OR=0.61,95%CI(0.39,0.93)],弹性髓内钉组较钢板组明显减少;2组内固定再取出发生率接近;⑤Meta分析结果提示,弹性髓内钉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在手术相关指标、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方面均优于钢板内固定,以上结果可为临床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提供有力证据。 ORCID: 0000-0002-9448-9454(梁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制备负载牛血清白蛋白的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S/β-GP)可吸收性膜,探讨其缓释蛋白的性能。方法:利用CS/β-GP体系的温敏相转变特性,同时向其中添加蛋白制成新型生物膜。进行膜厚度及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测试。利用BCA蛋白浓度试剂盒(加强型)检测不同时点的蛋白浓度,绘制膜的蛋白缓释曲线。结果:利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负载蛋白后复合膜的理化性能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不同浓度的复合膜可缓慢释放蛋白12天以上,并且随着β-GP浓度的升高,蛋白缓释总量增大。结论:新型壳聚糖温敏凝胶膜可以作为蛋白缓释的载体,是在引导骨再生领域具有应用潜力的生物膜材料。  相似文献   
24.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1岁,近来声音暗哑、呼吸困难,自觉颈部肿大来诊。病来无发烧,心悸,二便正常,查体:甲状腺右叶明显肿大,质硬,结节感,无压痛,心肺腹腔均未见异常。化验:T3T4正常低值。彩超检查:甲状腺右叶增大,形态略不整,左叶稍大,峡部大小正常,双叶内回声明显不均,均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以右叶为多,结节最大右叶为30mm×27mm×24mm,位于近下极处,左叶最大20mm×18mm×16mm,未见明显包膜,边界欠清,内呈不均质略强回声。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乙酰唑胺对小鼠缺氧耐受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四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心得安对照组、乙酰唑胺高剂量组和乙酰唑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予以乙酰唑胺1g/kg、低剂量组予以乙酰唑胺0.2g/kg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心得安0.16g/kg灌胃,正常对照组用20g/kg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小鼠均每天灌胃一次,连续5天并于末次给药1小时后测定小鼠在室温空调25℃条件下的常压缺氧耐受能力;同时在小鼠死亡时尽快断头取血,以3000r/min,离心5分钟,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血清胆碱酯酶(T-ChE)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乙酰唑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耗氧率均较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均P〈0.01),与心得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分别P〈0.01和P〈0.05);乙酰唑胺高剂量组T-ChE活性和T—AOC均明显比生理盐水组高(均P〈0.01),比心得安组显著增高(分别P〈0.01和P〈0.05)。结论:乙酰唑胺高、低剂量均能提高小鼠抗常压的缺氧耐受能力,与提高T-AOC和T-ChE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6.
辣椒素受体在肠易激惹综合征内脏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辣椒素受体(VR1)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新生雄性SD大鼠21只分为痛觉过敏阳性对照组(P组)、阴性对照组(N组)、去辣椒素受体神经元组(D组),出生第2天D组背部皮下注射辣椒素50mg/kg。出生第8天起P组和D组给予结肠内充气刺激每天一次,连续2周,7周时给予结直肠扩张(CRD)刺激,进行腹部收缩反射(AWR)评分和腹直肌肌电记录。结果D组AWR评分低及腹直肌放电活动少(P〈0.01,与P组相比)。结论辣椒素受体参与了发育期幼鼠肠激惹致IBS内脏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27.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l mmunodeficiency Virue,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本院从2005年9月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至今已进入第3年,累计治疗HIV/AIDS患者428例。经过精心治疗,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均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利心丸对小鼠缺氧耐受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小鼠随机分生理盐水(每天20g/kg)组、心得安(每天0.16g/kg)组、利心丸高剂量(每天5g/kg)和低剂量(每天1g/kg)组,连续给药5天并于末次给药1h后测定小鼠缺氧耐受能力以及血清乙酰胆碱酯酶(T-ChE)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利心丸低剂量组耗氧率和心得安组均较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P<0.05或0.01);心得安组T-ChE活性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增高(P<0.01);心得安组和利心丸高剂量组T-AOC均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增高(P均<0.01)。结论利心丸低剂量能提高小鼠抗常压的缺氧耐受能力,可能与提高机体总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9.
吴志贤  张培华  梁杰 《医学综述》2007,13(7):521-523
Caspase是一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家族,该家族是执行细胞凋亡的主要酶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细胞凋亡的机制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就caspase引起的细胞凋亡与病理性瘢痕的关系研究新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0.
试论中医治疗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4):1363-1363,1414
<正>凡具有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水肿临床表现者,即可诊断为水肿。中医学认为,水肿的产生与外邪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水肿的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以及三焦对水液代谢功能的失调。水液的代谢与肺有关,如肺失宣降,则不能通调水道,以致水湿贮留而形成肺水;由于脾能运化水谷精微,如果脾虚则运化受损,可使水湿停留而形成脾水;肾司开合,由于肾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