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医药卫生   3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331.
目的 系统评价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从建库至2020年3月发表的关于SGLT2抑制剂对蛋白尿影响的英文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通过阅读文献获取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临床表现(包括基线...  相似文献   
332.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前、后,计算机数值模拟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结合DSA影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单纯使用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处未破裂动脉瘤的1例患者,在支架置入前及支架置人后9个月,行血管形态学特征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包括血液流线、血管壁面压力和剪应力等)。从三维旋转造影图像数据中获得模型,将生理脉动流作为进入流,采用软件生成网格并计算非定常层流的连续动力方程。结果与支架置入前比较,支架置入后,①血管形态学发生了明显改变,大脑中动脉的M1段和M2段下干血管夹角变大(67.7°变为124.1°),瘤体消失。②血流对瘤颈口冲击明显降低,改变动脉瘤内的压力,术前瘤顶平均壁面压力为977.06Pa,瘤颈处平均壁面压力为950.46Pa。支架置人后消除了瘤颈处的高壁面压力区域,9个月时复查该处平均壁面压力为831.31Pa。③改善动脉瘤表面的壁面切应力(WSS)分布,术前瘤顶区域的平均WSS为2.09Pa,瘤颈区域的平均WSS为7.51Pa,9个月复查时变得渐趋一致。结论血管内单纯支架置人通过对血管形态学的改变,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是使动脉瘤愈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333.
目的 探讨基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的RAPID软件在行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探寻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血管内治疗,完成脑CTP检查及RAPID软件进行后期图像分析,且术后血管再通达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2b级及以上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比较两组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一般资料以及RAPID软件分析结果,包括达峰时间 >4 s、> 6 s、> 8 s、> 10 s的低灌注区体积(VTmax > 4 sVTmax > 6 sVTmax > 8 sVTmax > 10 s)和梗死核心区体积(VCBF < 30%)、脑血流不匹配体积和不匹配指数(MM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素,并获得预测公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预测公式的预测能力。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37例,预后良好组92例,预后不良组45例。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1、-4.06,P均<0.01)。预后良好组VTmax > 6 sVTmax > 8 sVTmax > 10 sVCBF < 30%均小于预后不良组,MMR大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1、-3.17、-3.38、-4.52、-3.74,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VCBF < 30%小是大血管闭塞所致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R)=0.904,95%置信区间(CI):0.860~0.950;OR=0.976,95% CI:0.964~0.988;P均<0.01]。预测公式为Logit(P)=8.454-0.024×VCBF<30%-0.101×年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预测公式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95% CI:0.699~0.873,P<0.01)。结论 VCBF<30%和年龄是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越小、VCBF<30%越小预后良好的可能越大。基于CTP的RAPID软件可用于术前筛选适合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34.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远端回编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小型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7—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22例颅内小型(最大直径<10 mm)宽颈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共22个动脉瘤), 均采用新型远端回编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手术即刻和随访期间动脉瘤的闭塞情况。随访方法包括临床和影像学随访。主要有效性终点为术后12个月动脉瘤的完全闭塞(Raymond Ⅰ级)率;安全性终点为术后12个月靶动脉供应区域新发卒中或神经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22例患者的动脉瘤瘤颈均被血流导向装置(共23枚)完全覆盖, 且贴壁良好。所有患者均完成12个月的影像学和临床随访, 18例(81.8%)患者达到主要有效性终点事件, 无一例发生靶动脉供应区域新发卒中或神经源性死亡事件。结论初步研究表明, 新型远端回编血流导向装置在治疗颅内小型未破裂动脉瘤方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5.
目的 观察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007 PET/CT参数评估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价值。方法 根据有无骨转移将53例经病理确诊的PCa患者分为骨转移组(n=27)及无骨转移组(n=26)。于PET/CT三维图像上勾画PCa原发灶感兴趣容积,测量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前列腺肿瘤PSMA表达体积(PSMA-TVp)和前列腺肿瘤病灶PSMA表达总量(TL-PSMAp);比较组间PSMA表达参数差异,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PCa骨转移的独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SMA表达参数评估骨转移的效能。结果 骨转移组PCa原发灶SUVmax、PSMA-TVp及TL-PSMAp均高于无骨转移组(P均<0.01)。原发灶SUVmax、PSMA-TVp及TL-PSMAp均为预测PCa骨转移的独立因素(OR=1.091、1.327、1.042,P均<0.05),其评估PCa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908及0.929,PCa原发灶TL...  相似文献   
33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术中及术后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13例,根据术中及术后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研究组(发生1种或几种不良事件,230例)和对照组(无不良事件,283例).分析入组患...  相似文献   
337.
目的:探讨新型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Fastunnel)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我们使用新型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对10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进行了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收集并分析了患者的基线情况、影像学特点、治疗情况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男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2.7±6.7)岁。1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长为16~65(37.3±18.2)min,治疗过程所受辐射剂量为1381~4901(2643.7±1131.7)mGy,剂量面积乘积(DAP)值为5707~38112(17526.8±10809.5)μGym2围手术期无出血及缺血相关并发症。结论: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有效地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对减少患者及医生所受射线剂量。  相似文献   
338.
有源医疗器械是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的医疗器械产品,产品具备高可靠性水平是国产有源医疗器械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必要要求。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资料收集、实地调研、材料综合梳理分析等方式,从产业政策、企业开展情况和审评方法等维度对我国有源医疗器械行业可靠性及其审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可靠性工作的技术特点,从标准和指导原则两个方向给出具体的问题解决建议,为后续行业制定科学、客观、符合我国行业现状和监管特点的有源医疗器械可靠性技术标准体系和指导原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9.
目的 探讨转诊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根据其就诊方式分为直接就诊组和转诊组,其中直接就诊组患者通过120急救系统或其他交通工具直接至我院急诊就诊,转诊组患者由其他医院通过120急救系统转诊至我院急诊,分析两组的基线资料,血管内治疗术后资料、疗效和预后。结果 共有239例患者符合条件纳入本研究,其中直接就诊组129例,转诊组110例。与直接就诊组相比,转诊组患者预警比例更高,基线NIHSS评分更高,核心梗死体积更大,ASPECT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诊组患者发病至就诊的中位时间为258(175,373)min,明显长于直接就诊组(94(60,176)min)(Z=7.996,P<0.001)。转诊组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到再通时间均较直接就诊组更长(354(284,494)VS 225(162,318)Z=5.794,P<0.001;417(340,577) VS 277(205,424),Z=6.063,P<0.001),而转诊组就诊到穿刺时间更短(94(75,127) VS 103(86,139)Z=2.420, P=0.016)。转诊组90d良好预后的比例仅为49.1%,明显低于直接就诊组的63.6%(χ2=5.073,P=0.024),同时其症状性颅内出血比例更高,死亡率更高(14.5% VS 6.2%,χ2=4.576,P=0.032;20.0%VS 10.1%,χ2=4.677,P=0.031)。结论 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中,转诊组患者卒中病情更严重,血管内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更高,死亡率更高,90d良好预后率更低。  相似文献   
340.
目的 比较18F-PSMA-1007 PET/CT与99Tcm-MDP SPECT/CT诊断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1个月内接受18F-PSMA-1007 PET/CT及99Tcm-SPECT/CT检查的77例PCa患者,包括65例初诊分期者及12例再分期者。以最佳比较(BVC)标准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个体层面及病灶层面诊断骨转移的效能。结果 77例PCa中,42例存在骨转移(408个骨转移灶)。在个体层面,18F-PSMA-1007 PET/CT诊断PCa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0.00%(42/42)、97.14%(34/35)、98.70%(76/77)及0.986,99Tcm-MDP SPECT/CT分别为66.67%(28/42)、88.57%(31/35)、76.62%(59/77)及0.776,前者AUC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