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目的:探究潼白蒺藜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及机制,为药对协同降血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48只SPF级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辛伐他汀组、潼白蒺藜药对组,并设白蒺藜组,潼蒺藜组对比。正常对照组采用基础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饲喂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预防性给药,用潼蒺藜水提物、白蒺藜水提物、潼白蒺藜药对水提物和阳性对照药辛伐他汀分别灌胃,6周后检测大鼠体重及各脏器指数、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的含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 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胆固醇7a 羟化酶(Cytochrome P450 7A1,CYP7A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三组中药组均不同程度降低高脂模型大鼠血液TC、TG、LDL-C含量,提高HDL-C含量,其中潼白蒺藜药对更加显著(P<0.01);三组中药组均能提高脂模型大鼠肝脏HMGCR、CYP7A1、LDL-R基因及蛋白表达,潼白蒺藜药对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潼白蒺藜药对能显著调节机体的血脂水平,有效预防高脂血症,发挥协同增效作用,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HMGCR、CYP7A1、LDL-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52.
目的 探究血栓前状态易感基因多态性在不良孕产史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山西省太原市妇幼就诊的410例有不良孕产史的女性(病例组)和111例无不良孕产史备孕女性(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人群EDTA抗凝全血,提取其基因组DNA,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栓前状态易感基因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结果 (1) MTHFR A1298 C、PAI-1 5G/4G、FⅤA1691G、FⅡG20210A基因多态性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 MTRR A66G位点AA、AG、GG基因型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MTHFR C677T位点AA、AG、GG基因型及G、A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栓前状态易感基因MTRR A66G位点、MTHFRC677T位点多态性与不良孕产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赛丁格PICC置管减少渗液的最佳扩皮角度。方法选择需行PICC置管的568例患者,按患者住院号末位数的奇偶性分为纵向扩皮组和横向扩皮组。两组均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行上臂中段PICC穿刺,使用扩皮刀沿导丝方向做切口。纵向扩皮组:刀刃向上与皮肤纵向扩2mm切口;横向扩皮组:刀刃与皮肤横向扩2mm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渗液发生情况及首次渗液发生时间、渗液持续时间。结果纵向扩皮组发生渗液2例(0.7%),横向扩皮组发生渗液10例(3.5%),x2=5.22,P=0.02。两组扩皮方法首次渗液时间均在3~7d内,无明显差异。渗液持续时间,纵向扩皮组2例7~14d内停止;横向扩皮组3例7~14d内停止,4例持续时间超过1月,3例因固定不当发生导管外滑不能继续使用。结论纵向扩皮角度可降低穿刺点渗液的发生率,缩短渗液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