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35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71.
中药熏蒸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强  杨建勇  高艳 《中医正骨》2008,20(12):48-48
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itis OA)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关节疾病,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作者应用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关节炎患者7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2.
我国免疫规划工作一般以4种疫苗预防6种疾病,目前则推广“五苗防七病”的新模式,即将新生儿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免疫工作正式纳入了儿童免疫规划系列。  相似文献   
73.
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透视下用21G Chiba针穿刺病变椎间盘内及椎间孔周围,分别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气体5~10ml。结果35例患者随访1~9个月,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大多数患者在术后0.5~1个月时取得较好的疗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盘内注射医用臭氧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及安全的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臭氧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起镇痛作用的部位和所需的臭氧浓度.方法 应用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部分坐骨神经损伤(SNI)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四组.即手术局部组、坐骨神经组、L5脊神经组、联合组(手术局部和L5脊神经),每组6只,于对应部位注射50μg/mL臭氧.另外,取SNI模型建立后12 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四组,每组6只.四个组分别以40μg/mL、50μg,mL、60μg/mL和70μg/mL臭氧浓度对联合注射部位处理.采用大鼠50%的机械刺激撤足阈值(PWT)为观察项目.结果 联合组和L5脊神经组在臭氧干预后机械痛阈明显升高,与其他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联合部位注射不同浓度臭氧的处理后,不同浓度间痛阈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臭氧对神经病理性疼痛镇痛的作用部位在手术局部和L5脊神经处.40~70μg/mL的臭氧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均有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5.
医学影像学入门教学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引进是一种巨大进步。为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的提高,从教师的配备及教学课件准备、备课演练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革新。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教学注重人文关怀,实行提问互动式教学,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讲解教材将影像学诊断与其他临床和基础课进行横向联系,以期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并结合临床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方法和临床应用技巧;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6.
本文收集采用介入方法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19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例中男13例,女6例。年龄38~72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下肢缺血14例次,下肢皮肤溃疡8例次,足趾缺血性坏死5例次,下肢疼痛跛行15例次。经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粥样...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3D-CEMRV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程度、肿瘤相关静脉及侧支静脉循环通路的显示能力。方法:10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患者进行3D-CEMRV和DSA检查。两位放射学医师共同阅片取得一致意见,在原始图像、MPR像和MIP像上记录肿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程度、肿瘤相关静脉及侧支静脉循环通路并和DSA及术中记录进行比较。结果:术中见上矢状窦壁侵犯1例、部分闭塞2例、完全闭塞7例。10例窦旁脑膜瘤静脉窦受侵部位3D-CEMRV所见与DSA和术中所见一致。对上矢状窦受侵犯程度的显示,3D-CEMRV和DSA所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u=0.0000,P=1.0000),而且MIP联合MPR及原始图像优于单独应用MIP(u=-1.8796,P=0.0301)。3D-CEMRV多种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对肿瘤相关静脉和侧支循环通路的总体显示率为78.26%(36/46),DSA的总体显示率为97.83%(45/46,P=0.0016)。结论:3D-CEMRV可以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程度在术前做出准确评价,但是对肿瘤相关静脉及侧支静脉循环通路的总体显示能力仍低于DSA。  相似文献   
78.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一般认为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我们自1994年4月以来,对6例巨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进行了肝动脉栓塞治疗,现作一初步报告.1 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男3例,女3例,年龄31~58岁,平均42.8岁.其中4例觉肝区疼痛,2例主要感腹胀.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1月.所有患者均综合B超、动态CT扫描及DSA肝动脉造影资料作出诊断.血管瘤最大径8~17.5cm,其中位于肝右叶者3例,左叶者1例,左右叶均有呈多发性者2例.  相似文献   
79.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撑架分流术.Transi-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shunt,以下简称为TIPSS),是一种介入放射学新技术.其基本概念是采用经皮穿刺右侧颈静脉的介入性方法建立肝内的、位于肝静脉及门静脉主要分枝之间的分流通道,并以特殊的金属支撑架维持其永久性通畅,达到治疗门脉高压或同时治疗继发的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该技术首先由德国海德堡大学外科医院的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胎儿肌肉来源细胞(flMDC)体外成肌分化能力以及在mdx鼠体内再生抗肌营养不良蛋白.方法 使用舍10%新生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采用预贴壁方法从胎儿肌肉组织中分离fMDC.采用免疫染色鉴定肌肉特异标志的表达.肌内注射fMDC到6.5 Gy照射3d后的mdx小鼠股直肌,1个月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RT-PCR方法检测人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 采用预贴壁方法可从胎儿肌肉组织中分离到贴壁生长、梭型的flMDC.可在fMDC的一些长纤维细胞包浆中检测到MHC的表达,在一些细胞胞核中检测到成肌素的表达.可在注射fMDC的mdx小鼠肌肉中检测到人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论 fMDC中存在MHC和成肌素的阳性表达,注射fMDC到照射过的mdx小鼠体内可以再生抗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