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98篇
医药卫生   117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对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医师抗感染治疗方案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PR,对87例105例次有明确感染诊断记录的白血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进行动态检测,并与患者细菌培养结果作比对分析,同时观察hs-CRP浓度变化与白血病患者感染程度以及病情变化的关系.结果 在hs-CRP升高的患者中,以单纯细菌感染为主,检出率为52.4%,真菌培养检出率为9.5%,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5.2%;痰及咽拭子细菌培养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血培养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患者在发生细菌(或)真菌感染时血清hs CRP明显增高,发生败血症的患者血清hs-CRP增高尤为显著,其结果与细菌培养基本一致;抗感染治疗有效后血清hs-CRP浓度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hs-CRP浓度的变化与患者感染程度以及病情变化有一定相关;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患者hs-CRP变化是预示机体存在感染和进行抗感染治疗的早期有效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82.
目的:对新基因NS5ATP2(615)转染肝癌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探索该基因表达对肝细胞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技术,分析我们研究组通过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筛选得到的新基因NS5ATP2(615)的全长编码序列,构建NS5ATP2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5ATP2(615).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NS5ATP2(615)和pcDNA3.1(-)空载体分别转染的HepG2细胞的mRNA的差异性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确定基因NS5ATP2(615)由615nt组成,编码204aa的蛋白.基因表达谱芯片所检测的1 152条目的基因均为GenBank中登录的基因,NS5ATP2(615)表达质粒转染的细胞有40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8条基因表达增强,22条基因表达降低.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细胞信号转导、凋亡、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于初步探索新基因的功能提供重要的资料.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阐明NS5ATP2(615)生物学功能及HCV NS5A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的结构及调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呈全球性分布,目前全世界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相当一部分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少数还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至今仍缺乏有效控制[1-5].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关于HBV与肝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相对滞后是严重影响新型治疗技术和新型药物开发与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进一步弄清HBV DNA的复制、转录及调节的过程,对于我们研究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CP)结构及调节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4.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及其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米夫定(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总体疗效有限,根据治疗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肝脏炎症坏死评分选择患者可提高疗效。监测LAM治疗CHB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免疫复合物(HBeAg/IC)状态及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其预测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评估心脏疾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于心脏直视手术前行颈动脉支架术预防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对心脏疾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于心脏直视手术前行颈动脉支架术,评估颈动脉支架术至心脏直视术后30 d的终点事件(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结果 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研究共连续入选42例患者.颈动脉支架技术成功率100%.远端栓塞防护装置使用率为97.6%(41/42).心脏直视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6例(85.7%),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瓣膜置换术5例(11.9%),瓣膜置换术1例(2.4%).自颈动脉支架术至心脏直视术后30 d的卒中率为2.4%(1/42),心肌梗死率为0%,死亡率为0%.结论 这一小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心脏直视手术前行颈动脉支架术预防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优于文献报告的分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结果,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对60例精神病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采取做好清洁消毒隔离、加强生活护理、安全使用约束带、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健康宣教等护理对策。结果:发生呼吸道感染患者占年平均住院人数的13.23%。精神病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与住院病房环境及空气流通差、住院时间、生活能力、约束带交叉感染、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等有关。结论:通过呼吸道感染发生因素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精神科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院内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为了研究开塞露纳肛在分娩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开塞露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产妇的产程、阴道分娩、伤口愈合和副作用等。结果:表明分娩时间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开塞露阴道分娩率达到95%,而对照组为88.33%,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羊水污染高于开塞露组,差异显著(P0.05)。开塞露组会阴伤口、腹部伤口愈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开塞露组在使用中无1例发生宫缩过强,也未发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有助于促进产程,减轻孕产妇痛苦,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和伤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89.
目的:采用Meta分析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偏头痛与心境障碍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PubMed、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和万方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1988年1月~2011年12月发表的偏头痛与心境障碍关系的相关文献,应用Revman 5.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Meta分析,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偏头痛患者总数为9668例,其中偏头痛与抑郁共病的患者为2464例(25.5%);偏头痛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较非偏头痛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18,95% CI=2.96-3.43,P<0.00001).结论:偏头痛患者患抑郁的风险是非偏头痛患者的3.18倍,偏头痛合并心境障碍的机制尚有待于研究.  相似文献   
90.
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近似人类临床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肌肉注射、左上颌第2磨牙钢丝结扎和醋酸泼尼松龙肌肉注射。于实验第6周及第8周分2批处死大鼠。结果:实验组动物激素注射第4天后便出现了进食减少、倦怠少动等表现,符合中医肾虚的症状,并且出现了牙槽骨疏松、牙槽嵴吸收、牙周袋形成及破骨细胞活跃等病理性改变。对照组大鼠则无上述表现。结论:牙间结扎加糖皮质激素注射的方法可成功地建立近似于人类临床牙周炎的动物模型,为研究牙周炎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