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0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用一种新建立的外加电场固定液相分子快速斑点免疫分析(rapid electric field immobilizing liquid phase molecule dot blot,REⅡMD)法检测自知免疫性疾病患者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15中确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共71例,突发性聋21例,非免疫性疾病患者48例(对照组)。检测内容包括一般免疫指标及自身抗体如抗smooth m  相似文献   
52.
中耳细菌感染对内耳及机体免疫功能长期影响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耳细菌感染后内耳热休克反应是否会长期存在,及其对内耳功能的潜在影响。方法 60只BALB-c鼠随机分为肺炎克雷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生理盐水对照6个组,每组10只。中耳注射致病菌135d后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并取材进行光镜与电镜观察,检测内耳热休克蛋白(HSP)70相关表位分子的表达,行单个核细胞因子κ-Bp65和抗肺炎克雷白杆菌抗体、抗膜  相似文献   
53.
颈静脉体瘤     
颈静脉体瘤发病虽罕见,但治疗较困难,且易复发。本文试就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4.
颅底由额骨眶板、筛骨、蝶骨、颞骨和枕骨构成。内面分成前、中、后颅窝,分别上承大脑、中脑和小脑,有筛孔、视神经孔、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枕骨大孔、颈内静脉孔、舌下神经孔和内耳门等孔道和裂隙,容脑干及神经血管穿过;下为眼眶、鼻腔、鼻窦、鼻咽与耳部之顶壁及颈部骨骼、肌肉与其他软组织。颅底手术涉及到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等,这些学科自然整合在一起,构建成一门新的学科,称为颅底外科。  相似文献   
55.
侧颅底手术常可引发脑脊液漏,以切口脑脊液漏多见,经加压包扎或切口重新处理多可治愈,但侧颅底手术后出现持续性脑脊液耳漏处理相对困难且不多见,必须行手术探查、修补,甚至可能需多次手术方可达到治愈目的.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颞骨切除术后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病例进行介绍,探讨其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6.
镫骨底板切除术治疗鼓室硬化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7.
关于突发性聋诊断和疗效标准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突发性聋发病率在上升,并趋向年青化,已成为严重危害健康人群听力的耳科常见病。本属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听力耳突然在短期内不明原因丧失听力,其中多数病例遗留永久性听力损失,有如突发心肌梗死之于心脏,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已经引起耳鼻咽喉科医师乃至一般人群的认识和重视。为了指导日常救治工作,便于学术交流和从事多中心临床研究,199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在上海组织制定了“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以下简称上海标准),作为全国同行在诊、治突发性聋和总结交流的参考。10年过去了,突发性聋的发病率似在上升,各种治疗方法、治疗用药亦在增加,当年制定的上海标准推广执行情况如何?是否还适用?我们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对上海标准的执行(引用)情况进行了文献调研。以“突发性聋”、“治疗”为关键词检索了2000~2004年底发表的有关论文。按照国际循证医学标准,从实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8.
鼻腔-鼻窦肿瘤侵犯颅底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鼻窦肿瘤侵犯颅底无论在诊断方面,还是在治疗方面都是棘手的问题。为了准确判定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1993年1月至1995年1月,收集了12例鼻部肿瘤侵犯颅底病人的临床与影像学(CT与MRI)资料,结果发现:①鼻腔-鼻窦肿瘤侵犯颅底的病人平均年龄偏低,本组12例的平均年龄为34岁;②对有鼻塞,鼻出血等鼻部症状的病人伴眼部症状时,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③从观察鼻腔。鼻窦肿瘤是否有颅底受累的角度看,以冠状位CT扫描最为适宜;④CT可以较好地显示筛骨水平板、筛骨纸样板、颅底等骨性结构,MRI能很好地显示脑膜、脑、视神经、颈内动脉等软组织改变,并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边界。在临床工作中,CT的费用比MRI低廉,而且更为普遍,对怀疑有颅底侵犯的病人,应首先做CT检查,为了更好地观察颅底软组织的受累情况,以决定手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最好加做MRI检查。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和揭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vestibularaqueductSyndrome,LVAS)的临床诊治策略。方法对2003年5月—2005年12月收集的107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听力学特征分析、影像学分析及SLC26A4致病基因检测分析,以期发现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系列特征。临床听力学特征性观察包括纯音听力中低频的气骨导差;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时观察特征性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evokedshortlatencynegativeresponse,ASNR);影像学检查包括对所有患者均行颞骨CT扫描或耳蜗水成像磁共振检查了解前庭水管、内淋巴囊及耳蜗的发育情况;病因学分析包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SLC26A4基因的21个外显子,直接测序,DNAStar及BioEdit序列比对软件分析SLC26A4基因的突变位点。结果70.8%~83.7%LVAS患者在低频500Hz、250Hz存在显著的气骨导差,范围在15~95dBHL。75.7%的LVAS患者在常规ABR测试时发现ASNR,潜伏期为3.26±0.57ms。97.9%的LVAS患者发生了SLC26A4基因的突变,其中双等位基因突变占88.4%,单等位基因和未发现突变的家系分别占9.5%和2.1%。共发现38种突变形式,包括23种国际上尚未报道的突变,15种已报突变(五种仅报道于中国家系)。其中IVS7-2A>G突变是所有突变中最常见的突变,占所有突变者的78.9%,是中国人群中的特征性突变。影像学检查CT及磁共振是诊断LVAS的金标准。结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具有特征性的纯音听力—低频气骨导差;具有特异性的ABR波形—ASNR;CT检查见前庭水管扩大,直径>1.5mm;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扩大的内淋巴囊;具有特异和常见的SLC26A4基因突变谱。上述系列特征形成了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诊断依据。选择积极的治疗方案将有助于患者听力的保护与康复。  相似文献   
6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爆震性聋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爆震性聋的机制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爆震豚鼠后 ,一组在耳蜗底回钻孔 ,耳蜗内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另一组动物肌肉注射bFGF ,观察对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CAP)及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ABR)阈值的影响 ;行耳蜗琥珀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染色和耳蜗铺片 ,验证bFGF对爆震性聋的疗效。同时观察12 5I标记的bFGF能否透过血迷路屏障。结果发现 ,震后耳蜗内灌注bFGF、肌肉注射bFGF对听阈恢复均有促进作用。但肌肉注射bFGF很难透过血迷路屏障进入内耳 ,推测其作用是间接的 ,可能是通过体内的神经免疫网络对耳蜗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