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71.
72.
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及胃酸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 (洛赛克 )和雷尼替丁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酸分泌的影响。方法  78例患者随机分组 :洛赛克组、雷尼替丁组 ;所有病例均于应用抑酸药前、用药后 3,12 ,2 4 ,72h监测胃液 pH及消化道出血情况。 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胃液 pH值低 ,洛赛克组较雷尼替丁组能显著升高胃内 pH(P <0 .0 5 )。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胃酸呈高分泌状态。洛赛克对应激性溃疡的胃酸抑制和止血效果均优于雷尼替丁。  相似文献   
73.
背景:在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中,栓塞材料的选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Onyx胶是近年研制的一种新型液体栓塞剂,具有不粘管、弥散均匀及可控性好等优点。 目的:总结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31例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Onyx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31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在股动脉内置入6F动脉鞘,6F导引导管插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Marathon微导管超选择进入畸形血管团内,采用“注胶-返流-停止-再注胶”技术长时间缓慢注射Onyx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 结果与结论:栓塞后脑动静脉畸形闭塞40%~60% 8例,60%~90% 7例,90%以上(完全栓塞)16例。未能完全栓塞的15例中,4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例痊愈,1例单侧肢体乏力,肌力Ⅳ级;6例患者术后辅以伽玛刀治疗,其中2例1年以后复查DSA显示脑动静脉畸形完全闭塞。提示Onyx可提高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效果,但应正确采用栓塞技术和注意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74.
颅内占位性病变CT与B超的对比检查杜贻庆,唐建华(桂林医学院附院神经外科B超室)关键词颅内占位性病变;CT;B超。我科1991年对9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行CT与B超对比检查,所获图象基本一致,对定位定性诊断效果满意,并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75.
76.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acute diffuse brain swelling,PADBS)是一种严重的继发性颅脑损伤,由于其病情恶化迅速,处理较为困难,是脑损伤病人引起恶性颅内高压、导致脑疝、脑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极外侧入路应用于脑干及脑干腹侧病变的显微手术效果。方法采用极外侧入路对脑干及脑干腹侧、腹外侧的病变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并对一些手术技巧加以改进和讨论。结果7例病人中有6例肿瘤,其中5例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1例动脉瘤成功夹闭。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永久性面瘫1例,脑积水1例,随诊12~57个月,平均21个月,肿瘤复发1例。结论极外侧入路可以满足对脑干及脑干腹侧、腹外侧病变手术野的显露,是切除该部位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结合冬眠疗法对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具有手术指征的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 3~5分),采用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术后即给予冬眠治疗并控制体温3~7天。结果患者术后存活3 9例(6 9.6%),死亡1 7例(3 0.4%)。对3 9例存活病例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分为I级1 8例(3 2.1%),Ⅱ级1 0例(17.8%),Ⅲ级5例(30.4%),Ⅳ级6例(19.7%)。结论对具有手术指征的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行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术后尽早给予冬眠治疗,可降低伤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9.
目的总结23例脊髓髓内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并分析和评价其疗效和预后。方法对23例脊髓髓内胶质瘤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星形细胞瘤(56.52%)及10例室管膜瘤(43.48%),均于镜下全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16例随访2~88个月。最近一次随访结束时(失访者按出院前的神经功能评定):肌力改善16例(69.57%),不变2例(8.70%),加重2例(8.70%),死亡3例(13.04%)。随访中复发5例。结论脊髓髓内胶质瘤宜早诊断并适宜尽早作显微全切除。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改善脊髓髓内胶质瘤的预后。星形细胞瘤应及时进行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2002~2012年收治67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均给与脑脊液置换治疗;在此基础上,25例给予静脉滴注头孢曲松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结果治疗组14 d治愈率(64.3%,27/42)、20 d治愈率(83.3%,33/42)和总治愈率(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0%,5/25;56.5%(13/25);84.0%(21/25);P〈0.05)。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13.21±4.52)d]较对照组[(22.51±5.74)d]显著缩短(P〈0.05)。两组脑萎缩、脑积水、神经根刺激症状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万古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疗效显著,实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