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背景与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贝伐珠单抗在体内对肺腺癌抑制作用的差别及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首先建立A549肺腺癌细胞系的荷瘤Balb/c小鼠动物模型,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使用普通生理盐水每日瘤周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组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3mg/kg)每日瘤周注射连续16天贝伐珠单抗治疗组使用贝伐珠单抗(5mg/kg)每周两次瘤周注射给药。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用药组使用贝伐珠单抗(5mg/kg)每周两次瘤周注射给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3mg/kg)每日瘤周注射给药。治疗16天后处死所有实验鼠切取肿瘤标本比较实体瘤大小,采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A,C)在各组表达情况的差异。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贝伐珠单抗在体内实验中均表现出了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贝伐珠单抗作用更加明显(52.36%vs38.68%)。联合使用可获得更好的效果(64.15%)。贝伐珠单抗只对VEGF-A有抑制作用(60.8%),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VEGF-A/C都有抑制作用(14.6%,30.3%)。联合用药组对VEGF-A/C的抑制作用最强(79.4%,44.2%)。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贝伐珠单抗都在裸鼠动物模型试验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抑瘤效果,联合使用抑制肿瘤效果更加明显。恩度对肿瘤组织内VEGF-A/C都表现出了抑制作用贝伐珠单抗对VEGF-A表现出了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用药组对VEGF-A/C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2.
EGFR基因突变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热点。研究表明,EGFR基因突变与TKIs的疗效及预后相关。本研究旨在了解EGFR基因突变与两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了34例接受gefitinib单药治疗和25例接受erlotinib单药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病理组织蜡块及相关临床资料。用PCR-PAGE检测EGFR19外显子突变,PCR-RFLP检测EGFR21外显子突变,均用直接测序进行验证。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59例NSCLC标本中共检测出22例标本中有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7.3%。EGFR基因突变率在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中高(P<0.05)。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有效率高于无突变患者(50%vs18.9%,P<0.05),疾病控制率高于无突变患者(86.4%vs54.1%,P<0.05)。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期均高于无突变患者,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腺癌和不吸烟者中发生率高。有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无EGFR基因突变者。  相似文献   
93.
李雪冰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137-138
目的探讨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激光治疗效果。方法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予以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治愈:19只眼,好转:4只眼,无效:2只眼补激光后均有效。结论对于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及时有效地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保护患者的视力、预防并发症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参与肿瘤形成、发展的多个过程。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易于早期浸润转移,其生物学特性与VEGF的作用有关。现综述VEGF与肺癌的关系,以及其作为肺癌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指标和治疗靶点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5.
曹芹  高培慧  李雪冰 《癌症进展》2018,16(5):603-605,612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及糖类抗原125(CA125)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诊断学价值.方法 选取98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选取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为良性组,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EA、CYFRA21-1、pro-GRP及CA125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组的血清CEA、CYFRA21-1、pro-GRP及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健康组(P﹤0.01);Ⅰ~Ⅱ期肺癌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pro-GRP及CA125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Ⅲ~Ⅳ期肺癌患者(P﹤0.01);血清CEA、CYFRA21-1、pro-GRP及CA125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82.65%、95.00%、17.35%、5.00%.结论 血清CEA、CYFRA21-1、pro-GRP及CA125联合检测诊断肺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对31例开颅手术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29例患肢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治愈。占93.55%。其中26例复查彩超.15例栓塞血管完全再通,11例栓塞血管部分再通,侧支循环增加。1例镰旁脑膜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链激酶溶栓3天出现血尿及脑出血破入脑室,停药后好转出院;1例重型颅脑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开颅术后早期密切观察病情,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扩容治疗.观察预防治疗后的效果,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复发性流产是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疑难病症之一,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仍是生殖健康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微小RNA(miR)在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分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已经成为很多领域的研究热点。miR可以参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与发展并且具有高度保守性,差异表达的miR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本文从胎盘滋养细胞、子宫蜕膜组织、母胎免疫微环境等多角度阐述miR在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复发性流产的诊断和治疗探索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前营养状况与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2014年1~12月对120例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前应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病人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48)及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72),随访2年,记录2组病人术后1年、术后2年存活率及复发率情况,并应用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QLQ-30)对2组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营养风险组术后感染率显著高于非营养风险组,而术后1年、术后2年存活率明显低于非营养风险组(P0.05),营养风险组病人术后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等维度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非营养风险组(P0.05)。结论术前营养状况对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术前对老年胃癌营养风险人群加强营养干预将有助于提高病人术后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
肺结核病是一种肉芽肿疾病,其疾病过程与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有关,且其损伤主要是血管源性的[1]。MMP-9、VEGF为人体内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并与多种炎性疾病等有关,且二者均可由肺单核/巨噬细胞分泌产生[2-3]。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活动性肺结核血清中MMP-9、VEGF水平进行定量测定,以探讨二者与活动性肺结核临床特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给予帕利哌酮治疗,疗程8周,治疗后用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总有效率为91.7%。治疗后第2、4、6、8周的PAN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促进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