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3岁,左腕关节进行性桡偏畸形7年余.体格检查:局部肤色无改变,表面无静脉怒张,皮温不高.局部压痛,腕关节活动受限,尺偏受限明显.X线片示:左桡骨远端良性肿瘤并桡骨远端弯曲畸形及尺桡关节脱位(图1).  相似文献   
32.
孤立肺结节多层螺旋CT容积灌注成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灌注成像在孤立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85例孤立肺结节(直径≤4cm,57例恶性,15活动性炎性,13例良性)患者,在增强(从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前、后采用ToshibaAquilionMarconi16层螺旋CT(采用4×i模式,i代表扫描层厚)及GELightspeed64层螺旋CT(采用8×i或16×i模式,i代表扫描层厚)进行同层动态扫描.11~41s,每1s扫描1次;90s扫描1次.16层螺旋CT:病灶直径3~4cm时,扫描层厚8mm;2~3cm时,扫描层厚6mm;1.5~2cm时,扫描层厚4mm;1~1.5cm时,扫描层厚3mm;<1cm时,扫描层厚2mm.64层螺旋CT:病灶直径3~4cm时,扫描层厚5mm;<3cm时,扫描层厚2.5mm.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分别计算肺结节有效层面的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有效层面参数的平均值作为肺结节的容积灌注成像定量参数.结果 恶性(36.52±11.07)HU与炎性(37.69±7.10)HU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7.02±5.85)HU结节(P<0.001;P<0.001).恶性与炎性结节强化值无显著差异(P=0.686>0.05).炎性结节与大动脉增强峰值比(17.49±3.78)%明显高于良性(2.78±2.23)%与恶性(14.73±4.28)%结节(P<0.001;P=0.019<0.05).恶性结节与大动脉增强峰值比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1).炎性(47.83±31.29)mlmin-1100g-1结节灌注值明显高于良性(3.03±3.01)mlmin-1100g-1与恶性(31.15±9.66)mlmin-1100g-1结节(P<0.001;P<0.001).恶性结节灌注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1).炎性(33.00±8.87)HU与恶性(40.45±7.03)HU结节平扫的CT值明显低于良性(50.51±10.87)HU结节(P<0.001;P<0.001).炎性低于恶性结节平扫的CT值(P=0.002<0.01).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灌注成像有助于结节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利用肝移植手术标本,探讨肝细胞肝癌(HCC)边缘部CT征象的组织病理学基础及其与H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经肝移植手术证实的HCC45例,术前全肝平扫后,分别于开始注射造影剂后25s、60s行全肝螺旋CT动、门脉双期扫描。观察新鲜手术标本后,常规HE染色和Ⅶ因子相关抗原(facter Ⅶ related antigen,F8R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边缘部的CT表现及各种病理改变。结果 ①CT平扫病灶边缘清楚(无分叶或有分叶),病理上肿瘤多有包膜(完整或不完整);CT平扫边缘不清时,病理上肿瘤少见有包膜,浸润性生长多见;②动态增强后肿瘤边缘不清或呈高密度者,边缘多可见丰富的新生血管,肿瘤分化较低。而边缘呈低密度者,多可见肿瘤的包膜或假包膜形成,新生血管较少,分化程度较高;③有肝内子灶组,其肿瘤边缘微血管密度(mierovessel density MVD)值要高于无肝内子灶组,而且当肿瘤边缘MVD〉30时,发生肝内子灶的几率要高。结论①HCC边缘部的CT形态分类,能较好的反映肿瘤包膜的完整程度,有助于术前评估肿瘤的浸润程度和范围及评价癌细胞的分级;②CT动、门脉双期扫描,癌灶边缘强化特征可反映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在小肠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淋巴瘤患者行MSCTE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在AD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析小肠淋巴瘤的发病部位、形态、强化方式、淋巴结和供血血管的显示率等特征.结果 22例NHL小肠淋巴瘤中,十二指肠4例,空肠6例,回肠12例,位于末端回肠6例.门脉期CT值平均增高32 HU,12例表现为浸润溃疡型,动脉瘤样扩张型有8例,息肉样肿块型4例.15例肠系膜见多发的淋巴结肿大,MPR重建后6例见来源于肠系膜动脉的供血动脉.MscTE对小肠淋巴瘤的定位、定性与术后病理符合率分别为95.5%和91%.结论 MSCTE在小肠淋巴瘤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大,大大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三种数字化影像技术联合应用(包括DR、CT、MRI)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影像学资料,其中96例行DR,46例行CT扫描,50例行MRI检查,40例联合应用DR、CT及MRI检查。结果 96例DR片中8,7例显示骨质改变,20例显示软组织肿块,40例显示骨膜反应,28例显示钙化或骨化。46例行CT扫描均显示骨质改变4,0例显示软组织肿块,21例显示骨膜反应3,4例显示钙化或骨化。50例行MRI检查中40例显示骨质改变,49例显示软组织肿块,19例显示骨膜反应,15例显示钙化或骨化4,7例显示骨髓水肿。40例联合应用DR、CT及MRI检查中40例显示骨质改变,39例显示软组织肿块,19例显示骨膜反应,30例显示钙化或骨化,38例显示相应骨髓水肿。结论三种数字化影像技术联合应用能全面、准确显示骨肿瘤征象,诊断符合率高于单一或两种技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初步探讨强化区最大单径之和变化在评价肺癌非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22例经非手术治疗肺癌患者在治疗前及停止治疗1个月后行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结果: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90 s时病灶强化区最大单径之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3,P=0.018)。治疗前病灶最大单径之和明显大于治疗后病灶强化区最大单径之和(P=0.005),与治疗后最大单径之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治疗后最大单径之和与治疗后病灶强化区最大单径之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结论:利用肿瘤最大单径之和变化来评价肺癌疗效会低估治疗效果,建议利用强化区最大单径之和变化来评价肺癌疗效。  相似文献   
37.
38.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肝动脉解剖变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在分析肝动脉的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40例肝动脉的CTA,并与DSA(26例)或手术(19例)结果进行对照。所有病例均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机上进行。动脉期层厚为1mm,重建层厚为0.8 mm,螺距15,延迟时间25 s,对比剂用量为1.5 ml/kg。依据Michels分型对240例CTA进行分类,并记录CTA对不同管径动脉分支的显示率。结果正常肝动脉解剖占74.6%,变异占25.4%。45例有DSA或手术结果者,CTA的诊断符合率为95.6%。结论16层CT容积重建在显示肝动脉解剖及变异方面有较高的符合率,可应用于介入、手术以及肝移植术前的评价。  相似文献   
39.
对120例不孕症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出现明显过敏症状.100例术前表现出恐惧、焦虑,90例术中自述有疼痛等不适,3例术后自述轻微下腹部疼痛.认为连续性、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可在不同阶段减轻和消除患者的不适,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头颈部动脉病变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综合利用的意义,指出了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方面有望取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术前评估及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