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4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老年性脊柱结核的特点及保守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性脊柱结核的特点及单独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老年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纳入选择标准的36例经单纯应用抗结核药物行保守治疗的老年性脊柱结核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60~85岁,平均73.5岁。36例患者病灶均处于活跃期,血沉及CRP水平高于正常。治疗方法为联合用药(3HRZE/6-9HRE),疗程9~12个月。随诊通过观察结核症状、化验指标和放射学的影像变化以评价疗效并调整用药,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结果:36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31例患者化疗9~12个月结核病灶治愈,血沉及CRP恢复正常;4例(对利福平或异烟肼耐药)选用左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结核药物化疗15个月后痊愈;1例患者结核症状加重,经手术治疗3个月后缓解,血沉及CRP恢复正常。影像学变化:治疗后X线及CT示椎体骨质硬化、融合,未见明显后凸畸形,1例手术患者植骨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为(17.6±2.3)°、(18.1±2.7)°(P>0.05);MRI示椎旁脓肿吸收,椎体炎症消退。VAS评分治疗前为6.5±1.7,末次随访时为1.4±0.5(P<0.05)。7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通过暂时停药并配以对症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早期老年脊柱结核病例,在严格的督导下单纯应用抗结核药物行规范的个体化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醋氨己酸锌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灌胃给药对小鼠水浸应激性、大鼠乙醇损伤型、幽门结扎型、醋酸型胃溃疡等实验动物溃疡模型进行治疗。结果:醋氨己酸锌组溃疡指数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醋氨已酸锌抗消化性溃疡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脊柱结核伴截瘫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并评价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治疗的78例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33例;年龄13~71岁,平均39.5岁。骨病活动型截瘫69例,41例已行抗结核治疗,发生截瘫至手术时间平均为2.3周(0~4周)行早期手术治疗;22例(合并活动肺结核6例、结核性脑膜炎5例、药物性肝炎7例、尿毒症3例、不稳定心绞痛1例)经围手术期处理后行手术治疗,发生截瘫至手术时间平均为4.5周(3~8周);6例单纯行药物治疗。骨病治愈型截瘫9例,行常规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 个月,平均31.4个月。术后第1天~3周,神经功能开始部分恢复;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完全恢复65例,部分恢复7例,无改善6例。骨病活动型截瘫患者预后相似,骨病治愈型截瘫患者初始恢复慢,且预后较差。术后及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bb角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病灶无复发,X线片或CT提示病灶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对于骨病活动型截瘫,病变较轻者可行单纯药物治疗;病变较重者(Frankel分级C级以下,后凸畸形)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有早期手术禁忌者,合并症处理后,延期手术治疗亦可取得较好疗效。骨病治愈型截瘫的神经症状改善较骨病活动型截瘫患者差,提示初治病例(尤其是儿童结核)应强调脊柱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对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LSED)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预测意义。 方法:选择47例因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LSED患者,测定患者术前与术后1、7、14 d的血浆 D-二聚体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术后7、14 d行彩超检查明确有无PVT;对D-二聚体水平的LSED后PVT诊断效能行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结果:47例患者中有21例于术后发生PVT。PVT组与非PVT组患者LSED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持续升高,但PVT组术后7、14 d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非PVT组(P<0.05);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PL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LSED后PVT诊断准确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1(P<0.05)。 结论: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LSED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术后血浆D-二聚体持续较高水平(≥14 mg/L)者,发生PVT的危险性较大,应加强血栓监测及抗凝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 PML)的临床、影像学和脑脊液特点,提高对PML的认识。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例经典型PML患者,查阅住院电子病例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和脑脊液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男1例,女3例,发病年龄45~73岁。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行为异常、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和失语。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可见皮质下白质异常信号,头颅MRIFLAIR像呈高信号影,病灶通常在皮质边界出现清晰的轮廓。所有患者MRI增强影像学表现无病灶增强。2例患者行脑脊液病原宏基因组第2代测序检测到JCVDNA。结论 对于有PML易患因素的患者,若出现认知行为异常和头颅MRI皮质下白质非增强病灶等表现,应积极完善脑脊液病原宏基因组第2代测序检查,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初步探讨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方法 总结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资料完整的经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或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开始治疗时选择保守方法治疗的5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结果.54例患者采用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方式,需要在标准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症状缓解情况、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调整.抗结核治疗时间9~18个月,服药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影像学检查判断病灶愈合、脊椎生理曲度改变情况,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根据疗效情况调整治疗疗程.随访时间1.5~5.5年,平均(3.0±0.8)年.结果 54例患者中49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病灶愈合,其中45例局部疼痛消失,4例轻微背痛,不需服用止痛药物;49例患者中的32例X线或CT片显示椎间骨性融合,17例显示纤维愈合;49例脊柱局部后凸角度平均增加(5.5±0.8)°;47例ESR、CRP下降至正常范围(正常标准:男性ESR<15 mm/1 h,女性<20 mm/1 h;CRP<5 μg/L);18例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减量或停用抗结核药物等治疗恢复正常.54例患者中5例分别因为治疗期间疼痛加重、出现神经损害症状或后凸畸形明显加重而选择手术治疗.结论 对于局部疼痛不严重、不伴畸形或神经损害、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脊柱结核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期禁食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和HSF1的关系。方法小鼠随机分为两大组8小组,第一大组为假手术组,再进一步分为4个小组:A组HSF1Alb-小鼠正常饮食,B组HSF1Alb-小鼠禁食16 h,C组HSF1Alb+小鼠正常饮食,D组HSF1Alb+小鼠禁食16 h。对照组只进行开关腹和游离左外叶不进行阻断和开放左外叶血流;第二大组为缺血再灌注组,进一步分为4个小组:E组HSF1Alb-小鼠正常饮食,F组HSF1Alb-小鼠禁食16 h,G组HSF1Alb+小鼠正常饮食,H组HSF1Alb+小鼠禁食16 h。缺血再灌注组进行小鼠左外叶30%的缺血60 min再灌注6 h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ALT、AST。通过比较各组血清转氨酶的水平以及评价肝组织病理损伤的程度,来判断短期禁食及HSF1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禁食和不禁食对血清转氨酶没有明显差别,缺血再灌注组中,HSF1Alb-小鼠禁食组的转氨酶明显低于正常饮食组,但在HSF1Alb+小鼠看不到这一明显的保护作用;HSF1Alb-小鼠禁食组的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禁食能明显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禁食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在HSF1-/-小鼠被消除。  相似文献   
18.
医院船在执行“和平友谊-2015”中马军演及“和谐使命-2015”人道主义医疗服务任务的过程中,船上医务人员多次组织医学交流会、卫勤演练展示、现场医学展示、技能培训,并多次赴当地医学机构参观交流,内容涉及战创伤救治、海水浸泡伤、军事训练伤、常见病与多发病诊治、舰艇卫生、传染性疾病等多个专业,与到访国或地区军事医学专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该文详细介绍了此次出访期间对外军事医学交流的特点、具体做法,并归纳总结了这些机构中值得我方借鉴的经验与启示,为今后医院船出访中对外医学交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动脉介入化疗配合口服化疗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威  李大伟 《黑龙江医学》2009,33(7):523-525
目的分析经动脉使用吉西他滨配合口服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6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经动脉灌注吉西他滨1000mg/m2,分别于第1、8d灌注;卡培他滨2500mg/m2,口服,2次/d,使用14d,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临床受益率(CBR)为71.8%(33/46),客观缓解率21.7%(10/46),中位生存期9.45个月,1年生存率13%(6/46),CA19-9治疗后平均下降32.4%。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动脉介入吉西他滨配合口服卡培他滨治疗胰腺癌临床受益率高,有较好的客观缓解率,毒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20.
宫外孕亦称异位妊娠,手术治疗是处理异位妊娠的重要治疗措施.异位妊娠多有剧烈腹痛史,破裂后短期内即可发生大量腹腔内出血至休克,宜在积极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进行治疗,但手术后会产生如疼痛、腹胀等护理问题以及潜在护理问题如肺不张、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针对已发生的及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采取必要的对策,可降低术后疼痛、腹胀、预防坠积性肺炎、肺不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提高病人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