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化疗辅助手术能提高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 ,2 ]。氨甲喋呤 (MTX)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化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国外自 70年代起用大剂量MTX治疗骨肉瘤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国内 1983年首次报告用大剂量 MTX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2 ]。中剂量 MTX联合化疗与大剂量 MTX相比有经济、方法简单、不需解毒剂等优点。我科 1993~ 1998年采用中剂量 MTX联合化疗方案治疗 41例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1例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 ,男性 2 9例 ,女性 12例 ,男…  相似文献   
32.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比较Mask-RCNN不同层数的ResNet模型在成釉细胞瘤CT图像检测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2020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釉细胞瘤患者的CT影像数据,按照标准将79名患者纳入研究。经过预处理后,共得到3566张图像,按照8∶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以及测试集。采用ResNet-18、ResNet-50和ResNet-101模型进行训练,实现肿瘤的自动检测并通过Dice系数、平均精确度AP及检测时间等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ResNet-18及ResNet-50相比,ResNet-101模型自动检测的效果最好,其Dice系数为0.87,平均精确度AP(IOU 0.50∶0.95)为0.74。但该模型所需的检测时间最长,需要0.33 s。结论:不同层数的Mask-RCNN模型均可较好地实现对成釉细胞瘤的自动检测诊断,其中ResNet-101检测效果最好,但相应地需要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价一蒂多岛的分叶股前外侧皮瓣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9年8月-2015年6月,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部的一蒂多岛的分叶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44例,分析分叶股前外侧皮瓣在复杂缺损修复中的优势及手术难点。 结果 42例患者皮瓣成活,术后缺损重建区的形态及其功能均令人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 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因其组织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旋股外侧血管穿支,在复杂的头颈部软组织缺损重建中较其他单一的皮瓣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可靠的、多能的修复皮瓣。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外伤性眼眶缺损损伤程度的精确评估以及个体化重建方法。方法:对2003年7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 97例外伤性眼眶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眼球空间定位方法测量眼球的三维位置,计算眶容积的变化量,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和快速原型技术制作个体化眶模型,进行模型外科,制订手术方案,并预制植入物和接骨板等。术中回纳疝出的眶内容物,植入预制的钛网、Medpor或其他植入物,精确重建缺损区的眶外形,恢复正常的眶和眶内容物的比例关系。根据术后外形、患者满意度、眼功能检查及CT检查结果评估疗效,分析并发症。结果:除1例患者面部外形欠满意,2例陈旧性患者眼球内陷矫正不佳,术后6个月复视仍无明显改善,2例术后轻度下睑外翻外,其余病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缺损区的眶外形、眶及内容物的比例关系恢复满意,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对外伤性眼眶缺损患者进行眼球三维空间位置、眶容积变化等损伤程度的精确数字化评估,通过个体化模型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早期手术,减少创伤,在恢复眶容积、维持和纠正眼球位置的同时精确重建眶壁解剖外形,可实现眶缺损个体化的重建,提高眶畸形整复效果。  相似文献   
35.
安氏Ⅱ^3错he是一种最常见的错he畸形,它的治疗方法有功能矫治或固定矫治器治疗或二者合用。McNamara认为安氏Ⅱ类错he的颌骨畸形通常表现为下颌骨的发育不足.而功能矫治器能够通过刺激下颌骨的生长来矫正颌骨关系从而达到Ⅰ类he关系.Activator-headgear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通过Activator-headgear治疗错he前后头颅侧位片的研究,观察骨性及牙性变化。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快速原型技术对复杂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患者髁突位置和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同时需保留髁突的复杂缺损重建术患者50例,其中20例用快速原型技术指导下颌骨重建(快速原型组),30例用传统方法进行下颌骨重建(对照组)。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三维螺旋CT扫描,测量髁突的三维空间位置,并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功能量表进行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检查,计算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压痛指数(PI)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采用SPSS11.5软件包,用配对t检验分析组内手术前、后差异,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所有肿瘤术后无复发,移植骨成活,关系良好。快速原型组外形对称,下颌运动功能正常,髁突位置正常。对照组6例面型不对称,8例CT显示患侧髁突有较明显的移位。快速原型组手术前、后的髁突前距离,内距离,上、下距离及长轴夹角数值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手术前、后前距离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下距离及长轴夹角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内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快速原型组及对照组组间术前髁突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前距离及上、下距离有统计学差异(P〈0.05),长轴夹角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内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快速原型组及对照组间术后颞下颌关节各项功能指数中,DI及C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原型技术能通过保持髁突三维空间位置,改善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提高下颌骨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165)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胶原膜BME‐10X复合的相容性及该复合物移植在体内的成骨情况,为其能否修复牙周骨质缺损提供依据。方法在体外将hVEGF165基因转染的SD大鼠BM SCs种植于胶原膜BM E‐10X复合膜上,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组织学方法进行观察,并将该复合物植入裸鼠皮下,于4、8周处死裸鼠取材制成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异位体内成骨和血管生成的情况。结果复合物培养24 h后见目的细胞在胶原膜中贴附、伸展,各层BM E‐10X胶原膜上均有数量不等的细胞附着。转染细胞在胶原膜表面复层生长,并进入内部间隙中。复合物植入裸鼠皮下后,可见新生胶原纤维、类骨质样结构和新生血管的形成。结论 hVEGF165基因转染 BMSCs 在胶原膜BM E‐10X上生长良好,细胞‐胶原复合物在裸鼠体内具有异位成骨及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38.
三叉神经痛系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阵发性剧痛的一种疼痛性疾病,原因不明,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该病诊断容易,但治疗较为困难。一般患者多采用口服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重度患者可选择半月神经节化学毁损等微创治疗。近年药物神经干药物注射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重要方法。现将本院近年来药物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5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hVEGF165基因修饰的BMSCs在SD大鼠急性牙周缺损模型中对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人工构建SD大鼠急性牙周缺损模型。设以下6组(36只SD大鼠,n=6):空白对照(A组);单纯e-PTFE膜(B组);BME+e-PTFE膜(C组);BMSCs+BME+e-PTFE膜(D组);空转BMSCs+BME+e-PTFE膜(E组);hVEGF165基因修饰的BMSCs+BME+e-PTFE膜(F组)。分别将转染hVEGF165基因的BMSCs与未转染的BMSCs接种于胶原膜BME-10X后,按各分组植入人工牙周缺损内,并以空白胶原膜和空载体为对照。4周后取材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测量新生牙槽骨面积、新生牙骨质面积以及新生牙周膜宽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牙周组织再生,A组、B组和C组三组新生牙槽骨面积(NB)、新生牙骨质面积(NC)和新生牙周膜宽度(NP)均无明显差别(P>0.05);与A组相比,D组、E组、F组的NB、NC均有显著增加(P<0.05);与E组相比,转染有hVEGF165基因组(F组)的NB、NC和NP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 hVEGF165基因转染BMSCs与胶原膜复合物可促进大鼠牙周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应用耳周小切口穿腮腺径路行髁突颈部及基底部等中低位骨折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38侧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采用耳屏前或内,或绕耳垂小切口,穿经腮腺组织后行骨折段的解剖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到3年,从患者的外形、张口度、咬合功能、并发症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1例出现一侧暂时性面神经功能不全,1例出现涎瘘,其他患者均外形满意,咬合关系良好,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张口度最大者4.2cm,最小者3.3cm,术后CT示所有患者骨折段均完全解剖复位.结论 较之传统的手术径路,应用耳周小切口经腮腺径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具有切口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能达到直视下进行手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