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蒙药胭脂花(又名段报春、胭脂报春)为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Regel的全草,生于亚高山草甸上或山地林下、林缘及潮湿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胭脂花全草作蒙药用(蒙药名:萨都克纳克福),能止痛、祛风,主治癫痫、头痛等症[1,2]。有关胭脂花化学成分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了揭示胭脂花药用的化学物质基础,从中寻找有生物活性及药用前景的天然产物,笔者对该植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和2个甾醇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结合文献已…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γ射线诱导小鼠胸腺淋巴细胞的微丝形态变化和对丝切蛋白(cofilin)磷酸化的影响,探讨cofilin及相关蛋白在辐射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BALB/c小鼠按对照组(0 h),照射后3、6、9、12和24 h时间点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2 Gy γ射线诱导,根据cofilin蛋白表达规律,确定取材时间。另将24只BALB/c小鼠按γ射线诱导剂量随机分为未照射(0 Gy)组、2、6和10 Gy组共4组,照射3 h后取材,观察淋巴细胞微丝形态,进行cofilin蛋白1(cofilin 1)、磷酸化cofilin蛋白(p-cofilin)、LIM激酶1(LIMK1)、TES激酶2(TESK2)和Slingshot家族的磷酸酶2(SSH2)表达检测。结果:BALB/c小鼠在2 Gy γ射线照射3 h后胸腺淋巴细胞cofilin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 < 0.05),因此后续实验选择照后3 h为取材时间。通过对cofilin及相关蛋白表达的检测,发现随着γ射线照射剂量的增加,胸腺淋巴细胞cofilin的表达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以10 Gy组增加最为明显(P < 0.05);而p-cofilin的表达则减少,10 Gy组减少最为明显(P < 0.05)。LIMK1、TESK2和SSH2的表达在照射后无显著变化(P > 0.05)。结论: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更多的SSH2使p-cofilin的Ser3位点去磷酸化,胞质内cofilin的量增多,参与到微丝骨架组装的过程中,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纳米氧化铈在γ射线诱导小鼠免疫系统损伤中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120只按随机号法分为健康对照、照射、阳性药物与纳米氧化铈100、300和900 mg/kg组,共6组,每组20只。小鼠经3.5 Gy 60Co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照射前两周至照射后处死前连续口服灌胃给药。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率、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阳性率,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结果 与照射组相比,受照后3 d,纳米氧化铈各剂量组的细胞死亡率均降低,纳米氧化铈300 m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0,P<0.05),纳米氧化铈300 mg/kg组的IFN-γ表达显著增多(t=2.26,P<0.05);受照后8 d,纳米氧化铈900 mg/kg组的细胞死亡率明显降低(F=4.07,P<0.05),纳米氧化铈100 mg/kg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下降(F=3.47,P<0.05),纳米氧化铈300 mg/kg组IFN-γ表达显著增多(t=2.47,P<0.05),各剂量组IL-2表达均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氧化铈各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的NK细胞活性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5.40、3.40、5.20,P<0.05)。结论 纳米氧化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受照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促进IFN-γ表达量增高,增强NK细胞活性,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辐射损伤有一定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电离辐射所致免疫和造血系统损伤的防治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终浓度(0、60、120、600、1 200 μg/mL)的四君子汤作用48 h对淋巴母细胞AHH-1的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终浓度(0、0.04、0.2、1、25、120 μg/mL)的四君子汤预处理2 h对4 Gy 60Co γ射线照射后AHH-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选择6~8周的BALB/c小鼠16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照射对照组以及四君子汤0.75、2.25、6.75 g/kg剂量组。3.5 Gy γ射线全身单次照射造成小鼠电离辐射损伤模型。照射后第3和第7天,观察四君子汤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及百分率、胸腺系数的影响。各组小鼠经5.5 Gy γ射线全身单次照射后,观察30 d并记录死亡小鼠数和死亡时间。结果:与照射对照组细胞(0 μg/mL)相比,四君子汤在0~120 μg/mL范围内对AHH-1细胞未见明显毒性(P > 0.05),经120 μg/mL四君子汤处理的AHH-1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 < 0.05)。与照射对照组比较,照后3 d,四君子汤2.25 g/kg剂量组小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及百分率均显著升高(P均 < 0.05);四君子汤6.75 g/kg剂量组的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 < 0.05);照后第3和第7天,四君子汤6.75 g/kg剂量组的胸腺系数均显著升高(P均 < 0.05)。与照射对照组比较,四君子汤6.75 g/kg剂量组小鼠的30 d内平均存活时间及30 d生存率均显著增加(P均 < 0.05)。结论:四君子汤通过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减少胸腺损伤,可缓解电离辐射所致损伤,促进小鼠免疫和造血功能恢复,并可促进γ射线照射小鼠的存活,可考虑作为电离辐射损伤防治药物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胭脂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 Regel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胭脂花全草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为:2-樱草糖基-5-甲氧基-苯乙酮(1,芍药交酯(2,4-羟基-苯乙酮(3,云杉素(4,2-O-β-D-葡萄糖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5,4-樱草糖基-苯乙酮(6,山柰酚3-O-(2-O-α-L-鼠李糖基-6-O-β-D-木糖基-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新橘皮糖苷(8,槲皮素3-O-龙胆双糖苷(9。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8为首次从胭脂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铈颗粒对人肺腺癌耐顺铂细胞(A549/DDP)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确定γ射线半数抑制剂量和纳米氧化铈的使用浓度,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γ射线和纳米氧化铈处理后的细胞存活情况。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γ射线照射组,纳米氧化铈低、中、高浓度组(分别加入0.000 5、0.05和5 μmol/L的纳米氧化铈处理后,再进行照射),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和胞内pH值检测。结果:通过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确定γ射线诱导A549/DDP细胞半数抑制剂量为25 Gy。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发现,与照射组相比,纳米氧化铈低浓度组细胞的SF2降低、a/b比值和增敏比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纳米氧化铈低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增加(t=5.42,P < 0.05);纳米氧化铈低、中、高浓度组的S期阻滞明显(t=3.14、4.08、6.81,P < 0.05);纳米氧化铈低、高浓度组的胞内pH值升高(t=2.86、4.93,P < 0.05)。结论:低浓度纳米氧化铈对于体外培养的A549/DDP细胞具有一定的辐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