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明经皮腰椎间盘后外侧入路"三角工作区"的连续薄层断面的形态和三维结构.寻求解决"工作三角"的确切定义. 方法 选取2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对经皮腰椎问盘后外侧入路的连续断面形态进行解剖学观测并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 获得经皮腰椎间盘后外侧入路的连续薄层断面形态学特征、相关测量参数和三维结构."三角工作区"的面积为(23.70±8.73)mm2,腰椎间盘穿刺虽是比较安全的区域,但有腰动脉脊支、椎间静脉和椎内静脉通过. 结论 经皮腰椎问盘后外侧入路"工作三角"的连续薄层断面数据集和三维重建可良好显示其形态和三维结构.初步明确了"工作三角"的定义,进一步证实腰动脉脊支、椎间静脉和椎内静脉是穿刺出血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2.
23.
MR扩散加权成像是活体状态下评价组织水分子与微循环的扩散运动的一种无创性手段,为肿瘤诊断、分期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重要信息。扩散加权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放射学定量指标,应用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及分期、分级,预测放化疗疗效及评估治疗效果。就扩散加权成像在食管癌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CP)合并胰腺癌(PC)的MRI特征,及其与单纯性CP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CP合并PC者16例的M RI资料,同期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单纯性CP者19例及腹部扫描未见异常15例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三组MR影像表现.结果:胰腺实质萎缩、主胰管扩张出现率及扩张程度、胰管串珠状改变、胰管截断征在CP合并PC组出现率最高,高于单纯C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胰管双段征在CP合并PC组高于单纯性CP组(P=0.035).胰腺信号变化、分支胰管显示、胰管结石或腺体钙化、假性囊肿形成在CP合并PC组和单纯CP组间出现率无统计学意义(P>0.31),但胰腺信号改变、分支胰管显示,前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癌有较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与单纯性慢性胰腺炎鉴别.  相似文献   
25.
探讨肺癌侵犯左心房的MRI特点及其病理解部基础,为肺癌IL的MRI诊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3例癌ILA的MRI表现及相关的手术病理资料,盲法判断MRI征象瓶 手术病理对照。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应用螺旋CT肝脏动态扫描评价造影剂容量、注射速度、延迟扫描时间、病人体重与肝脏增强的定量关系。方法 :73例病人随机分为 4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造影剂容量、注射速度 ,行肝脏平扫和动静脉期增强扫描 ,测量其各参数值 ,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流量组高峰CT值大于低流量组 ,高峰时间亦提前 ;12 0ml组与 10 0ml组比较 ,其高峰CT值和高峰时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CEI达到 45HU或更高 ,在 5 0— 75kg和大于 75kg组对应的造影剂容量为 10 0ml和 12 0ml。结论 :肝脏增强的程度与造影剂注射速度和容量呈一定的正相关 ,与病人体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评价与胰头动脉弓密切相关的供血动脉所属脏器发生恶性肿瘤时胰头血液循环的变化。方法:选择临床行上中腹增强CT检查77例,按纳入标准分为A、B两组,A组35例为正常胰腺组(A组),B组42例为胰头动脉弓周围脏器恶性肿瘤组,其中,B组根据肿瘤脏器血供来源分为I、Ⅱ两亚组,Ⅰ组为肝癌患者22例,II组为贲门癌及胃癌患者20例。两组均行16层螺旋CT灌注扫描,扫描条件:120 kV,200 mA,1.0 s/r,矩阵512×512,采集层厚2 mm×4,间隔1 s,螺距15(0.986),于肘前静脉团注对比剂碘海醇50 mL,6 mL/s,延迟6 s,数据采集45 s。扫描后的影像数据传输到Vitrea 2.0后处理工作站,采用Toshiba体部灌注软件进行A、B两组胰腺灌注参数三点测量,其平均值视为灌注参数最后值,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Ⅰ组,Ⅱ组)两组血流量(blood flow,BF,单位:mL.100g-1.min-1)、血容量(blood vol-ume,BV,单位:mL.100g-1)、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单位:mL.100g-1.min-1)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time,MTT,单位:0.1 s)的测量值分别为:(134.62±27.41),(43.19±13.76),(218.39±99.20),(299.26±81.99)和(111.91±31.26),(108.58±38.83),(115.58±20.38);(43.52±21.95),(49.38±23.93),(37.08±18.00);(218.67±76.93),(225.53±80.75),(223.51±88.54);(297.93±137.28),(291.37±118.29),(305.15±158.43)。A、B两组BF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V、PS和MT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和A组的比较中,除I组BF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胰头动脉弓密切相关的供血动脉所属脏器发生恶性肿瘤时,胰头仅有血流量改变,血液循环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8.
多种影像学技术相结合提高对成人先天性非梗阻性巨输尿管症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3例患者,按纳入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48例)、胰腺癌组(31例)和急性胰腺炎组(14例),分别行胰腺MSCT灌注成像,随后将灌注原始数据传输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设腹主动脉为输入动脉,门静脉或脾静脉为输出静脉,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及灌注伪彩图。多点选取胰腺组织感兴趣区(ROI),需避开肉眼可见血管及胰腺边缘,ROI大小约2030 mm2,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读出各ROI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分别计算三组BF、BV、PS、MTT和PS/BF。结果正常对照组BF、BV、PS、MTT、PS/BF分别为(120.196±27.686)ml·(100 g)-1·min-1、(25.324±5.012)ml/100 g、(18.314±22.227)ml·(100 g)-1·min-1、(13.655±2.780)s、0.150±0.770;胰腺癌组为(52.674±19.823)ml·(100 g)-1·min-1、(10.369±5.439)ml/100 g、(42.612±17.040)ml·(100 g)-1·min-1、(13.559±5.514)s、0.844±0.312;急性胰腺炎组为(89.689±26.788)ml·(100 g)-1·min-1、(18.221±7.600)ml/100 g、(41.342±21.581)ml·(100 g)-1·min-1、(15.018±6.600)s、0.498±0.287。胰腺癌BF、BV、PS/BF与正常胰腺和急性胰腺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胰腺癌PS与正常胰腺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急性胰腺炎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MT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灌注参数BF、PS/BF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探讨正常胰腺头、体和尾部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 选择临床行中上腹增强CT检查并符合正常胰腺纳入标准的患者35例,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先行平扫,在胰腺头、体和尾部显示完整的中心层面进行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将扫描后所得影像数据传输到Vitrea 2.0后处理工作站,采用Toshiba体部灌注软件对正常胰腺各部位灌注参数做三点测量,其每部三点测量的平均值视为各部灌注参数最后值,并对各部灌注参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胰腺头部、体部和尾部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的测量值分别为:头部(128.34±29.23) mL·100 g-1·min-1,(43.19±13.77) mL/100 g,(218.39±99.21) mL·100 g-1·min-1,(299.26±81.99)0.1 s;体部 (136.20±23.00) mL·100 g-1·min-1,(44.63±13.74) mL/100 g,(223.20±73.82) mL·100 g-1·min-1,(310.99±59.00) 0.1 s;尾部(128.04±27.67) mL·100 g-1·min-1,(46.04±20.14) mL/100 g,(232.24±76.65) mL·100 g-1·min-1,(299.96±71.45) 0.1 s.3组参数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胰腺头部、体部和尾部供血动脉有所差异,但各部组织血流灌注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