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4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目的 比较多发性硬化(MS)与视神经脊髓炎(NMO)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MS与NMO的临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MS及48例NMO患者的头颅及脊髓MRI的影像特点,包括对发病部位、形态特点以及增强扫描表现等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1)发病部位:MS脑内好发部位依次为:侧脑室旁(34/60)、皮层下白质(27/60)、脑干(23/60),还可累及基底节区、小脑、胼胝体与丘脑,而皮层受累(9/60)也较为常见;59.4% (19/32)的NMO患者脑内发现病灶,而NMO好发部位依次为:脑干(13/19)、侧脑室周围(12/19)、皮层下白质(7/19),特别是NMO第三脑室周围受累(6/19)以及脑干被盖导水管周围(8/19)病灶在MS未见类似影像,而脑干及丘脑病灶NMO也较MS更为常见(x2值分别为5.267、6.004,P值均<0.05).(2)形态特点:脊髓MR扫描发现,MS病灶形态以卵圆形居多,并多靠周边且不对称,而NMO则以纵向融合及居中病灶多见;同时在脊髓MS的受累平均节段数为2.2个,显著少于NMO的7.3个(t=-9.288,P<0.01);而其脊髓病灶数为2.0个,显著多于NMO的1.3个(t=4.56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8.3% (28/48)的NMO脊髓发生肿胀,较MS(21.9%,7/32)更为多见(x2=10.370,P<0.01).(3)增强扫描表现:头部MS主要表现为环状强化(7/42)、卵圆形强化(6/42)、不规则边缘强化(4/42),而NMO则主要表现为浅淡片状强化(5/11);脊髓MS主要表现为卵圆形强化(16/26)与线状强化(8/26),而NMO病灶较长,以条索状强化(26/35)、淡线状强化(12/35)较常见.结论 NMO与MS影像特点差异显著,有助于两者的临床鉴别.  相似文献   
182.
患儿男,11岁11个月,因“嘴角歪斜4个月、左侧肢体活动障碍2个月伴右眼外斜1个月余”于2012年11月19日入院。患儿于2012年7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嘴角歪斜.饮水偶有呛咳,当时未予重视。2012年9月初出现行走不稳,左侧为著,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左上肢麻木,左手握物不稳,  相似文献   
183.
Miyoshi肌病(miyoshi myopathy ,MM )和肢带肌营养不良2B 型(limb 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type 2B , LGMD2B)的致病基因均为位于染色体2p13的DYSF基因[1]。DYSF基因的cDNA 长为69000,编码产物为dys‐ferlin蛋白[2]。经典的M M 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远端的肌肉无力和萎缩,后期可以出现双下肢近端的无力,但是伴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心脏传导阻滞以及交替性外斜视的MM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现报道1例发现Dysferlin蛋白新突变并伴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心脏传导阻滞以及交替性外斜视的MM。  相似文献   
184.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的诊断与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头痛、左侧肢休无力,伴记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的不典型性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女性患者,35岁。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肢体无力及记忆力减退,但不伴发热、癫癎发作。病程进展过程中相继出现阵发性四肢抽动、右侧下肢无力、小便失禁、多食、体质量增加、停经、体温波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青露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等抗炎药物治疗无效,随着颅内压逐渐升高,脑疝形成。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测仅蛋广白定量显著升高。脑电图提示右侧前额颞区慢波。MRI呈以右侧大脑半球、额顶颢叶、半卵圆中心及基底节为主的大片长T1、长T2信号,并不均匀疏松团状强化,病灶周围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并累及左侧大脑半球。病理学检查呈现大片状坏死,脑组织及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伴大量格子细胞渗出,胞质丰富,内含大量六胺银和PAS染色阳性的细小颗粒状物质。排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脱髓鞘病变及炎性假瘤等疾病。结论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极为罕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病理学检查仅能提示特殊感染,治疗困难,误诊率及病死率高。早期进行组织活检,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可以明确诊断,经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85.
病例摘要患者 女 ,2 3岁。主因发热、头痛加重 15d伴尿少 3d来我院就诊。患者于 1999年 10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 ,伴头痛、鼻塞、流涕及口干。发热时头痛加剧 ,热退时减轻。时有发呆及懒言 ,对问话无反应 ,有时答非所问。有时不认识父母。 11月 2日起持续发热 ,头痛加剧 ,并伴下腹胀及排尿困难 ,尿量减少至每日 4 0 0ml左右。 11月 4日来我院就诊 ,导尿 130 0ml后留置导尿管 ,11月 5日以“发热待查”收入肾脏内科。 11月 6日起觉颈部发硬 ,7日出现意识欠清 ,8日出现双眼球结膜充血 ,左眼睁开困难 ,双下肢不能活动而转入神…  相似文献   
186.
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智能减退30年”于2005-02-27日入院。30年前无诱因出现四肢抽搐,抽搐时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持续约3 min后缓解,对发作过程无记忆,当时未行检查及治疗。之后间断有抽搐发作,但不常伴意识丧失,智能缓慢下降。近10年来发作频繁,从两天1次到每天数次不等,曾在当地医院按“癫痫”诊断和治疗后症状稍有好转,但仍间断发作。2004-04头部外伤后症状加重,发作频繁,每天数十次,每次持续2~3 min,一般为肌阵挛性发作,偶有典型失神发作,重度智能减退。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7.
188.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极度过长弯曲是否与头晕有关。方法收集作者医院住院的基底动脉弯曲患者1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入组标准为经MRA检查显示基底动脉弯曲成半圆,其程度相当于Giang等关于基底动脉主干过长弯曲分类标准的2~3级。结果12例患者中有11例反复发生头晕(91%),1例无头晕者存在桥脑梗死。结论基底动脉极度过长弯曲者极易发生头晕。  相似文献   
189.
浅谈脑卒中后的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保护是指对受到损伤的脑组织予以积极保护或修复,去除或减少造成组织损伤的因素,避免相邻正常的脑组织受到损伤,挽救未死亡的脑组织,并使之恢复或部分恢复原有功能。缺血性卒中的脑保护主要是尽快恢复血流,减小梗死体积,阻止半暗带扩大,挽救可逆性损伤的神经细胞,尽可能恢复或重塑神经组织功能。缺血性卒中神经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及生化反应,如乳酸堆积、自由基释放、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炎性过程及凋亡等,通称为缺血的瀑布级联反应。脑保护就是针对瀑布效应的各个环节加以干预。首先,应确保急性脑卒中的血压处于平稳状…  相似文献   
190.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神经系统多个部位相继进行性病变,先后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锥体外系、小脑等功能障碍。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目前对MSA患者的护理少见报道,为探讨MSA的护理措施,本研究对1997年6月-2005年12月47例MSA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观察,总结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7例MSA患者均符合Gil man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5例,女12例,发病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3.1±10.2)岁,病程6个月~17年,平均(4.9±6.4)年。2.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