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5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医药卫生   548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观察英平系列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方法:按中医辨证组合使用中成药,结合血疗、钙疗、免疗等治疗患者105例,疗程1年。结果:显效70例(66.67%),有效25例(23.81%),总有效率达90%。结论:辨证组合使用中成药是本治疗方法的特点,符合中医治疗原则,综合治疗更具优势,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中国2003-2007年鼻咽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计算数据符合标准的32个肿瘤登记处的鼻咽癌发病率、死亡率和构成比,以此作为描述中国鼻咽癌流行情况的统计指标.结果:2003-2007年鼻咽癌的总发病率为4.20/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为2.54/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率)为3.08/10万,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构成中排列第17位,占全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58%.鼻咽癌的粗死亡率为2.24/10万,中标率为1.26/10万,世标率为1.61/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构成中排列第14位,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1.31%.鼻咽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肿瘤登记处均集中在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2003-2007年肿瘤登记地区鼻咽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幅度均不大.结论:鼻咽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距相对较大,在中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和KRAS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之间突变状态的差异, 并分析其与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间手术切除的80例NSCLC病例标本, 利用直接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检测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基因第18、19、20、21外显子及KRAS基因第12、13密码子的突变情况; 其中5例在淋巴结转移灶中检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敏感型基因突变的患者接受了吉非替尼的新辅助靶向治疗。   结果  80例患者中, 检出原发灶携带KRAS和EGFR基因突变分别为1例和21例, 检出转移灶携带KRAS和EGFR基因突变分别为7例和26例; 分别有6例(7.50%)和7例(8.75%)患者其KRAS和EGFR基因状态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不一致。直接测序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检测结果一致。在5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中仅1例原发病灶中未检出EGFR-TKI敏感型基因突变, 并表现为疾病进展。   结论  部分NSCLC患者中KRAS和EGFR的基因状态在肿瘤转移过程中会发生改变, 在给予患者靶向治疗时不应忽视这一现象的存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比直接测序法更适用于临床的快速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了解普通病房及门诊护理人员对消毒隔离的知识掌握情况、行为规范、重视程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培训和管理对策。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随机分层取样,对237人进行调查。结果消毒隔离知识正确率为(86.22±0.56)%,行为得分平均为(90.33±0.53)分,重视程度平均为(94.11±0.71)分;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消毒隔离知信行,需注意知信行之间协调。结论部分护理人员消毒隔离知信行有所提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消毒隔离的专项培训,并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59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对照,分段评价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为阳性病变.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共评价741段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8%、97.7%、76.9%、94.8%.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状况与不同程度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应用生活质量评分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对353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进行评分,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CD25、CD69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水平. 结果: 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贫血程度有关,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降低,KPS评分在不同程度贫血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8和CD69水平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升高,CD4、CD4/CD8、NK细胞和CD25水平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下降,其中CD8水平在0级与2级、3~4级贫血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级与3~4级贫血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D69水平在0级与2级贫血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肿瘤相关性贫血可能会造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997.
64层螺旋CT对80例肠梗阻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为肠梗阻的80例CT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T)、模拟内窥镜(VE)等多种处理方法,进行图像重组,并分析其表现。结果:在80例病例中,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的敏感性100%,病因诊断正确率96%,包括粘连性肠梗阻25例,肠道肿瘤24例,肠外肿瘤压迫2例,肠扭转6例,绞窄性肠梗阻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肠套叠8例,腹股沟疝3例,动力性肠梗阻10例。结论:64层螺旋CT检查对了解肠梗阻的部位、原因、严重程度以及病变肠管血供情况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998.
64层CT心电门控血管造影对急性肺栓塞右室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CT心电门控肺动脉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右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层CT心电门控CTPA且影像质量良好的患者共45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了常规CTPA。对常规CTPA患者,测量横断位、四腔心左右室最大短轴内径。对心电门控CTPA患者,测量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心室最大内径,并计算左、右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然后对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右心功能各组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中央型、周围型及阴性组之间参数进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结果:45例患者中,阳性30例,其中中央型20例、周围型10例。对于阴性组与阳性组,右室收缩末期容积(P=0.02)、每搏输出量(P=0.015)及射血分数(P=0.01)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室/左室(RV/LV)收缩末期容积比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5)。对于中央型、周围型与阴性组,右室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在中央型与阴性组之间以及周围型与阴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RV/LV容积比在中央型与阴性组之间,以及收缩末期中央型与周围型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室内径及RV/LV内径比在阴性与阳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RV/LV内径比在中央型与阴性组之间(P〈0.05)或周围型之间(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64层CT心电门控肺动脉造影对评价右室功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9.
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与防控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和防控策略.方法 对1980-2008年河南省64 401例乙脑患者资料用Excel 2003和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选取罗山、新安、西华、邓县、滑县为监测点,5-10月每旬1次,用人工小时法和蚊帐法采集蚊虫标本,计算蚊虫密度.同时每旬采集30~40头仔猪血液标本,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HSA)方法检测猪血清乙脑IgG抗体.结果 1980-2008年河南省乙脑累计发病64 401例,发病率波动在0.34/10万(315/93 599 969)~6.72/10万(5246/78 076 567),其中1980-1994年平均发病率为4.39/10万(3530/80 381 469),1995-2008年平均发病率为0.86/10万(811/94 217 549),2008年达最低,为0.34/10万(315/93 599 969);发病集中于7-9月,占89.40%(57 572/64 401);患者主要分布在信阳、南阳、驻马店、周口、洛阳五市,占81.02%(52 175/64 401);河南省发病年龄以0~14岁为主(79.01%,50 884/64 401),洛阳市≥15岁明显上升(57.83%,2120/3666),二者发病年龄构成比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5.32,P<0.05);监测点蚊虫密度高低的不同、猪乙脑抗体50%阳转日早晚的差异,反映了乙脑发病的强度.结论 河南省乙脑发病呈下降性、季节性、地域性和年龄分布差异的特点,监测宿主动物猪乙脑抗体水平和媒介蚊虫密度可以预测乙脑流行趋势.控制全省小年龄组、洛阳市大年龄组和高发区人群的发病,加强监测和预测,是河南省乙脑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00.
上海市职业病诊断机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上海市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资质范围、科室设置、床位数量、经费收支和人力资源等情况,提出加强上海市职业病诊断工作的相关建议。方法:对上海市7家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定量和定性调查,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论:目前上海市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经费紧张,诊断专业技术队伍日渐萎缩,建议从经费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对进一步加大职业病诊断机构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