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5篇
  免费   747篇
  国内免费   295篇
医药卫生   12117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402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703篇
  2013年   658篇
  2012年   689篇
  2011年   878篇
  2010年   733篇
  2009年   657篇
  2008年   652篇
  2007年   585篇
  2006年   540篇
  2005年   500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385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张静  吴丹丹  强丽  吴刚   《四川医学》2023,44(4):372-379
目的 构建肝硬化患者首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非侵入性预测模型及模型的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358例既往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n=254)和验证集(n=104),随访至少1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首次出血训练集分为出血组(n=97),非出血组(n=157),验证集分为出血组(n=51),非出血组(n=53);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训练集中研究肝硬化患者首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分别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使用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校标曲线等指标评价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 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与肝硬化患者首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良好的相关性。基于CTP、HGB、PLT、NLR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上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3(95%CI 0.771~0.876),灵敏度为0.75、特异度为0.77;在验...  相似文献   
102.
肠缺血-再灌注致多器官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外科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之一,不仅可以引起消化道局部的组织损害,还可由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使细菌和毒素移位,引起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发生系列反应,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导致细胞坏死或凋亡,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休克淋巴液对大鼠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MMLEC)培养上清液中自由基、NO、TNFα、IL-6的影响,探讨休克淋巴液损伤MMLEC的体液机制。方法正常大鼠MMLEC进行原代培养,应用第三代MMLEC进行本研究。无菌条件下复制大鼠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血压40mm—Hg,维持90min),引流休克时肠系膜淋巴液及门静脉血。以4%终浓度的休克淋巴液直接作用于MMLEC6h,同时以休克血浆、正常淋巴液、正常血浆、胎牛血清(FBS)、DMEM培养液作为对照;检测上清液中MDA、NO、TNFα、IL-6的变化。结果4%终浓度的休克淋巴液作用6h后,培养上清液MDA、NO、TNFα及IL--6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淋巴液组、休克血浆组、正常血浆组、FBS组以及DMEM组;而休克血浆作用MMLEC6h后MDA、NO及IL--6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淋巴液组、正常血浆组、FBS组和DMEM组;其它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休克淋巴液诱导大鼠MMLEC损伤的体液机制与休克淋巴液诱导MMLEC自由基损伤、促进炎症介质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4.
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干预作用.方法 大鼠分为2组,干预组每日以康脑液灌胃,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连续18 d后,采用颈动脉引流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活体显微电视录像技术,观察软脑膜微循环变化,并以田牛氏加权积分法对流态进行分析.结果 ①康脑液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时软脑膜微血流的流态:造模前微血流速度快,细动脉为线流,细静脉为线粒流,无红细胞聚集,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模型组微血流速度显著变慢(P〈0.01),多为粒流及粒缓流,重度红细胞聚集;微动脉血流明显减少,再灌注后渗出明显.康脑液组微血流速度也变慢,但流态变化较轻(P〈0.05),多为线粒流及粒线流,红细胞聚集及渗出也较轻,其流态积分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0.01).②康脑液可拮抗脑缺血再灌注时微血管口径的收缩:造模后模型组微血管立即收缩,细动脉以脑缺血15~30 min及再灌注后15~120 min、细静脉以脑缺血15 min收缩显著(P〈0.05~0.01),而康脑液组微血管口径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康脑液组软脑膜微血管口径缩窄明显较轻(P〈0.05~0.01).③康脑液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时毛细血管的关闭:造模后虽两组毛细血管交点计数均减少(P〈0.01),但模型组可见毛细血管大量关闭,而康脑液组毛细血管交点数显著多于模型组(P〈0.05~0.01).结论 康脑液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软脑膜微循环障碍,表现为对脑缺血再灌注时的微血流变慢、红细胞聚集、微血管口径缩窄及毛细血管关闭具有很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武汉市1150例学龄前儿童气质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气质变化特点,为制订武汉市儿童气质常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武汉市桥口和江岸两城区3所幼儿园中1150名符合条件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3~7岁儿童气质测查问卷》和自制《学龄前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随年龄增长,儿童活动水平降低、节律性增强、注意分散度降低且更易于接近,气质朝积极方向发展;男童较女童活动水平高,节律性强、心境积极,反应阈高;合并麻烦型的构成比高于全国常模;男女童与常模的维度得分存在较多差异。结论:武汉市学龄前儿童气质呈现明显的性别与年龄规律,但与全国常模存在较多差异,应进一步寻找原因,必要时建立武汉市学龄前儿童气质常模。  相似文献   
10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自体移植后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微环境中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以日本大耳白兔为研究对象 ,分离培养扩增MSCs,盐酸阿霉素耳缘静脉注射复制兔DCM模型 ,将 5溴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的MSCs移植到DCM心肌内 ,4周后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 :细胞移植 4周后 ,实验组心肌内有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 ,有一部分参与组成新生血管 ,对照组中没有发现 ,且实验组毛细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MSCs自体移植到扩张型心肌病后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强力霉素对损伤动脉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强力霉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动脉内膜增生、管腔重构的影响。方法:球囊导管扩张动脉的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损伤模型。治疗组用强力霉素30 mg·kg-1·d-1干预。明胶酶谱法测定损伤动脉组织中MMPs的活性。用HE染色、VVG染色、免疫组化标记α-act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方法观察损伤动脉内膜厚度、管腔重构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①强力霉素治疗组MMP-9活性在术后24 h、3 d分别比对照组低26.3%、34.5%(P<0.01);MMP-2活性在术后7 d比对照组低40.0%(P<0.01)。②强力霉素治疗使术后7 d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率(43.23%±1.06%)显著低于对照组(62.76%±1.02%)(P<0.01);使术后14 d、28 d新生内膜厚度比对照组分别少32.0%、38.8%(P<0.01),而管腔面积比对照组多58.0%、90.4%(P<0.01) 。结论:强力霉素可以显著降低血管损伤后MMPs活性,抑制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新生内膜增生以及管腔重构,提示它可能具有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研究了大鼠慢性高输出量型心功能不全发展过程中心室舒,缩功能和顺应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心泵功能的关系。疾病模型采用动静脉造瘘(ACF)加单侧肾动脉缩窄(RAS)的方法建立。本实验中,全部ACF+RAS大鼠均呈现出慢性高输出量型心功能不全的特征,在静息状态下心脏指数(CI)显著升高,而心泵贮备功能(CORF)却不同程度地降低。结果表明:随心泵功能的恶化,心室的舒、缩功能进行性降低,心室的舒张顺应性显著升高,心室的舒,缩性能和顺应性在心功能不全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心泵功能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09.
发病前细菌感染抑制过敏性哮喘发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发病前细菌感染对过敏性哮喘发病的影响。 方法: 用豚鼠作动物模型,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4种呼吸道常见细菌感染之后哮喘发作时肺泡灌洗液中的白细胞总数、酸性粒细胞总数和百分比以及肺部的病理变化。 结果: 各细菌感染组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大肠杆菌组酸性粒细胞总数和百分比明显降低,病理结果表明各细菌感染组的病变程度都要明显轻于对照组。 结论: 部分细菌感染后能够抑制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110.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MODS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二次打击致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淋巴途径在MODS发病学中的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均分为结扎组、未结扎组、假手术组三组。前两组以失血-LPS二次打击方法,复制大鼠MODS模型。所有动物实验前后的血清均以免疫比浊法检测IgG、IgA、IgM、C3、C4含量,同时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作为反映炎症的指标。结果成功复制了MODS大鼠模型。二次打击后,未结扎组大鼠血清IgG、IgA、IgM、C3、C4及TNFα均显著高于结扎组、假手术组及实验前(P<0.01~0.05),而结扎组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失血-LPS二次打击可使大鼠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增多,反映炎症反应剧烈及抗炎反应增强,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缓解炎症与抗炎反应,提高存活率,对机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