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0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多入路联合介入治疗技术在复杂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空军总医院住院的复杂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5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68.6±10.2)岁。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变位置、入路、操作手法、介入技术及治疗结果等相关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共20处闭塞病变行介入血管成型术,双侧股动脉联合入路8例,单侧肱动脉+单侧股动脉2例,单侧肱动脉+双侧股动脉5例。19处闭塞病变完全开通,1例闭塞病变内径恢复80%(因扩张疼痛,支架未能完全扩张),开通成功率100%。并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多入路联合介入治疗复杂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增加介入治疗成功率;合理的入路选择、多种操作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扩展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介入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82.
房室传导阻滞是心内直视手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现将2003年7月-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接受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并发传导阻滞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3.
目的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观察体外循环 (CPB)后人体炎性血浆对内皮细胞(EC)的影响。 方法 选取风湿性心瓣膜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 2 0例 ,取不同时间点的 CPB血浆。将已培养好的HU VEC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加入正常培养基 ; 组 :加入 CPB 4 5分钟的血浆 ; 组 :加入 CPB 90分钟的血浆 ; 组 :加入 CPB90分钟血浆 抑肽酶。观察未贴壁悬浮 EC、组织型纤活酶激活物 (t- PA)功能、EC分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 14 0 (GMP- 14 0 )、6 -酮 -前列腺素 F1α(6 - K- PGF1α)和乙酰胆碱刺激 EC合成 NO的变化。 结果 悬浮细胞数和t- PA, 组和 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 组与 组比较显著降低 (P<0 .0 1)。各组间 GMP- 14 0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6 - K- PGF1α, 组、 组和 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组与 组比较显著降低 (P<0 .0 5 )。 NO 组比对照组显著升高 , 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 组与 组比较显著升高 (P<0 .0 5 )。 结论  CPB可激活或损伤 EC,抑肽酶可减轻此作用 ,用培养的 HU VEC研究 CPB损伤 EC的机制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从凝血机制和血管内皮细胞 (EC)的角度探讨老年患者体外循环 (ECC)的特点。 方法  2 0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按不同的年龄分为两组 ,每组 10例 ,对照组 :年龄 2 0~ 40岁 ;实验组 :年龄 6 0岁以上。观察两组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全血激活凝血时间 (ACT)和 ECC中肝素用量 ;分别于术前、ECC30分钟、ECC6 0分钟和术后 32小时测定静脉血中 6 -酮 -前列腺素 F1α(6 - K- PGF1α,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 (t- PA,发色底物法 )活性和 EC的变化。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出血和输血量比对照组均显著增加 (P=0 .0 0 2 3,0 .0 15 4) ;维持正常 ACT时间 ,实验组患者肝素用量较少 ,但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ECC30分钟、ECC6 0分钟和术后 32小时 ,实验组6 - K- PGF1α、t- PA低于对照组 ,EC脱落数显著增高。 结论 老年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血管 EC对 ECC的耐受性差 ,在 ECC术中做好 EC和血液保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5.
冠脉搭桥(CABG)术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率约20%~40%^[1]。正确的早期处理房颤或根据其先兆合理预测房颤的发生给予预防性治疗意义重大。本总结了42例CABG术中9例房颤及7例房颤先兆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总结32例非体外循环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s grafting,OPCAB)术后处理的临床经验,并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2000年12月-2003年11月我们共完成OPCAB 32例,其中2支病变5例,3支病变15例,4支病变9例,5支病变3例。采用乳内动脉、桡动脉和/或大隐静脉共移植血管99支,平均每例3.1支。 结果 无手术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术后辅助呼吸时间10±2.5小时,平均ICU监护治疗时间72小时,术后早期发生心律失常12例,术后切口感染5例,胸骨骨不连2例。术后平均住院17.6±4.5天。术后短期随访显示临床效果满意。 结论 OPCAB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手术方法之一,术后早期适时尽早拔出气管内插管,调整血容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及时处理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是术后早期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7.
目的:计算机已经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工具,但是IT系统的迅速发展与医院临床工作者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进步却极不平衡。讨论如何适应信息技术及医疗信息系统,合理整合IT资源,基于调查,提出了对医院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些看法。 方法:追踪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对从早期诊断治疗、介入治疗、以至最后冠脉搭桥手术及康复整个诊治链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针对计算机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主要对这个治疗团队中医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进行调查分析,抽测了调查对象的一般状况、计算机技能、知识结构、对计算机应用的接受程度。 结果:该治疗链条中所有计算机相关数据的主要特征为软件变异性大,从属门类多;病历时间跨度大;数据的类型多,且为不常见数据类型;动态数据和三维数据较多。计算机知识调查可以明显看出医务人员个人IT技能不足使自己不能熟练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自身IT知识自我评估结果来看,护理人员和技师似乎比医生在IT技能方面更为缺乏,部门教育、自学、互联网是他们的主要学习途径;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对IT办公系统比较熟悉,他们对目前应用的IT也比较满意。护士和多数高级别的教授或主任医师感觉IT学习不容易。但是,多数护士喜欢自己的办公系统。31~40岁的调查对象最容易接受IT系统。 结论:加强计算机研究开发者与应用者的密切合作互动,在目前这个阶段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8.
目的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SVAS)外科治疗体会。方法选择2003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7例SVAS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以自体心包片用单片法加宽主动脉。结果 7例患儿体外循环时间61~98min,平均(75.9±12.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5~63min,平均(46.2±9.7)min。本组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主动脉压差10~21mmHg,平均(13.3±3.8)mmHg,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主动脉单片法加宽治疗局限性SVAS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对William综合征患儿术前应进行更为详细的检查,了解是否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89.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R)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22例患者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2~14岁。心上型8例,心内型13例,混合型1例。全组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TAPVR矫治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术后并发心律失常3例,呼吸道感染2例。结论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通过手术技术的改进心上法治疗心上型TAPVR,手术部位显露好,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TAPVR的外科矫治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0.
我院心外科担负着为全国各地先心病患儿实施手术治疗的扶贫救助的"心蕾工程",患儿同期大批入院,年龄小、时间短、手术量大、方言多、沟通不畅,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我们制定了专门的护理工作流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