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争取早期的CT扫描相当重要,可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支架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121例,根据是否使用支架治疗,分为支架组(63例)和非支架组(5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手术相关并发症、动脉瘤术后即刻栓塞程度以及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对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栓塞治疗。(1)支架组宽颈动脉瘤比例高于非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1%(58/63)比8.6%(5/58),χ~2=84.249,P0.01],两组患者年龄、动脉瘤大小、性别、Hunt-Hess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支架组和非支架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8%(3/63)、3.4%(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717);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7%(8/63)、5.2%(3/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0,P=0.150)。支架组1例残疾,1例死亡;非支架组无手术相关致残病例,1例死亡。(3)支架组与非支架组术后即刻栓塞结果比较,完全闭塞率[39.7%(25/63)比37.9%(22/58),χ~2=0.039]、瘤颈残留率[25.4%(16/63)比39.7%(23/58),χ~2=2.811]、瘤体残留率[34.9%(22/63)比22.4%(13/58),χ~2=2.29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支架组动脉瘤复发率[4.3%(2/46)]低于非支架组[31.8%(14/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10,P=0.001)。所有动脉瘤均未发生术后再出血。结论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相比,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可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并且未明显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检测福建省一范德伍兹综合征(VWS)家系IRF6基因的突变。方法在IRF6(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6)基因内设计引物,经分段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进行突变检测,运用PIX-ProteinIdentification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蛋白二级结构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IRF6基因的第379密码子发现TGG>TGA(r.1400g→a)的碱基变化,该突变引入终止码,引起IRF6蛋白转录提前终止。结论范德伍兹综合征由IRF6基因突变引起,IRF6基因与唇腭、牙齿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4.
我们对26眼老年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过程中,用林格氏液连续灌注前房,效果良好,报告如下。对象:随机选择老年性白内障45例(52眼),其中男16例,女29例;右19眼,左33眼;随机分为林格氏液内植入组26眼和甲基纤维素内植入对照组26眼。方法:自制眼内灌液协植针(以下简称协植针),6号注射针头端磨平,距针端10mm处呈30°折弯制成协植针。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做以上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切开角膜线后,做6mm直径的晶状体前囊切开,娩核后部分切口关闭,同轴双管针吸净晶状体皮质。协植针和输液管相接,调整搞速后用左手握持,自2时切…  相似文献   
45.
Van Der Woude综合征的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4个Van der Woude综合征(VWS)家系和1个Popliteal pterygium综合征(PPS)家系进行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 对以上家系进行临床表型观察,计算表型分布频率和表型基因频率。结果 VWS表型分布频率为:腭裂或隐腭裂(82%),唇瘘(52%),缺牙(22%);表型基因频率约为1/50000。结论 Van der Woude综合征表型变化可能是由于存在特定的修饰基因,进一步寻找修饰基因将为临床基因治疗和基因诊断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6.
摘 要:[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联合放疗治疗侵犯黏膜下层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9~2015年11例已侵犯黏膜下层但尚未远处转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进行了ESD术,术后均进行了放疗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肿瘤均被整块切除,平均肿瘤直径为28mm(12~53mm);侵及至sm1患者8例,sm2患者3例;切缘均为阴性,1例患者淋巴结有转移。放疗治疗结束后平均随访51个月(20~70个月)。无患者死于食管癌,无患者复发。[结论] ESD联合放疗治疗早期食管癌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7.
我院近2年收治糖尿病212例,其中并发糖尿病性腹泻28例(13.2%),现将临床观察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疗效及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诊断标准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第3版(CCMD-3);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和抑郁量表(HAMD-24)对诊断癌症相关性抑郁患者进行评分,对轻中度抑郁状态患者口服氟西汀20~40mg/d,治疗8周;WHO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评价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副反应量表(TESS)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2w末,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4~6w末各评分与治疗前有差异性显著(P0.01);治疗8w末有效率分别为92.4%及96.3%;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结论]部分肿瘤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状态,氟西汀抗抑郁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9.
50.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是男科常见病,易反复、难治愈。我院采用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下面是对48例念珠菌包皮龟头炎采取综合治疗疗效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