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5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通络方剂(TL)对实验性糖尿病(DM)大鼠肾脏、心脏和腹主动脉组织血管紧张素I(Ang I)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II)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6只)和DM组未治疗(DM组,6只)、DM+褪黑素治疗组(DM+ML组,6只)和DM+TL组(6只),共治疗8周,以放免法测定肾脏、心脏、腹主动脉组织Ang I、Ang II水平.结果 DM 各组大鼠肾脏、心脏和腹主动脉组织匀浆Ang I、Ang II水平均较NC组明显升高(均P< 0.01);DM+TL组干预后肾脏、腹主动脉组织Ang I、Ang II水平均较DM组显著下降(均P<0.01),与DM+ML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DM+TL组和DM+ML组治疗后心脏组织Ang I、Ang II水平与DM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TL能不同程度降低实验性DM大鼠肾脏和腹主动脉组织Ang I、Ang II水平,与ML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72.
为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秦颗粒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变化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1.7%,优于对照组的83.3%(P〈9.05)。结果表明,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3.
为评价氟达拉滨与环磷酰胺、地塞米松联合方案(FCD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效果,我们自2004年7月使用FCD方案治疗21例CLL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21例CLL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43—78岁,均符合CLL诊断标准。按Rai分期标准:Ⅱ期9例,Ⅲ期8例,Ⅳ期4例。ECOG评分0—2分。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针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肛周脓肿围手术期的危险性,探讨营养干预的积极作用.方法:依据文献报道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分析围手术期外科营养的必要性,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肛周脓肿围手术期进行营养干预,包括对其营养状态判定,对患者实施个体化营养治疗.结果:经过上述营养干预后,使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行手术的患者能够较安全的度过危险期.结论:对于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处于围手术期的患者,肛肠科医生在重视手术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该重视外科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76.
Renn和Rhoton是较早开展蝶鞍区解剖学研究的学者,他们首先对蝶鞍容积进行了测量。后来Lang等人观察蝶鞍发现,其存在着前、中、后床突,其间有骨桥和韧带相连。1764年,Klinkosch发现了颅咽管并命名之。1907年Schloffer首次经蝶窦切除了垂体腺瘤,自此引起了人们对蝶窦的研究热情。随着现代神经解剖学、显微技术、手术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鞍区解剖的认识逐渐深入,手术开展得越来越多。但鞍区解剖仍然是神经外科中的难点之一,现就鞍区显微解剖结构的特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Hsc70羧基末端反应蛋白(CHIP)在人颅内动脉瘤内的表达情况,检测其对瘤壁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揭示CHIP与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内动脉瘤标本18例为研究对象,取脑外伤后内减压术切除的正常脑皮层动脉血管5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标本中CHIP和半胱氨酸天冬酶-3(Caspase-3)的表达;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标本内的CHIP mRNA表达。结果:动脉瘤组CHIP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Caspase-3的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CHIP mRNA在颅内动脉瘤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HIP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与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7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既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感染性疾病逐渐被控制,而儿童意外损伤已成为导致我国0~14岁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0~3岁这一年龄段所占的比例高达47.89%,头外伤的发生在各年龄组各种损伤类型中排第1位,婴幼儿则多为意外跌落所致[1]。对于脑内血肿、脑挫裂伤和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等疾病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是解决颅内压增高、挽救病人生命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不同情况下的颅脑损伤采用个体化减压方法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案,46例观察组患者在术中进行颅内压监测后,根据患者具体损伤情况及监测获得的ICP结果采取不同的个体化减压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恢复良好、残疾率及死亡率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减压方案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5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具体治疗方案分为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组(研究组)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平均血肿清除率和术后第3个月GOS评分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手术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脑内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具有快速、微创、高效和疗效好等特点,是一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的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