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6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在弥漫型脂肪肝背景下肝局灶性病变的CT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弥漫型脂肪肝合并局灶性病变(35例)或残存肝岛(5例)患者的CT资料,观察脂肪肝对肝局灶性病变CT表现的影响.结果 40例弥漫型脂肪肝中,26例合并多发局灶性肝病变,9例合并单发病变,5例残存肝岛. 35例肝局灶性病变中,转移瘤18例 ,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2例,血管瘤8例,多发囊肿5例,多发腺瘤及单发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各1例.CT平扫肝局灶性病变相对密度随脂肪肝程度而异,边界多不清,增强后强化方式则与无脂肪肝背景的肝内病变相似.结论 弥漫型脂肪肝内局灶性病变,其CT表现与正常背景下有所差异,增强检查尤其是动态增强对病变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典型病例,随访对比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儿童血压六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生儿不同类型颅内出血的CT表现,探讨其发生机理及其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影像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35例,脑室或脑实质出血11例,硬膜下血肿10例。CT均表现为不同位置上形态各异的高密度影。结论:对高危新生儿,特别是有缺氧窒息者,颅脑CT检查可提供重要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胸膜凹陷是肺外周病变常见的一种胸膜继发性病理变化,良性及恶性胸膜凹陷的病理基础不完全相同,研究其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肺部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4岁。因咳血、胸片示右下肺肿块,纤支镜证实为右肺中央型鳞癌,拟行CT检查,以决定治疗方案。扫描前静注30%泛影葡胺1ml,患者无任何不适感觉,50min后行CT扫描,经右前臂挠静脉加压快速注入60%泛影葡胺40ml时患者突感不适,全身奇痒难忍,立即停止注射,并给地塞米松10mg,此后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  相似文献   
16.
难治性脑囊虫病11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1例难治性脑囊虫病的临床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①颅内囊虫病灶广泛多发,脑脊液中驱虫药物达有效杀囊浓度后持续时间过短,或脑局部血循环中驱虫药物未达到杀囊虫浓度;②囊虫对驱虫药物产生耐药;③驱虫治疗不彻底;④重复感染囊虫;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等。所以,对CT显示颅内囊虫病灶广泛多发的老年患者,应针对以上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使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7.
张开华 《长寿》2006,(7):31-31
炎热的夏季一天天向我们走来,夏季带给我们很多快乐的体验,盛夏的果实也很甜很美,但夏季也在时刻考验着我们身体的承受能力。所以,安然享受夏季的同时,“管住自己的嘴”,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预防肠道疾病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33例婴儿室外伤脑积水的CT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CT特征为两侧对称性额部、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相邻脑沟加深,大脑纵裂前半部、侧裂池及鞍上池增宽扩大、临床表现主要为不明原因癫痫,囟门饱满或头围增大。  相似文献   
19.
对经CT确诊的186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表现及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本病是一种老年性常见病,并非仅限于痴呆患者。临床上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痴呆。典型的CT表现为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内对称性低密度区,伴脑萎缩和/或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最易受累的部位为额角区。结果表明高血压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周××,男,50岁。1983年7月4日入院。腰骶酸、胀、疼痛,活动受限,有后突畸形,已二月。经摄片诊断为“腰椎骨质软化症(软骨炎)”,内服中西药均无效。就诊时见:神疲体倦,少气懒言,头晕,舌质淡红,苔白厚膩,脉细濡。脉证合参,此乃寒湿流入肾府之肾着证。治宜培土利湿、温阳散寒。拟用参苓白术散加味:党参、黄芪各30克、熟地、苡仁各20克、莲肉、砂仁、陈皮各10克、鹿角胶、肉桂各6克。服9剂后,患者精神好转,脉细有力,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