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2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观察甲基丁香酚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5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Wistar 大鼠12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对照组,布地奈德阳性对照组,甲基丁香酚80 mg/kg组、40 mg/kg组、20 mg/kg组及10 mg/kg组,每组1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经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蓖麻油、布地奈德及对应剂量甲基丁香酚干预,于给药1、2、4周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鼻黏膜AQP5的分布,Western blotting比较各组鼻黏膜中AQP5的表达,Real-time PCR比较AQP5 mRNA的表达。结果 AQP5主要位于鼻黏膜腺上皮及导管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AR模型对照组大鼠鼻黏膜的AQP5及AQP5 mRNA均较正常对照组表达减少(P<0.05)。各给药组大鼠鼻黏膜AQP5及AQP5 mRNA均较AR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高。药物干预1、2、4周,布地奈德阳性对照组AQP5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与AR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布地奈德阳性对照组的AQP5 mRNA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及AR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2周后,甲基丁香酚各剂量组AQP5的表达即与布地奈德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 20 mg/kg组的AQP5 mRN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基丁香酚可能通过上调AQP5的表达减轻鼻黏膜腺体水肿程度、减少腺体分泌,从而缓解变应性鼻炎鼻痒、喷嚏及流涕等症状。  相似文献   
92.
腹腔穿刺术在急腹症诊断中应用较广,方法简便,我院1988年7月至1994年7月,应用此法协助诊断各类急腹症1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癌症化疗后腹泻患者肠原性细菌感染的检测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42例化疗后腹泻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腹泻等级评估,其中1级17例,2级13例,3级8例,4级4例;58例化疗后无腹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PCT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比较各组患者血清PCT和CRP含量。结果观察组腹泻1级到4级PCT、CRP含量逐渐升高,对照组与观察组腹泻1级、2级比较,PCT、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腹泻1级、2级与观察组3级、4级PCT、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T阳性率为88.09%(37/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7%(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阳性率为95.23%(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2%(30/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化疗后腹泻患者血清PCT和CRP对诊断腹泻肠原性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盐析与疏水电荷诱导层析相结合快速纯化单克隆抗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纯化抗体的疏水电荷诱导层析(HCIC)方法。方法:小鼠腹水先经硫酸铵沉淀处理,然后经HCIC后得到单克隆抗体(mAb),纯化的mAb的活性用间接ELISA法测定。同时比较了不同pH洗脱液对mAb纯度的影响。结果:用pH为4.5的洗脱液进行洗脱,获得的mAb纯度大于90%,总的回收率为65%。结论:盐析与HCIC相结合的抗体纯化法,纯度高、生物活性好,适合在基层实验室推广。  相似文献   
95.
肝细胞癌标志物GPC3表位肽抗体制备及其特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针对肝细胞癌标志物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的高特异抗体。方法用Biosun软件预测和分析GPC3的抗原表位肽,人工合成选定的表位肽,与载体蛋白KLH偶联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以抗原亲和层析法制取高纯抗GPC3抗体,对肝癌细胞株HepG2和胎盘组织进行Western blot印迹及对肝癌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用夹心ELISA对肝癌患者的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选定并合成两条抗原表位肽(命名为GPC3-P1和GPC3-P2),取得高效价抗血清(分别为1:204800和1:409600)。两种抗GPC3抗体纯度均达到95%以上,在Western blot印迹能特异性地检测到GPC3;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均与肿瘤组织GPC3特异性结合,在正常组织中没有染色;夹心EIJSA可以检测到肝癌患者血清中的GPC3。结论该两种抗GPC3不同表位的高特异抗体可用于研制相关肿瘤检测试剂盒。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制备抗人甲胎蛋白(AFP)单克隆抗体(mAb),并用于制备抗体芯片。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建立能稳定分泌抗人AFP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对抗体的亲和力、特异性等特性进行分析;利用抗体相加实验,双抗体夹心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实验以及抗体芯片技术对抗体表位及其配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共获得16株稳定分泌抗人AFPmAb的杂交瘤细胞株,从中筛选出多组性能优良的配对抗体,结合抗体芯片技术,最终筛选出适合制备抗体芯片的配对抗体。结论:当抗体包被材料或包被方法发生改变时,会引起mAb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抗体的配对效果。因此,筛选适合制备抗体芯片的配对mAb时,需要对mAb的特性进行综合分析,选取特异性好,亲和力高的mAb进行配对筛选。  相似文献   
97.
张小兵  薛峰 《颈腰痛杂志》2021,42(3):431-432
PKP手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主流微创术式,镇痛迅速,畸形矫正效果较佳,但手术存在一定的骨水泥渗漏风险,尤其对于骨折椎周壁不完整者,其骨水泥渗漏率更高[1].为此,有学者提出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定位,确保球囊扩张后双侧通道具备互通性,在压缩严重一侧灌注骨水泥,另一侧低压引导,以降低骨水泥的渗漏,保证双侧骨水泥良好分布,也被称为"压力引导式PKP术"[2].本研究现纳入 45 例周壁破损 OVCF 患者,均采用压力引导式PKP 术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腔镜手术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8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甲状腺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乳晕入路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效果、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液体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美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7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乳晕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刀口小,不影响美观。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替代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各种病因所致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各种病因的胸腔积液病例中经胸部X线和胸部超声检查确诊为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例156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7例及对照组69例),分别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和反复多次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种方法相比:胸水吸收时间(7d)VS(28d),胸膜反应(1.40%VS9.81%),胸水包裹发生率(0%VS6.87%),治疗后第3个月发生胸膜肥厚和/或粘连的,各项指标对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方法简单、方便、安全、抽液彻底、发生胸膜粘连和/或肥厚的情况明显减少,患者痛苦少、心理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入路开放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腹直肌入路开放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治疗成人单侧腹股沟疝128例,其中腹股沟斜疝115例,腹股沟直疝8例,股疝2例,腹股沟斜疝合并直疝3例.其中嵌顿疝15例;滑动性疝3例.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时间20~75 min,平均(35±20)min;住院时间3~8 d,平均(4.0±2.2)d.全组未见血肿、异物感、补片感染等并发症.随防半年,旷置疝囊积液2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1.6%.结论 经腹直肌入路开放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操作简便,安全,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可以早期下床活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