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者报道4例妊娠毒血症(TP)的CT表现,并复习其他报道的19例。23例年龄15~35岁,50%初产妇,平均妊娠36周。全部患者均有CT改变。4例为基底节室管膜下或颅内出血的高密度区,其余病例以低密度区为主要表现,5例累及全脑皮质,累及顶叶6例,枕叶9例,混合多发病灶2例。白质受累多于灰质,半数脑池或脑沟消失和/或脑室变小。7例作增强CT,除1例外余均不强化。所有枕叶低密灶者均有视觉症状,3例基底节  相似文献   
22.
应力疲劳骨折在愈合中常误为恶性肿瘤。作者报道3例15岁以下儿童,发生在股骨下段骨于内侧的疲劳骨折。平片表现为股骨远段骨干内侧见有连续的单层骨膜新骨。数周后一例见有双层骨膜新骨。其他两例骨膜下有透亮区形成局部骨皮质肥厚。两例骨扫描在血管期正常,3小时后发现一与股骨下段后内侧长钢一致的局限性棱形放射活性增加灶,与X线改变的部位一致。CT软组织窗未见软组织肿块。在骨折周围平均有10cm长的股骨骨髓腔内CT衰减值增加。骨窗观察,有骨膜及骨内膜  相似文献   
23.
容积重建法CT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CT三维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脑血管造影的成像方法,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62例CT三维容积重建法脑血管造影的图像,三维观察正常血管及血管病变显示情况,同时与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 display,SSD),最大强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MIP)图像比较,并对照DSA和(或)手术结果。结果:VR法脑血管造影显示及脑血管分支清楚,走行自然,能透过骨结构显示血管管腔,血管之间,血管与周围器官的相互关系,显示脑血管病变50例,显示率80.6%,与DSA或手术结果对照,48例诊断正确,2例假阳性,诊断正确率为96.0%,VR图像脑血管的显示与SSD,MI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5)。结论:VR法脑血管造影是最新的快速而有效的无创伤性三维血管成像术,能部分替代并弥补DSA,VR 旬具有显示血管管腔,重叠血管及避免去骨处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24.
1.研究主要内容及特点:容积重建法(volume rendering,VR)CT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伤而获取脑血管三维影像的方法。该技术经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以充填血管,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取得全颅脑的原始图像数据;利用图像工作站进行参数设定来实现血管的三维成像。通过观察血管及周围结构的改变、三维成像方法比较及手术结果对照,明确颅内动脉、静脉的显示比例,评价脑血管畸形、脑血管阻塞、脑膜瘤、颅内动脉瘤及不明原因的颅内出血等  相似文献   
25.
创伤性湿肺的螺旋CT诊断(附60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创伤性湿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创伤性湿肺病人的螺旋CT资料,观察其CT征象,并加以总结。结果CT表现分为4型:(1)间质型10例,肺血管影增粗、模糊,(2)弥漫实变型15例:肺实质内散在斑点状、小片状稍高密度灶;(3)云雾型20例,呈磨砂玻璃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即“面纱征”);(4)节段实变型15例,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灶。结论螺旋CT能够明确显示创伤性湿肺的部位、类型、范围和发现合并伤的存在,是目前诊断创伤性湿肺有效的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6.
1.研究主要内容及特点:容积重建法(volume rendering,VR)CT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伤而获取脑血管三维影像的方法。该技术经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以充填血管,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取得全颅脑的原始图像数据;利用图像工作站进行参数设定来实现血管的三维成像。通过观察血管及周围结构的改变、三维成像方法比较及手术结果对照,明确颅内动脉、静脉的显示比例,评价脑血管畸形、脑血管阻塞、脑膜瘤、颅内动脉瘤及不明原因的颅内出血等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7.
原发性肋骨恶性淋巴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2 4岁。发现右后胸壁肿物伴右胸背疼痛 2个月 ,疼痛呈间歇性发作 ,无放射痛 ,深呼吸时明显 ;无发热及盗汗症状。体检 :右肩胛下区隆起 ,无红肿及触痛 ,相当于第9肋骨后段可触及一约 6cm× 5cm大小肿物 ,质硬 ,活动度差 ,边界不清晰。肝脾肋下未及 ,全身未扪及肿大淋巴结。B型超声示肝脾正常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常规及白细胞分类正常。一、影像学表现胸部平片示右第 9后肋骨质破坏 ,局部软组织肿胀。CT平扫可见右后胸壁局部肋骨溶骨性浸润性破坏 ,外周局部骨硬化 ,周围软组织肿块包绕 ,肿块推压肌肉向后外侧膨隆 ,并凸向胸…  相似文献   
28.
骨关节疾患CT三维成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三维成像诊断骨关节疾患的临床价值,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57例患者的三维影像资料,全部病例经手术或临床确诊。重点观察三维重建图像的表现及诊断准确率,与常规CT诊断准确率比较并进行X^2检验处理。重建方法包括表面遮盖法(SSD)、多层面重建法(MPR)、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和容积重建法(VR)。结果 三维成像诊断创伤性病变257例,非创伤性病变100例,诊断准确率为98.3%。统计学处理显示CT三维成像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CT(P〈0.05)。三维成像能清楚、立体显示骨折线的长短、形态、走向,碎骨片及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结论 CT三维成像显示骨关节结构及病变直观、清楚,特别是复杂结构或深部关节。其诊断准确率高,同时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9.
CT三维成像观察正常寰枢关节功能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段少银  叶锋  康江河 《中国骨伤》2006,19(3):162-165
目的:利用CT三维成像观察正常寰枢关节功能位的解剖结构,为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探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53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中立位寰枢关节三维成像,其中21例加旋转位。三维重建方法以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 display,SSD)为主,辅以多层面重建法(mutiplanar reformatting,MPR)、最大强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MIP)、容积重建法(volume rendering,VR)。分析、比较其图像表现及解剖学特点。结果:53例中立位三维图像显示寰枢外侧上、下关节面基本对齐,寰齿关节间隙为1.0~3.3 mm;齿突侧距不对称24例,占45.28%。21例旋转位显示寰枢外侧上、下关节面呈旋转性关节面移位,移位宽度为5.76~8.18 mm,关节面吻合面积缩小约1/2~2/3,寰齿关节间隙大小无变化。齿突侧距对称者齿突偏向旋转侧,不对称者齿突偏移程度减轻或无改变。结论:CT三维成像能清楚显示寰枢关节功能位的解剖结构。观察到的功能位寰枢关节变化规律,为诊断及治疗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肺灌注成像在引导经皮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68例直径3~8cm肺肿块的64层容积CT灌注表现。将主动脉第一时相肺肿块的64层容积CT灌注成像各指标与肺肿块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CT灌注成像3软件分析测量肿块的血流量(BF值)、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在BV图灌注最丰富的肿块部位取活检2~3块定为高灌注组,在BV图灌注欠丰富的肿物部位同时避开没有血供的钙化和坏死区取活检2~3块定为低灌注组。结果高灌注组经皮肺活检的阳性率和最终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低灌注组(P〈0.05)。良、恶性肿块的BV值、PS值和MT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容积CT灌注对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能提高经皮肺活检的最终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