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0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磁体、梯度、射频、计算机及图像重建4大硬件系统和软件方面的新进展,以及这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应用多源射频系统作为磁共振信号的激励和采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3.0 T固有的抗电效应和SAR问题,可使图像质量更佳,速度更快,为乳腺和肝脏成像提供更好的诊断图像。各种特殊功能软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充分展示了MRI在提前预知疾病、及早发现疾病、全面评估疾病、进行疾病治疗等全方位应用方面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分别应用T2WI、DWI以及综合应用这2种成像序列对前列腺癌(PCa)侵犯精囊腺(SV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PCa患者行MR前列腺常规和DWI扫描,所有患者经前列腺癌根治术证实,其中21例伴有SVI。分析PCa癌灶、SVI和正常精囊腺(SV)的MRI表现,比较其ADC值。采用5分制评分,将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SPSS11.5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各组方法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PCa癌灶、SVI和SV的ADC值分别为(0.940±0.122)×10^-3 mm2/s、(1.025±0.186)×10^-3 mm2/s和(2.798±0.248)×10^-3 mm2/s,SVI的ADC值明显低于SV(P〈0.05),而PCa癌灶和SVI的ADC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20)。分别应用T2WI和DWI诊断SV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低于联合应用2种成像方法(P〈0.05)。结论:SVI的ADC值明显低于SV;联合应用2种成像序列诊断SVI优于单独使用T2WI或DWI。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前列腺癌(PCa)骨转移患者DWI和ADC图表现,分别测量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和正常骨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同位素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30例PCa骨转移患者MRI共检出骨盆转移灶57个,PCa癌灶和骨转移灶在DWI上呈高信号影。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和正常骨的ADC值分别为(0.930±0.091)×10^-3 mm2/s、(0.926±0.110)×10^-3 mm^2/s和(0.218±0.098)×10^-3 mm^2/s。PCa骨转移灶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骨(t=3.081,P〈0.05),但与PCa癌灶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9,P〉0.05)。结论:DWI有助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本实验室构建的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特异性MR分了探针7F5@GoldMag用于体外前列腺癌细胞MR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利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建立MR扫描序列,观察不同浓度的金磁微粒MR成像情况,探讨MR可分辨的最低浓度;培养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和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后者为对照组),将这两种细胞分别与7F5@GoldMag、无关抗体@GoldMag交叉配对,37℃孵育1h;对各组细胞进行T2WI扫描并分别测量其信号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信号强度的差异。结果GoldMagTM-CS稀释至1:640与1%琼脂糖凝胶相比,T2WI序列信号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F5@GoldMag标记不同细胞系行MR扫描结果提示,7F5@GoldMag可显著降低PC-3细胞T2WI信号,而对SMMC-7721MR信号无显著影响。非特异抗体偶联的GoldMag对两种细胞MR信号均无显著影响。结论本实验室构建的以PSCA为靶向分子的MR探针7F5@GoldMag可特异性降低PC-3细胞的T2WI信号,从而为下一步体内MR成像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常英娟  宦怡  张劲松  任静  徐俊卿  张静  邱力军 《医学争鸣》2007,28(12):1128-1130
目的:探讨磁共振内耳成像在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8例可疑内耳畸形所致SNHL患儿,使用Philips Gyroscan Intera 1.5 T超导磁共振仪,首先进行颅脑常规扫描,排除颅内其他病变后,分别进行3D/T2WI/TSE轴位和B-TFE的超薄斜矢壮位扫描,迷路病变采用MIP重建.结果:16例32耳显示听神经、迷路正常.2例3耳Michel畸型;6例12耳Mondini畸型;12例24耳前庭导水管扩大;20例畸形中有6例12耳同时伴有耳蜗前庭神经信号不同程度的缺失.2例4耳显示内听道狭窄伴蜗神经变细.结论:磁共振内耳成像对诊断儿童先天性SNHL有着重要的价值,对判断患儿内耳迷路及各神经发育情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这类患儿进行人工耳蜗置换的术前必要检查.  相似文献   
36.
31P 磁共振波谱对心肌梗死能量代谢变化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 31P 磁共振波谱评价心肌梗死后心肌能量代谢的变化,区分存活心肌与梗死心肌.方法对10例证实为前壁心梗的患者,CABG(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治疗术前(2~8天)及术后(4~6个月)行电影MRI和 31P MRS检查,检测前壁心肌PCr、ATP、Pi,并计算PCr/γ-ATP、PCr-SNR及γ-ATP-SNR,确定前壁心肌节段心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梗死前壁节段心肌 31P MRS检测高能磷酸盐变化与心肌活力的关系.对照组10例志愿者参加研究.结果前壁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7例) 31P MRS显示PCr-SNR和γ-ATP-SNR与健康志愿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MRI检测无活力心肌3例, 31P MRS基本未测出PCr峰且γ-ATP-SNR与健康志愿者比较显著减低(P<0.05).结论 31P 磁共振波谱可用于评价心肌梗死后心肌能量代谢的变化,是非侵入性心肌高能磷酸盐监测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匙孔 (Keyhole)技术在颈动脉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dynamiccontrastechancedMRA ,DCE -MRA)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将疑有颈部动脉疾病的 16例患者分为 2组 ,实验组 8例患者使用Keyhole技术 ;对照组 8例未使用Keyhole技术 ,直接行DCE -MRA扫描。结果 对照组 8例患者中 2例扫描在 6~ 8s时 ,只有动脉显示 ,而静脉未显影 ,3例扫描时间 8~ 9s时 ,已有静脉轻微显影。 3例扫描时间 >10s时 ,静脉已完全显影。实验组的 8例患者由于扫描时间缩短了一半 ,8例均获得了清晰、立体的颈动脉血管及分支全貌且无静脉显示的图像。结论 Keyhole技术的使用大大地缩短了扫描时间 ,可使颈动脉图像快速显影 ,不受静脉同时显示的干扰 ,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8.
圆形K空间采样技术及其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磁共振成像是现代最先进的成像技术之一 ,其主要特点是成像方法的多样性和易控性[1] ,近年来 ,人们在提高磁共振成像的扫描速度方面作了许多努力 ,主要包括采用快速扫描序列及快速数据采集方法 ,我们对K空间中二维圆形采样技术的成像原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分析讨论 .1 K空间概念 K空间早在 1980年发明MRSpin warp技术时就引入MR成像中 ,1983年D .B .Twieg首次对它进行了详细讨论 .正确理解K空间概念 ,有助于掌握不同MR成像技术[2 ] .磁共振成像与傅里叶变换密切相关 ,把采集到的MR信号 (称为原…  相似文献   
39.
0引言在CT导引下的肺部穿刺活检,是近几年来才开展应用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的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取检的成功率,也使肺部深层病变的穿刺取检得以实现.以往的透视和超声导引肺部穿刺,只适用于表浅且较大的病灶,对深而小的病灶,超声难以成像,透视又无法显示病灶的?..  相似文献   
40.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技术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法 34例疑有胆道梗阻的患者,在常规MRI扫描后,再以MRCP术行快速自旋回波重T2WI序列扫描,图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重建。结果 29例阳性患者清晰地显示了梗阻的部位、形态及肝内胆管扩张情况。纣人经采用MRCP技术,可以在不注入造影剂的情况下,取得类似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的造影效果。它对胆道梗阻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大优势是无创伤性、无并发症.。对年高、体弱及胆肠吻合术后ERCP插管困难者尤为适宜,有望取代部分创伤性胆道造影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