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举证倒置要求广大医护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另外,根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护理相关记录属于医疗机构应患者要求可以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首次将护理记录纳入到病人可复印的客观病历资料中,使护理文件记录成为法律上的重要证明文件之一.  相似文献   
52.
乳腺癌中RIZ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RIZ1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与乳腺癌发生及与患者相关临床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34例乳腺癌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15例乳腺良性肿瘤RIZ1基因mRNA的表达状况,并结合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RIZ1基因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乳腺组织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RIZ1基因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年龄、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ER)状况无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RIZ1基因mRNA表达降低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3.
肝癌细胞铁蛋白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癌细胞中内源性铁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铁蛋白的表达与磁共振成像(MRI)的信号关系如何。方法 对3种肝癌细胞株QGY-7703、HepG2、SK-Hep-1以及正常肝细胞L02,4种细胞株内源性铁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用RT-PCR方法 检测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株中铁蛋白表达,同时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铁蛋白的分泌量。最后检测4种细胞磁共振信号的情况,分析细胞铁蛋白表达与磁共振信号的关系。结果 RT-PCR与Western Blot均显示铁蛋白的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HepG2与QGY-7703表达最强,SK-Hep-1表达中等,L02表达很弱。4种细胞培养液上清中HepG2与QGY-7703分泌铁蛋白量较高,SK-Hep-1分泌较低,L02分泌量很低。磁共振细胞显像,T1WI、T2WI及PD均显示HepG2与QGY-7703磁共振信号强度低,而SK-Hep-1与L02信号强度较高。结论 各种肝癌细胞中铁蛋白表达水平不同,铁蛋白表达水平与磁共振细胞显像信号强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地龙2号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SMA、TGF-β1、MMP-13及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5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地龙2号大剂量组和地龙2号小剂量组,8周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TGF-β1、MMP-13及TIM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地龙2号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α-SMA、TGF-β1、及TIMP-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MMP-13表达显著升高.结论地龙2号抑制大鼠肝脏纤维组织的形成可能与其降低α-SMA、TGF-β1、TIMP-1蛋白表达并促进MMP-1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在机械损伤和自体血清刺激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生长情况及其自分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方法模拟PTA术后体内环境建立体外SMC的细胞模型。ELISA法测定各上清液样本PDGF的浓度,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情况。结果自体血清并部分自体机械损伤刺激后,实验组SMC的MTT值一直保持增加态势,至第5天达高峰,而对照组于第3天即达峰值;实验组PDGF的自分泌量逐渐升高,至第4、5天达峰值,比对照组峰值高出近一倍。结论兔VSMC在自体血清和机械损伤刺激下,生长增殖能力更强,自分泌的PDGF会逐渐升高,至第4~5天达高峰,该模型可大致模拟体内情况。  相似文献   
56.
目的:构建一种可通过荧光成像进行体内外示踪的纳米基因载体,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在量子点Qdots表面修饰壳聚糖后形成荧光纳米颗粒CS-Qdots,检测其电镜形态、光学特征、表面电荷和傅里叶转换近红光谱(FTIR),并将其注射入裸鼠移植瘤内观察体内成像信号;以凝胶阻滞电泳检测CS-Qdots携带质粒DNA的能力,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转染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通过MTT试验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RGR)、测定溶血率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评价CS-Qdots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电镜观察显示CS-Qdots纳米颗粒粒径为20-30nm,zeta电位分析其表面电位为28.02 ± 1.15 mV,FTIR图谱显示出壳聚糖的特征谱带,发射光谱分析CS-Qdots 最大发射峰值在630nm。凝胶阻滞电泳显示纳米颗粒和DNA的比例大于10:1混合以后不再向正极泳动,激光共聚焦观察CS-Qdots能携带质粒pEGFP-C1在HepG2细胞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小鼠活体成像中CS-Qdots在裸鼠移植瘤内有较强荧光成像信号。MTT试验显示,50μg/ml、100μg/ml、200μg/ml和 400μg/ml的CS-Qdots共孵育的细胞RGR分别为1、1、0.917和0.875,而相应浓度的Qdots孵育细胞RGR为1、0.85、0.621和0.326;浓度在100μg/ml 以上的Qdots量子点溶血率均大于5%,而CS-Qdots纳米颗粒的400μg/ml以内溶血率均小于5%。小鼠尾静脉注射CS-Qdots 72h急性毒性试验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脏器病理损伤,肝肾功能正常,血细胞计数正常。结论:成功构建了荧光纳米颗粒CS-Qdots,它能有效转染基因在细胞内表达,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并可在体内外进行荧光成像,是可示踪基因的运送的纳米载体。 关键词:量子点;荧光纳米颗粒;可示踪基因运送;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