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3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 探究基于浸润深度的术后放化疗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8至2016年于某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OSCC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使用卡方检验比较浸润深度对患者术后局部复发、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浸润深度时,术后放化疗对患者术后局部复发、颈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纳入研究的OSCC患者共111例,其中5 mm<浸润深度≤10 mm及浸润深度>10 mm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P<0.05)及颈淋巴结转移率(P<0.05)显著高于浸润深度≤5 mm的患者。患者复发时间集中在术后2年,浸润深度越大的患者,术后复发时间越短(P<0.05)。而术后放化疗的加入,对不同浸润深度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颈淋巴结转移率及生存率均没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浸润深度对OSCC患者术后复发、颈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率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但浸润深度并不能作为指导OSCC患者术后是否需要做放化疗的单独指标。  相似文献   
52.
1 患者资料:患者,男,76岁,身高175 cm,体质量89 kg,BMI 29.1 kg/m 2,2011年,外院体检行胸部CT发现左肺上叶结节(体积不详),后每年定期复查,2013年结节体积增长至1.8 cm×1.0 cm,2014年复查胸部CT发现结节体积较前有增大、实变倾向,周围见片状模糊影,边缘见支气管影,内可见空泡影,临近斜裂胸膜局部增厚,考虑早期肺癌可能,于2014年9月28日以“左肺占位”收入南京鼓楼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BP)最高150/100 mmHg,服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降压治疗,检测BP波动在140~150/90~95 mmHg;血糖偏高2年,空腹血糖波动在6.0~6.5 mmol/L,未明确诊断糖尿病;房颤病史3年,先后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后自行停用,入院时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室率。结合病史、检验检查报告等入院初步诊断为:(1)左肺占位;(2)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3)持续性房颤。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继续行降压、控制心室率治疗,予依诺肝素钠术前抗凝。1 d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予药物治疗,5 d后好转。心脏彩超示:左心房、右心房增大,室间隔基底部增厚,三尖瓣中度、二尖瓣轻中度反流,主动脉瓣钙化,轻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SBP)约36 mmHg],EF值61%。肺功能:最大通气量偏低,F-V曲线示小气道气流受限,中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性[JP3]心房颤动,最长R-R间期2.16 s,[JP]共67次室性早搏,间歇性T波低平。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动脉溶栓辅助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设计,将24例动脉溶栓后遗留血管狭窄(>5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支架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评价两组血管完全再通率、残余狭窄率以及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 支架治疗组血管完全再通率高于药物治疗组(54.5%对0%,χ2=6.382,P<0.001),残余狭窄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4.5%±5.2%对82.5%±10.5%,t=7.464,P<0.001),临床转归良好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100%对76.9%,χ2=14.263,P=0.038).结论 动脉溶栓辅助血管内支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药物治疗组,且较为安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with stenting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Using a prospective case-control design, 24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remained angiostegnosis ( > 50%) after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ent treatment group and drug treatment group. They were treated with stenting + drug treatment and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The rates of vascular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and residual stenosis, and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s at 3 months in both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rate of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in the stent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rug treatment group (54. 5% vs.0%,χ2 =6.382, P <0. 001), and the rate of residual stenosi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drug treatment group ([4.5 ±5.2]% vs. [82. 5 ±10. 5]%, t =7.464, P<0.001). The rate of favorable clinical outcome in the stent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rug treatment group (100% vs. 76. 9%,χ2 = 14. 263, P = 0.038).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with sten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drug treatment group, and it is safer.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e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及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膀胱内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采用TURBT,术后使用MMC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整切除。随访2年,3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无复发,7例分别于1年内复发,2例2年内复发。复发病例均再行TURBT并继续MMC膀胱内灌注。结论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手术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和疗效好等优点。MMC膀胱内灌注能明显减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对肺部空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肺部空洞性病变而于本院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n=48).根据病变大小(A1 <20 mm,n=12;B1≥20 mm,n=36),针道距离(A2<5 cm,n=33;B2≥5 cm,n=15),空洞壁厚度(A3<5 mm,n=18;B3≥5 mm,n=30)将其分为A、B2组.分别计算A、B2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比较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理诊断恶性病变38例,良性病变7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对肺部空洞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87.5%、93.8%.对于不同大小、不同针道距离以及空洞壁厚度不同的病变,其诊断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肺部空洞性病变的诊断,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其准确性与病变大小、针道的距离以及空洞壁厚度无关.  相似文献   
56.
应用经直肠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引导前列腺活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直肠实时超声弹性成像(TRTE)引导前列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1例疑诊前列腺癌拟行前列腺活检的患者,在经直肠彩色超声(TRUS)扫查基础上,应用TRTE明确可疑病灶引导目标活检,同期并行系统活检。结果 TRTE检出可疑病灶42个,其中34个为癌结节,阳性率80.95%(34/42),8个为非癌结节,假阳性率19.05%(8/42),4例前列腺癌弹性图无局灶性改变,假阴性率12.50%(4/32)。目标活检共计97点,前列腺癌检出率77.78%(28/36);系统活检共计642点,前列腺癌检出率31.87%(29/91);两种活检方案比较前列腺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RTE有助于确定活检靶目标,提高超声引导前列腺活检的效能。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患者脑脊液中MMP-9与MCP-1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HSE患者30例(HSE组),非HSE患者28例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与MCP-1浓度。患者脑脊液以及加入MMP-9抑制剂SB-3CT(10μmol/L)的脑脊液分别作用于海马脑片后,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HSE组脑脊液中MMP-9和MCP-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MMP-9与MCP-1的表达水平与脑脊液中白细胞及蛋白含量均呈正相关。抑制脑脊液中MMP-9表达可以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结论:脑脊液中MMP-9与MCP-1参与了HSE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以作为HSE的临床诊断与干预指标。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岐黄针疗法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对生活质量健康观察。方法 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岐黄针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中医证候积分、经颅多普勒、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眩晕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反应在改善脑供血情况均有恢复,治疗组患者潜伏期及达到波峰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岐黄针疗法与普通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比较,岐黄针疗法优点突出,见效快,患者痛苦少,能迅速缓解的眩晕症状,患者接受度高,生活质量好。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2017年宁波市北仑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方法2017年在北仑区人民医院共采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204份,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肠道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检测。结果204份粪便标本中,有95例患者至少感染一种病毒,总阳性率为46.6%(95/204),其中以轮状病毒感染最常见,共59例,检出率为28.9%(59/204),分型全部为A群轮状病毒。其次为诺如病毒感染共48例,检出率为23.5%(48/204),其中诺如病毒1型有6例,占12.5%(6/48),诺如病毒2型有42例,占87.5%(42/48)。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2型混合感染有16例,未发现3种或3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肠道腺病毒感染有4例,占2.0%(4/204)。未感染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结论A群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2型是引起病毒性腹泻主要的病原体,诺如病毒1型、肠道腺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体,同时存在着混合感染,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0.
品管圈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日本,随着时代进步,被各个国家在经济制度、教育体系、护理质量、药物管理及医疗管理等各领域广泛应用[1].本院平均每月门诊抽血量60 000余管,如果出现标本不合格会给患者造成经济及精神上的负担,甚至会延误其治疗时间.为降低抽血标本不合格率,本课题组应用品管圈活动和相关工具,通过团队合作,检查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