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3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切缘状态3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切缘状态相关因素,评价切缘阳性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且接受LEEP的患者350例,分析术后切缘阳性及预后的有关因素。结果:①350例患者,切缘阳性89例,其中CINⅡ87例,切缘阳性6例(6.90%);CINⅢ250例,切缘阳性77例(30.80%);宫颈癌13例,切缘阳性6例(46.15%)。②LEEP后行子宫全切除术29例和术后再次行冷刀锥切术1例,共有10例患者CIN病变残留,CIN病变残留率:切缘阴性者14.29%(2/14),切缘阳性者50.00%(8/16)。③对242例患者术后随访,12例CIN病变持续或进展。其中8例为切缘阴性患者,4例为切缘阳性患者(2例进展为宫颈浸润癌)。12例中,4例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TCT)检查阳性;10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阳性,其中8例为HPV16亚型持续阳性。④单因素分析表明,切缘阳性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z=4.731,P<0.001),切缘阳性是CIN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r=0.378,P=0.039)。LEEP后TCT检查异常、高危亚型HPV阳性以及同一亚型HPV...  相似文献   
322.
患儿男,13岁,主因"多饮、多尿7年,呕吐、纳差、精神差3 d"入院.患儿于入院前7年无诱因下饮水量增多,日饮水量在4200~6000 ml之间,喜饮凉水,尿量也增多,尿色清如水,尿量与饮水量相当,时有遗尿.否认头痛、呕吐、昏迷史,否认头颅外伤史.曾在多家医院进行诊治,考虑"精神性多饮"、"尿崩症",予中药(具体不详)、醋酸加压素等不规律服用,疗效不佳;3 d前患儿受凉后出现呕吐,非喷射状,病初日呕吐3至4次,后渐加重,食后即吐,为胃内容物,不能进食,精神渐差,即来我院就诊,收入院.病来无抽搐,无腹泻;否认不洁饮食史、毒物接触史.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史无异常,体智力发育同正常同龄儿.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非近亲结婚,父母体健.  相似文献   
323.
目的探讨经直肠多模态超声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预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采用2014年5月至2020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可疑前列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 选取其中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48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和51例前列腺增生为研究对象, 比较两组间多模态超声特征, 结合PSA, 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建立诊断模型, 比较进入方程中的变量优势比(OR值),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评价诊断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4个特征变量, 包括增强类型、增强程度、弹性成像模式及PSA。增强程度的OR值高于其他自变量。诊断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P<0.01), 界值为0.514, 预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79.2%, 特异度为80.4%。结论经直肠多模态超声与血清 PSA 联合诊断模型对预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4.
张猛  吴成  戴晴 《临床儿科杂志》2021,39(7):498-500
目的探讨急性荨麻疹伴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性荨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性患儿11岁,例2女性患儿2岁10个月,均表现为皮疹、腹痛、呕血、黑便。经治疗后,例1皮疹基本消退,例2残留少许斑片状皮疹;但仍均有不同程度贫血,胃镜均提示消化性溃疡。2例患儿均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例1经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急诊手术后仍不能有效止血,后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例2经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急性荨麻疹易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经药物、内镜下止血及手术治疗,出血可得到有效控制,否则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25.
脑腱黄瘤病(cerbrotendinous xanthomatosis,CTX)是由甾醇-27-羟化酶(CYP27A1)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率低,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为3/10万~5/10万,女性多于男性[1],临床表现多样,易被误诊、漏诊。目前报道的患者大多为成人,儿科报道的较少。现将1例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诊断的新生儿CTX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6.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与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HTO组和UKA组,每组30例。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HS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33(18.53±6.74)个月。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HTO组均明显多(长)于UKA组(P<0.05)。两组VAS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HSS评分末次随访时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软组织感染、骨折、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膝内侧间隙疼痛均明显缓解,患膝功能改善明显;HTO组内翻畸形及力线矫正明显;UKA组内翻畸形得到部分矫正。结论HTO与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短期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27.
目的 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干眼症患者1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玻璃酸钠组和联合贝复舒组,各81例。玻璃酸钠组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联合贝复舒组在玻璃酸钠组基础上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地形图参数[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AI)、角膜平均表面规则系数(SRI)]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贝复舒组总有效率为97.53%,高于玻璃酸钠组的80.25%(χ2=12.250,P<0.001)。治疗2周后,2组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试验长于治疗前,且联合贝复舒组长于玻璃酸钠组(P<0.01);2组SAI、SRI低于治疗前,且联合贝复舒组低于玻璃酸钠组(P<0.01)。联合贝复舒组治疗期间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70%,与玻璃酸钠组的2.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328.
目的:探讨卡介苗多糖核酸联合他卡西醇软膏对尖锐湿疣(CA)患者CO_2激光术后免疫功能及血清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76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31例完成,7例脱落)、对照组(38例,34例完成,4例脱落),对照组给予CO_2激光术+他卡西醇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卡介苗多糖核酸肌内注射(隔日1次),均持续用药3个月。评估临床疗效,检测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P物质(SP)、神经生长因子(NGF);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复发率为12.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61%(P0.05);观察组治疗后IL-2、IL-6、IL-12、CD4~+、CD4~+/CD8~+高于对照组,IL-4、TNF-α、CD8~+、SP、NGF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介苗多糖核酸联合他卡西醇软膏可通过调节T淋巴结细胞,改善Th1/Th2失衡,上调SP、NGF,抑制尖锐湿疣患者CO2激光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329.
目的 探讨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安徽省儿童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行结肠镜检查术的患儿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道准备情况分为合格组和不合格组。收集两组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导致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不合格组便秘史占比高于合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道准备后等待时间、服用泻药后排便次数、服用泻药后末次大便性状、围肠道准备期运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史(OR=0.214)、肠道准备后等待时间(OR=1.549)、围肠道准备期运动(OR=3.407)是儿童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便秘史、肠道准备后等待时间、围肠道准备期运动是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临床可以根据上述因素对患儿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330.
朱益贫  吴成 《安徽医学》2001,22(1):55-56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目前在儿科门诊的就诊数、住院数及住院病死数方面仍是首位^〔1〕,在加强ARI管理与控制过程中,滥用与错用抗生素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对我院近年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婴幼儿应用抗生素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