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医药卫生   57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探讨国产维生素E乳剂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对20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家兔分别于再灌注前静脉注射国产维生素E乳剂100mg/kg(实验组)和生理盐水乳剂(对照组).实验组再灌注期左室dP/dt和LVSP明显增高,LVEDP明显下降,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轻,收缩带坏死和梗塞范围均显著缩小.结果提示,国产维生素E乳剂对心肌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2.
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程度及对冠状动脉血管的影响。方法:回顾126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对比不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高血压患者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程度及对冠状动脉血管的共同影响。结果: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在高血压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聚集,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高血压患者不同水平的聚集程度均高于阴性患者,并且聚集程度对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影响。结论:高血压的  相似文献   
93.
临床带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将来实际临床工作最为接近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若能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开展科学有效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以后的临床生涯及未来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实践证明,采用CBL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心内科临床带教中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城镇化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冠心病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卫生健康问题之一,冠心病的治疗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中成药在冠心病的预防、治疗、急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速效救心丸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个纯中药滴丸制剂,由我国著名药学专家章臣桂教授研制开发,自1982年上市以来,近40年的临床应用积累了宝贵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周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以了解短期辛伐他汀治疗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未服用辛伐他汀及任何调脂药物,30例)和辛伐他汀组(20 n.g/d,15例)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VEGF、VCAM-1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VCAM-1水平分别降低29.7%和21.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TC)浓度均有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间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浆LDL-C浓度显著下降21.0%(P<0.01).辛伐他汀组VEGF的下降百分数与VCAM-1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有相关性(r=0.25,P<0.05),与TC(r=0.12,P=0.33)、低密度脂蛋白(LDL-C)(r=0.08,P=0.52)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予以2周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增加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陆铭  梁春  任雨笙  潘晓明  樊民  杨靖  吴宗贵 《重庆医学》2013,(24):2904-2907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AMI置入IABP患者共73例,评价其院内死亡及1年死亡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73例应用IABP患者中,院内死亡21例(28.8%),1年死亡27例(37%),在院及1年死亡患者的年龄更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血流分级TIMI(0和1级)低血流患者比例更多,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低LVEF及PCI术后的TIMI低血流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ABP可应用于AMI的多数危险状况,高龄、低LVEF,PCI术后的TIMI低血流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月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植入IABP患者76例,分为女性组(24例)和男性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临床情况,分析其在院期间及随访1年的预后。结果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年龄明显增大,糖尿病发生率明显增多,吸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应用IABP患者中,在院死亡率28.9%(22/76),随访1年死亡率38.2%(29/76)。女性组与男性组在院死亡率(41.7%和23.1%)和随访1年死亡率(45.8%和34.6%)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女性组院内及随访1年生存率与男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P=0.192)。院内死亡和存活患者的年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流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死亡和存活患者以上指标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VEF、PCI后的TIMI血流分级是影响院内和随访1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联合IABP治疗的ACS患者院内及随访1年的预后良好。应用IABP的女性ACS患者年龄大,伴发疾病多,但院内、1年死亡率间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8.
吴宗贵 《家庭用药》2013,(10):10-10
虽然历代中医文献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记载,但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症候特点,应该属于“痰浊”“血瘀”的范畴,尤其是早期“易损斑块”阶段。中医把痰分为有形之疾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咳嗽咳出来的痰。  相似文献   
99.
肥胖是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代谢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癌症、关节软组织损伤、生殖能力、心理障碍等.然而近年的一些研究,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方面的队列研究,却发现"肥胖悖论"的存在,即相对于体重过轻和正常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超重和肥胖患者的临床预后反而要好."肥胖悖论"究竟是科学,还是假象?如何看待此现象,它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新的思考呢?  相似文献   
100.
氯沙坦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正常组喂基础饲料,模型组以高脂饲料+维生素D3+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治疗组同法造模后加氯沙坦治疗。喂养90 d后,比较各组间血脂水平、血钙水平、胸主动脉形态学改变、巨噬细胞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血浆和胸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分析病变部位的AngⅡ水平与相应的内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钙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内膜厚度增厚,中层厚度变薄(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内膜厚度变薄,中层厚度变厚(P<0.01)。对照组CD68阴性,模型组强阳性,治疗组为弱阳性;模型组斑块表面只有很薄的一层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中层明显萎缩;治疗组内膜及中层均有较厚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血浆AngⅡ水平在3组间无差别;胸主动脉组织中的AngⅡ水平在模型组及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AngⅡ水平与相应的内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氯沙坦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