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医药卫生   57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文章主要探讨了心电图技术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目前心电图的临床教学及应用的现状、考核与评估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构建信息化心电图教学与考核题库,并进一步对如何结合临床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更新题库、以便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对比研究损伤血管内、外膜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信号转导的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高脂喂养两周后,剔除血脂不高者,分别采用胶原酶消化颈动脉内膜和外膜的方法 建立相应的血管损伤模型.将造模后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未损伤对照组和内、外膜损伤组.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观察颈动脉内、外膜损伤对内膜增生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P3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核因子-кB(NF-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1周时,外膜损伤组内膜/中膜面积比(IMR)为0.38±0.02,显著高于内膜损伤组(0.17±0.01,P<0.05);8周后,内膜损伤组的IMR为0.75±0.05,反而显著高于外膜损伤组(0.64±0.03,P<0.05).血管损伤造膜8周后,内、外膜损伤组血管组织中P38、NF-кB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未损伤对照组(P值均<0.05),仅内膜损伤组ERK1的表达显著高于未损伤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内、外膜损伤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除激活共同的P38以及NF-кB信号通路外,对ERK1/2表达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葡萄糖浓度波动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凋亡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10%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培养7 d,贴壁细胞鉴定为EPCs.细胞同化后给予葡萄糖浓度5.5 mmol/L(正常对照组)、30 mmol/L(糖浓度固定组)和20或40 mmol/L(平均浓度为30 mmol/L,波动间期为3 h,糖浓度波动组).干预6、12、24、48、96 h后,采用WST-1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处理细胞,酶标仪检测细胞增殖;以Annexin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处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一氧化氮合酶检测试剂盒处理细胞,荧光酶标仪检测eNOS活性.结果 当平均浓度相同时,与糖浓度固定组相比,糖浓度波动组抑制EPCs增殖及eNOS活性的作用显著增强(P值均<0.05),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糖浓度固定组与糖浓度波动组的增殖率、凋亡率、eNOS活性的差值与干预时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0.937、0.927、和0.951,P值均<0.05).结论 葡萄糖浓度波动作为独立因素促进EPCs的凋亡、抑制EPCs的增殖并降低eNOS的活性.EPCs对葡萄糖浓度波动的适应性差.  相似文献   
6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各种胸肺及支气管病变而继发肺动脉高压,最后导致以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大多数肺心病是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少部分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评价复方尼群洛尔片(钙拮抗剂,抗高血压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 ,共入选4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3∶1),分别服用复方尼群洛尔片(每片含尼群地平5 mg和阿替洛尔10 mg)每日2片或阿替洛尔片(每片25 mg)每月1片,疗程8周.结果 治疗8周后,试验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2组DBP分别下降(15.0±6.6)、(11.7±5.8)mmHg(P<0.01),2组SBP分别下降(18.8±10.4)、(15.8±10.1)mmHg(0.01<P<0.05);降压总有效率,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8.9%和71.6%(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3%和22.6%(P>0.05),大多轻微,可自行缓解,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结论 复方尼群洛尔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通过与氯沙坦比较,评价国产奥美沙坦单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多中心和平行方法进行研究.23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奥美沙坦组(口服奥美沙坦20 mg+氯沙坦50 mg安慰剂)和氯沙坦组(氯沙坦50 mg+奥美沙坦20 mg安慰剂),治疗期为8周.治疗4周末,若坐位舒张压≥90 mmHg(1 mmHg=0.133 kPa),则药物剂量加倍;每2周随访1次,观察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另选3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服用奥美沙坦,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奥美沙坦组和氯沙坦组收缩压分别下降(15.2±13.3)mmHg和(19.5±11.8)mmHg(均P<0.001),舒张压分别下降(15.9±7.48)mmHg和(16.2±5.95)mmHg(均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沙坦组与氯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86.9% vs 93.7%和7.63% vs 5.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86%和71%.结论 国产奥美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与氯沙坦等效,降压平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7.
中医和西医都是研究人的生、老、病、死。研究对象的同一性决定二者必然有相通、甚至有相同之处。中西医结合研究就是要找到中医、西医和其他现代科学之间的共同语言,使两种医学体系共同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68.
69.
普伐他汀对人I型胶原α1(I)链启动子活性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人I型胶原α1(I)链启动子活性的调控 ,从转录水平上了解普伐他汀对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原代、传代培养。构建含人α1(I)前胶原基因5'侧翼序列 -2.5kb与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 (CAT)的重组体 phCOL2.5,用FuGENE转染试剂瞬时转染平滑肌细胞 ,CAT -ELISA测定普伐他汀对重组体的作用。结果设对照组的CAT值为1 ,普伐他汀组的CAT值为0.62±0.04 ,普伐他汀能明显抑制I型胶原α1(I)启动子的活性。结论普伐他汀可以在转录水平上调节人α1(I)前胶原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70.
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成形等介入术中 ,尽管患者在术前通过口服降压药较好地控制了血压 ,但手术的应激仍可使部分患者术中出现血压明显升高 ,不利于手术进行。地尔硫 (Diltiazam)为钙离子拮抗剂 ,具有扩张外周血管迅速降压的效应 ,同时具有防治冠状动脉痉挛等有利于手术的作用 [1 ] 。我们使用国产地尔硫 (上海延安制药厂产品 )经动脉或静脉注射 ,对 17例冠状动脉介入术中血压明显升高的患者作紧急降压处理 ,观察其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17例均为 2 0 0 0年 4月至 8月在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