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4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81.
首届卒中华人精英论坛(盘古会议)于2012年10月29—30日在北京盘古七星酒店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倡导主办,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承办。会议宗旨是汇集海内外卒中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领域的顶级华人专家,交流国际脑血管病研究的前沿信息,共同探讨我国在脑血管病研究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规划未来,推动转化医学的深入开展,为提升我国在脑血管病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建立一个精英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对脑血管高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共纳入16例脑动脉高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随机纳入到预适应组和药物组,每组各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规范卒中二级预防治疗;预适应组同时辅助短暂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疗程半年.观察两组患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症状改善率、mRS评分以及颈动脉超声和TCD的结...  相似文献   
83.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7例抗凝治疗无效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19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及机械性破栓治疗,5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机械性破栓及动脉溶栓治疗,3例行静脉窦支架置入术.结果 23例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其中头痛消失18例,视力改善12例;3例症状无改善,出院前22例患者测脑脊液压力正常,血管造影等检查证实21例患者静脉窦主干通畅,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恢复正常;3例部分再通,皮层静脉和深静脉部分代偿.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4.
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全脑血管造影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Allen试验阳性,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在局麻下以桡动脉为穿刺点,采用Seldinger技术,在0.035英寸超滑导丝引导下,用5 F猪尾导管及5 F Simmons 3型导管,分别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结果 60例患者中58例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96.7%(58/60),2例桡动脉穿刺失败者改穿同侧肱动脉成功完成手术.无手部缺血、桡动脉搏动消失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操作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适宜病例可作为首选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溶栓后血管狭窄的处理问题.方法 收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67例.全脑血管造影后,责任动脉内泵入尿激酶,复查造影,溶栓后动脉残余重度狭窄者置入支架.结果 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17例(25.4%),血管部分再通41例(61.2%),血管未通9例(13.4%).临床症状恢复良好19例,轻度伤残23例,重度伤残8例,死亡17例.结论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溶栓治疗是有效的,时间窗应强调个体化,溶栓后血管残余狭窄可行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86.
静脉窦血栓形成急性期机械碎栓联合药物溶栓治疗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男性,30岁,主因“突发头痛10d”就诊。7d前曾有发热(超过38℃)及右耳不适病史,3d前曾有癫痫大发作1次,入院时诉左额部疼痛,查体各系统及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体征。急诊血常规及生化化验无明显异常,凝血功能显示PT、aPTT均正常,纤维蛋白原略高,为5.05g/L(2-4)。急诊CT显示左侧横窦及上矢状窦高密度改变(见图1),急诊MRI可见左侧横窦内异常信号(见图2)。遂急诊行右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显示上矢状窦及左侧横窦血栓形成(见图3)。在颈动脉做左侧颈静脉路图,在路图引导下穿刺颈静脉,以5ml注射器负压抽吸下逐渐退出穿刺针至有血液抽出时停止,  相似文献   
87.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9,自引:4,他引:59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方法 对47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对195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283例患者中,对202例患者采用预扩张,占71.4%;66例采取后扩张,占23.3%;12例采用球囊扩张式支架,占4.2%;3例未扩张,占1.1%。结果 478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率为78.7%。心率<50次/min者占26.4%;术中栓子脱落5例,其中2例治疗后恢复,2例遗留一侧肢体运动障碍,1例死亡;术后颅内出血死亡1例,术后30d内卒中或死亡6例,占1.26%。随访率为77.8%。再狭窄17例,占4.6%。结论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若操作规范,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8.
<正>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广泛存在于神经细胞的突触后膜上,有较高的钙离子通透性,是与学习记忆及精神性疾病密切相关的一类谷氨酸门控离子通道受体。该受体是由7种类型的亚基NR1,NR2A-D,NR3A、B组成的四聚体或五聚体,其中NR1与NR2、NR3之间不具有明显的同源关系。NMDAR亚基在突触形成和活性反应中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NR1/NR2A在成年大鼠神经系统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89.
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是指重要器官长时程致死性缺血损伤后,对非生命重要器官进行的短暂的非致死性缺血适应.相对于远隔缺血预适应,RIP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然而,RIP尚处于研究认识阶段.文章对各个系统的RIP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一类配体激活型转录因子,属于核受体超家族,分为PPARα、β/δ和γ3种亚型,可调控多种基因的转录和表达.PPAR激活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清除自由基以及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一些研究表明,PPAR的这些多重效应在缺血性卒中时具有保护作用.体内外实验证实,PPAR,尤其是PPARγ激活可防止缺血后炎症反应和神经元损伤,抑制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炎症因子表达.文章对PPAR在脑缺血中发挥的潜在抗损伤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