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4篇
医药卫生   152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一例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合并局部极重度放射损伤病人照后一年随访观察王桂林刘惠兰杨志祥孙向黎王丹红孙其云秦茂权叶根耀1996年1月5日吉林市发生一起192Ir意外照射事故,全身受照吸收剂量(红骨髓干细胞存活计权等效剂量)为2.9±0.3Gy,病人“文”...  相似文献   
42.
近年的研究愈加证实,单核巨噬细胞在造血调控中起着中枢作用,鉴于红细胞的重要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探讨单核巨噬细胞对红系造血的调控,是当今血液学中引人瞩目的课题。一、分泌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业已证实,EPO 主要由肝及肾脏产生,而 Rich 等从小鼠骨髓和脾中分离出的巨噬  相似文献   
43.
1.本文报告我院1961年3月至1977年12月用大剂量男性素治疗慢性再障47例的疗效分析。基本治愈4例、缓解7例、显效22例、稳定6例、无效8例,有效共39例,有效率82.9%。 2.治疗后先有网织红细胞升高。血相恢复到正常的顺序是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部分病人治疗后可见到骨髓增生程度改善及粒+红/淋巴的比值升高。网织红细胞持续高值、输血需要的减少、临床症状改善和出血倾向的减轻,常为血相进步的先兆。 3.随访观察的25例中(占有效组39例的67.6%),出院后血相进一步改善者15例,无变化者6例,退步者2例,死亡2例。大剂量男性素治疗不仅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也比较满意。 4.男性素的副作用有皮肤痤疮、毛细血管扩张、体毛增多变粗、性欲增进、水肿、乳房底盘增大、肝功能异常等;女性可有声音嘶哑变粗、闭经、阴蒂肥大等现象。 5.影响疗效的因素,主要是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44.
1998年伊斯坦布尔60Co源辐射事故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耳其 2个60 Co源装置运往安卡拉途中于 1998年 11月 8日在伊斯坦布尔不慎丢失 1个 ,被 2人拾回家里 ,次日在当地以废品出售。收购者将其放置家里后院 1个月后 ,于1998年 12月 13日拆卸 ,现场拆卸者有 7人 ,另有家人偶而观看及过往行人目击者人数不等。当天从上午 9时至下午 4时 30分60 Co源装置被拆卸开 ,部分金属零件被出售 ,其余散扔于院内 ,60 Co源壳整体未被砸开。当晚拆卸者 7人出现呕吐 ,次日 4人因恶心及呕吐被当地医院诊为食物中毒 ,其后又有 1人感周身不适疲倦 ,但无呕吐。上述患者以后未就诊。此后至 1998年 12月 2 8日的…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从造血调控的角度探讨了正常人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前列腺素 E_2在粒系造血中的调控效应。前列腺素 E_2是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主要粒系造血负调控因子,呈剂量依赖性抑制 GM—CFU 的生长。10~(-8)M/ml 时抑制效应就很明显,10~(-6)M/ml 时抑制率达50%;消炎痛虽能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前列腺素 E,但对体外正常人骨髓 GM—CFU 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6.
白血病克隆研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领域,它将有利于我们了解白血病及有关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化疗效果及其预后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仅就国外有关白血病克隆源性及其体外培养方法的论述作一简要介绍。白血病干细胞的概念白血病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肿瘤或白血病干细胞保持了正常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而分化能力却降低甚至丧失。  相似文献   
47.
HLA(Human Leucocyte Antigen)是一种人类同种异体抗原,分布在真核细胞和血小板表面,作为机体个体性的标记。控制HLA抗原的基因位点在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Lilly(1964)报告小鼠H-2型与自血病病毒病因的关系,Amiel(1067)观察到何杰金淋巴瘤40抗原频率增高的情况,近年来一些作者注意到HLA与急性白血病、慢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病的关系。本文调查了我国人的急淋与HLA-A、B、C、DR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临床症状、查体、血象、骨髓细胞学和血细胞化学检查结果确诊为急淋。经联合化疗缓解,停化疗一周后抽静脉血送检。25例中男17,女8例。年龄范围为3—70岁,<12岁者7例,13—15岁者5例,>15岁者13例。并调查了78名  相似文献   
48.
国内外辐射事故的临床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科技进步标志之一的核能与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但由于违犯操作规程、管理不善等,使核辐射事故仍时有发生。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自1940~2002年2月全球共有423起重大辐射事故,涉及133840人,135人因此致死。1990年以前辐射事故已在郭力生、葛忠良主编《核辐射事故的医学处理》一书中作  相似文献   
49.
50.
核辐射事故的医学处理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容仅涉及ARS(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诊治新进展:1.早期分类中强调的呕吐开始时间更多地与照射剂量率相关。2.欧盟学者提出的神经血管(N1~4)、造血(H1~4)、皮肤(C1~4)和胃肠(G1~4)四系统的分级评估与综合评估———损伤等级(gradingcode,RC)概念有新意,有利于ARS的预后判断和治疗措施的安排。3.IAEA/WHO组织专家写出的“如何辨认事故辐射损伤并作出初步反应”对“孤儿”放射源危害的辨认和正确处理有益。4.有分类诊断意义的辐射生物剂量计。5.对迁延性照射引起的外照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放射病有进一步深入的认识。6.支持治疗包括抗呕吐、止痛治疗、脑水肿治疗、营养、抗生素治疗等引起的感染的防治和输血治疗(浓缩血小板和浓缩红细胞)。7.保守性皮肤损伤处理措施和手术。8.造血生长因子的应用(刺激疗法)。9.HSCT(造血干细胞移植):提出了事故性TBI(全身照射)后进行Allo-BMT(异基因骨髓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0.近年来实验犬和临床进展认为,non-ablative(非清髓性)外周血HSCT将是极重度以上放射病病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