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收治的180例危重症新生儿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将2019年4月1日~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189例危重症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在转运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转运后低血糖、低体温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转运后低血糖、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转运后新生儿低血糖、低体温发生率,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CT预测胸腺瘤的分期及侵袭性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瘤79例,根据Masaoka-Koga分期将胸腺瘤分组:A组为(Ⅰ+Ⅱ期)44例,B组(Ⅲ+Ⅳ期)35例,分析两组肿瘤分布、最大横径、形态、密度、内部钙化及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等CT特征,预测胸腺瘤的分期及对周围组织的侵袭程度,与Masaoka-Koga病理分期比较。 结果 两组肿瘤分布无差异(P=0.418),两组最大横径、形态、密度、内部钙化均不同,P值分别为0.000, 0.000, 0.001, 0.002。CT对胸腺瘤侵袭纵隔脂肪、纵隔胸膜、心包、临近肺组织及大血管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67%、76.92%、71.43%、66.67%、8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96.22%、96.55%、94.83%、97.3%。 结论 CT能较好的判断胸腺瘤的侵袭性,区分Ⅰ/Ⅱ期与Ⅲ/Ⅳ期胸腺瘤,从而确定术前需要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提高手术切除率及肿瘤切除完整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随访中定性和定量评价残留或复发肿瘤组织的能力。方法对16例行TACE术后肝癌患者分别进行DWI、上腹部增强CT和DSA造影检查。DWI检查取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为0及500s/mm~2),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与上腹部增强CT和DSA造影检查相对照,观察碘化油沉积灶、肿瘤坏死组织和肿瘤组织在DWI上的信号特征;分别测量TACE术后病灶的ADC值和对应的CF最大强化值,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DWI显示TACE术后病灶内部信号较复杂,2例(2/16)病灶碘油沉积完整,DSA检查无肿瘤染色,CT图像显示为完整的碘化油沉积灶,DWI为均匀低信号;2例(2/16)病灶为碘油沉积但出现局部缺损,DSA检查可见缺损区肿瘤染色,DWI图像上碘油沉积区表现为低信号,肿瘤染色区为高信号;12例(12/16)病灶DSA检查可见无或稍许碘油沉积,造影见大量肿瘤染色,其内可见无或轻微染色的缺血、坏死肿瘤组织,DWI图像上肿瘤染色区域表现为高信号,缺血坏死区为低或较低信号;对14例(14/ 16)病灶内肿瘤组织的ADC值与其最大CF强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存在相关性(r=-0.76490,P<0.01)。结论DWI是一种灵敏的检测肝癌TACE术后肝内新发病灶的无创性成像方法,可监测TACE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活组织和坏死情况,小b值(500s/mm~2)的ADC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血供,可以用于肝癌TACE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24.
余玲玲  陈允国  叶晓丹  李宝青  叶亮 《重庆医学》2007,36(18):1856-1858
目的 对冰格保存后的冻干质控血清的解冻方式进行探讨.方法 将冻干质控血清复溶后,分装置普通冰箱冰格(-20℃)保存,分别采用(24±2)℃和(37±0.5)℃两种解冻温度下,5个不同解冻时间(5、30、60、90、120min)进行解冻,然后测定ALT、AST等23个生化项目,计算各项目检测结果的、s和相对偏差.结果 在(24±2)℃ 30min解冻条件下,除了TG的测定结果与基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ALT、AST等其余22个生化项目的测定结果与基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7±0.5)℃ 5min解冻条件下,除了ALT、UA的测定结果与基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AST、ALP等其余21个项目的测定结果与基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4±2)℃解冻温度下的TG 和(37±0.5)℃解冻温度下的ALT、UA,5个不同解冻时间的测定结果与基准值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相对偏差均在临床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 冻干质控血清冰格(-20℃)保存后,以置室温(24±2)℃ 30min解冻为宜.在时间紧急或室温条件难以控制的情况下,亦可采用水浴(37±0.5)℃ 5min迅速解冻.  相似文献   
25.
解冻温度对生化干粉质控品测定结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冻温度对生化干粉质控品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将干粉质控品复溶后进行分装,并置-20℃冷冻保存;次日取出分成3组分别在37℃、24℃(室温)、4℃下解冻后测试。结果个别指标在实验室可以控制的3种温度下进行解冻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CV值基本都能控制在5%以内。尤其在室温24℃下进行解冻,各项指标的变异度(<5%)表现得极为稳定。结论分装冷冻保存的生化干粉质控品进行解冻时,选择室温温度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6.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5 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报告显示,我国的肺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之首(57.26/10万),新发肺癌病例约78.7万例,5年生存率仅19.7%[1].提高肺癌生存率的有效办法是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筛查是早期发现肺癌的重要途径,给予精准的防治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一项长达10年...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初步探讨CT动态增强参数与肺癌预后因子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24例肺癌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分别计算肺癌的强化率、强化斜率、1200 s廓清率及1200 s廓清率线性斜率等强化参数;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病理标本中的癌胚抗原(CEA)、Ki67、c-erbB-2和p53等表达,采用非参数统计中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价肺癌动态增强参数与各预后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 24例肺癌平扫CT值为(42.0±5.3)HU,强化值为(42.2 ±17.6)HU,强化率为(103.9±48.1)%,平均达峰时间为(135.2±191.7)s,1200 s廓清值为(19.2 ±15.6)HU,1200 s廓清率为(21.3 ±12.8)%,对比剂流入斜率为(2.1±2.1)%/s,1200 s流出斜率为(0.0214±0.0155)%/s;CEA阳性表达19例(19/24,79.2%),Ki67阳性表达13例(13/23,56.5%),c-erbB-2阳性表达15例(15/21,71.4%),p53阳性表达20例(20/23,87.0%).经统计学分析,强化值与p53表达有相关性(r=0.419,P=0.047<0.05).结论 肺癌的CT强化参数与预后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预后.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价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MSCT廓清参数与肿瘤内部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用16层CT扫描机对肺癌行平扫和增强后20、30、45、60、75、90、120、180、300、540、720、900和1200 s 13个序列扫描,非离子型对比剂以4 ml/s的流率从肘静脉注入,注射量为420 mg I/kg.分别计算20 min的廓清值、廓清率和廓清率线性斜率等参数.用肺癌间质内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双染色法,对肺癌内部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析肺癌组织间质内纤维化程度与各参数的相关性.用非参数统计方法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参数与肺癌间质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共获得29个肺癌病灶的廓清参数值和间质纤维化分级资料,其中纤维化分级Ⅰ级10个病灶,Ⅱ级14个,Ⅲ级5个,20 min廓清值为12.1(0.32~58.0)HU,20 min廓清率中位数为15.3%(0.3%~39.2%),20 min廓清率线性斜率中位数为0.0152%/s(0.0007%/s~0.0561%/s).相关性分析发现20 min的廓清值(r=-0.402,P<0.05)、廓清率(r=-0.372,P<0.05)和廓清率线性斜率(r=-0.459,P<0.05)与肺癌中纤维化程度有相关性.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间质内纤维化程度影响CT对比剂廓清.  相似文献   
29.
水表观扩散系数在预测和评价肝癌化疗栓塞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水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肝癌化疗栓塞术前后的变化及其在预测和评价栓塞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对化疗栓塞术前和术后的肝癌患者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弥散系数为0和500 s/mm2)计算肝癌病灶手术前、后的ADC值,并与化疗栓塞效果比较.结果 栓塞不良组的术前ADC值(1.687×10-3 mm2/s)高于栓塞良好组(1.278×10-3 mm2/s,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以ADC值1.618×10-3 mm2/s作为预测栓塞不良阈值,其敏感度为96.0%,特异度为77.8%.栓塞良好组治疗前后的ADC变化比值(32.6%)高于栓塞不良组(5.2%,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以治疗前后的ADC变化比值16.2%作为预测栓寨效果良好阈值,其敏感度为72.0%,特异度为100%.非治疗叶段肝实质和脾脏治疗前后ADC值无变化(P>0.05).结论 ADC值能预测肝癌栓塞治疗效果,肝癌病灶ADC值高预示栓塞效果不良,而栓塞效果良好的病灶,其栓塞后的ADC值明显上升.对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0.
腹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腹部嗜铬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的79个经病理证实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腹内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结果 70例患者中,有与嗜铬细胞瘤有关的内分泌症状者41例,隐匿型嗜铬细胞瘤15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14例.单发63例,多发7例,共有79个病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60例,异位嗜铬细胞瘤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合并异位嗜铬细胞瘤2例.良性60例,恶性或术后复发10例.79个肿瘤病灶中,肿瘤均呈圆形或类圆形,长径2~15 cm,平均5.8 cm.6个长径≤4 cm的肿瘤病灶在扫描各时相均较均匀,25个肿瘤病灶有明显的血窦形成,48个肿瘤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和囊变灶,其中9个可见液-液平面.65个肿瘤为富血供,14个为中等血供.结论 约40%的腹部嗜铬细胞瘤无相关的内分泌症状,但腹部嗜铬细胞瘤多有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小的肿瘤较均匀而富血供;较大的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和囊变灶,为富血供或中等血供,约50%的病灶内可见血窦或液-液平面,有助于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