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肾康注射液对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_1分泌型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对肾小管上皮细胞 L L C PK1 分泌 型胶原 (Co )的影响。方法 :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 ) ,以单味大黄注射液为实验对照组 ,检测肾康注射液对肾小管上皮细胞 L L C PK1 分泌Co 含量的影响。结果 :肾康注射液可以显著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 L L C PK1 分泌 Co 的含量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肾康注射液作用明显优于同等含量的单味大黄注射液。结论 :肾康注射液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 L L CPK1 分泌 Co 含量 ,是该中药复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讨中药肾康注射液 ( SK )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笔者采用人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 ( 3H-Td R)掺入法观察其增殖情况。结果 :不同肾康注射液剂量组 3 H -Td R掺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肾康注射液可明显抑制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3.
我室从1979年10月至1981年7月共收治急性肾衰竭30例,以“中药结肠灌注液Ⅰ号”为主治疗20例,治愈率为85%,其余10例为对照组,现小结如下。诊断标准一、有导致急性肾衰竭发病的诱因,如感染、休克严重创伤、溶血、中毒及变态反应性肾病等。二、突然出现无尿(尿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对高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肥大及p21~(CIP1/WAF1)(p21)、p27~(KIP1)(p27)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甘露醇组、高糖组、高糖加肾康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及[~3H]亮氨酸([~3H] Leu)掺入法反应细胞DNA及蛋白质的合成情况,RT-PCR、Western blot检测p21mRNA及p21、p27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高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蛋白质合成增加,DNA合成减少,p21mRNA及蛋白质、p27蛋白质表达增加;肾康注射液组与高糖组比较,蛋白质合成减少,DNA合成增加,p21mRNA及蛋白质、p27蛋白质表达降低。结论肾康注射液可能部分通过降低p21、p27过表达来阻止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肥大反应。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与苯那普利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不同抑制作用强度。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技术和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具有降逆泄浊、益气活血作用的中药肾康注射液及苯那普利对MC增殖的影响。结果肾康注射液与苯那普利对MC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在等效剂量浓度下,肾康注射液对MC的抑制作用优于苯那普利。结论MC是肾康注射液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靶细胞,抑制MC增殖可能是该方延缓肾小球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对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分泌层粘连蛋白(LN)的影响。方法: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以单味大黄注射液为实验对照组,检测肾康注射液对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分泌LN含量的影响。结果:肾康注射液可以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分泌LN的含量,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肾康注射液作用明显优于同等含量的单味大黄注射液。结论:肾康注射液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分泌LN含量,是该方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7.
肾康注射液对肾小球内皮细胞增殖及自分泌FN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阻抑肾小球硬化、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部分作用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肾康注射液对体外培养人肾小球内皮细胞增殖及其内分泌FN水平的影响。结果:肾康注射液及其含药血清对肾小球内皮细胞增殖及其内分泌FN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且呈量效依赖关系,肾康注射液与肝素合用,协同抑制肾小球内皮细胞增殖、自分泌FN水平(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对肾小球内皮细胞的抑制效应,显示其新的药理作用位点。对肾小球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是肾康注射液活血功效的具体形式之一,对肾小球内皮细胞自分泌FN的抑制效应是其泄浊功效的具体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中药肾康注射液(SK)对脂多糖(LPS)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观察其增殖情况。结果:不同肾康注射液剂量组^3H-TdR掺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肾康注射液可明显抑制脂多糖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9.
肾康注射液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自分泌FN的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SKI)阻抑肾小球硬化(GS),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CR)的部分作用机制,为SKI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实验法,观察SKI对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其自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的影响,结果:SKI及其含药血清对GMC增殖,自分泌FN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P<0.05),呈剂量或SKI血药浓度与效应依赖性;但随刺激时间延长,其作用存在差异,即对增殖的抑制效应:SKI呈递增趋势,而SKI含药血清则呈递减趋势,对FN水平的抑制效应则相反。结论:SKI经机体代谢,药理效应的不一致性,提示SKI含药血清可能出现提高FN降低解酶活性的新物质,或存在降解FN的某种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与苯那普利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不同抑制作用强度。方法:采用 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技术,观察具有降逆泄浊、益气活血作用的中药肾康注射液及苯那普利对MC增 殖的影响。结果:肾康注射液与苯那普利对MC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但二者的作用强度有一定的差异。结 论:在等效剂量浓度下,肾康注射液对MC的抑制作用优于苯那普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