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17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心脏淀粉样变性(CA)是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累及心脏引起心脏损害的一种严重的疾病。心脏磁共振(CMR)具有多方位、多参数、无创、无辐射、高软组织分辨力的检查优势,在CA的早期诊断及不同亚型的鉴别、临床风险分层、治疗后的心肌反应监测、心肌淀粉样蛋白负荷评估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就CMR在CA的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心肌应变、组织特征评估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2.
影像导入式教学方法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引入影像导人式教学方法,即将经过精心选择的相关器官的解剖学图像、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正常表现图像、疾病病理学图像和相应的影像学表现的图像依次导入,以图像为主线,辅以问题和提示,图文并茂,进行教学。以问卷调查结果为评估依据,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影像导入式教学方法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延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时间,从而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比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超声心动图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8例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复杂型先心病患者中,21例经手术或多种影像学方法证实,并均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手术结果或多种影像学方法为标准,将16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结果21例患者中,16层螺旋CT正确诊断了所有复杂型先心病的类型,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17例。21例患者中发现心内畸形32个,心外畸形48个。16层螺旋CT、超声心动图对心内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5.63%、1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心外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7.92%、54.1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72.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在心外血管结构的显示上较超声心动图有优势,而超声心动图对心内结构的评价更准确。在临床中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超声心动图结合,将极大提高对复杂型先心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4.
椎管内血管性病变MRI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椎管内不典型血管性病变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MR误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血管性病变的MRI表现,探讨误诊原因.结果 2例椎管内硬膜外动静脉畸形MRI分别表现为等T1,等T2和短T1、长T2信号,均单纯报告为血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表现为较均匀等T1、长T2信号,增强后见明显均匀强化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另1例呈短T1、短T2信号而误诊为黑色素瘤.结论椎管内血管性病变有时仅表现为局限性出血的征象或出现类似神经源性肿瘤的征象,仔细分析和观察病灶的位置、信号特点、增强表现,并结合临床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继发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HIV感染者继发PJP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依据年龄分为1组:55例(<40岁),2组:58例(40 ~60岁),3组:27例(≥60岁).依据影像学表现,将PJP的CT图像分为A型[以...  相似文献   
46.
多层螺旋CT评价先天性单冠状动脉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先天性单冠状动脉畸形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先天性单冠状动脉患者的MSCT和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CCA)资料。对比两者在显示和诊断此病中的差异。仿真内镜技术用于评价异位开口及其与邻近正常冠状动脉开口的关系,多平面重建、曲面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等重建方法则用于评价变异冠状动脉的行径及其与邻近大血管的关系。结果 4例患者变异的冠状动脉全部为MSCT造影所显示并明确诊断。MSCT显示3例患者的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的近段,其中1例在CCA中左主干仅近段局部显影,未能明确诊断,另2例左冠状动脉虽显影,但较淡。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的末端,CCA则误为起源于回旋支。MSCT显示2例异常开口冠状动脉的近段狭窄,3支异常冠状动脉穿过主动脉根部和肺动脉或右室流出道的间隙,1支绕主动脉根部后方走行,而CCA均不能明确诊断。结论 MSCT显示先天性单冠状动脉明显优于CCA,凡疑及冠状动脉变异的患者,可首选非创伤性的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低剂量MSCT摇篮扫描技术一站式全脑灌注与动态CTA检查的可行性及其在评价脑动脉瘤中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63例临床疑诊脑动脉瘤的患者,分为两组,动态CTA组(33例)应用80 kV和100 mAs的MSCT摇篮扫描技术进行一站式全脑灌注与动态CTA检查.常规CTA组(30例)CTA前平扫参数为100 kV和100 mAs,CTA检查参数为100 kV和260 mAs.对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与CTA图像质量分别进行比较;另对动态CTA组患者进行灌注分析.结果 动态CTA组患者一站式脑灌注与动态CTA检查平均辐射剂量仅为(1.64±0.00) mSv,常规CTA组患者平均辐射剂量为(1.68±0.17) mSv,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CTA中最佳时相图像质量与常规CTA比较,血管强化程度及图像噪声较高,然而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94%(31/33)患者成功获得灌注图像,其中2例发现局限性灌注减低区域.结论 低剂量MSCT摇篮扫描技术一站式脑灌注与CTA检查,能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前提下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可实现脑动脉瘤患者动脉形态学与脑灌注功能的一站式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 探讨呼吸门控下定量CT对接尘工人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接尘工人62例(接尘3-28年)及对照组54例,在50%肺活量(50%VC)状态下行全肺螺旋CT扫描,在10%VC、90%VC呼吸水平下于隆突层和隆突上、下各5cm处行高分辨CT(HRCT)扫描。用定量指标分析结果,并与临床肺功能检测进行对照。结果 62例接尘工人中有9例在CT上可见肺气肿的表现。接尘工人的10%VC、90%VC时的定量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并且随着接尘工龄的增加,其定量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呈梯度增加。结论 呼吸门控定量CT是接尘工人早期病变的灵敏、准确、客观的检查方法,其对小气道病变的诊断优于临床肺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50.
<正>1资料与方法患者女,12岁,食用冷苹果后出现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10余小时,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无呕血,肛门停止排气6 h。入院后给予解痉镇痛,不能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