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正常成人垂体MRI形态学特征,为建立国人正常标准脑提供垂体形态学数据.方法 采用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形式,选取18~70岁978名健康志愿者,并按18~30、31~40、41~50、51~60、61~70岁5个年龄段分为A、B、C、D、E组,行3D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T1WI,利用3D后处理软件进行MPR,测量垂体体积及各方向径线,以及垂体柄与大脑中线、视交叉及垂体表面夹角.相同性别不同年龄分组的垂体测量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同组别不同性别垂体测量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垂体分型数据采用x2分析.结果 (1)垂体体积:男性5组垂体体积分别为(1142±290)、(996±223)、(979±178)、(971±174)、(930±189)mm3,女性分别为(1247±210)、(1199±216)、(1108±196)、(1059±212)、(984±177)mm3,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811、27.091,P值均<0.01),在男性30岁以后,女性40岁以后垂体体积变小;同年龄组女性垂体体积大于男性(P<0.05);垂体体积与性别、年龄、分型、正中高径、前后径和宽径相关(r=0.646,P<0.01).(2)垂体径线测量统计:垂体正中高径男性各组分别为(6.6±1.5)、(6.0±1.4)、(5.6±1.1)、(5.0±1.2)、(4.9±1.4)mm,女性分别为(7.9±1.6)、(6.4±2.0)、(5.6±1.7)、(5.1±1.7)、(4.4±1.4)姗,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582、62.978,P值均<0.01),30岁之前女性正中矢状高径大于男性,30岁之后男女垂体正中矢状高径逐渐减小,男性50岁后,女性60岁后降至最低;垂体正中矢状高径与性别、年龄相关(r=0.570,P<0.01).垂体宽径男性各组分别为(14.8±1.8)、(14.7±1.4)、(14.2±1.9)、(14.3±2.1)、(13.8±2.4)mm,女性各组分别为(14.9±1.8)、(15.8±1.7)、(15.5±2.1)、(15.6±2.2)、(14.9±2.1)mm,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66、4.233,P值均<0.05);垂体宽径与性别、体重、年龄相关(r=0.300,P<0.01).垂体前后径男性各组分别为(11.2±1.2)、(11.8±1.3)、(11.8±1.5)、(12.3±1.8)、(12.2±2.0)mm,女性分别为(11.9±1.3)、(12.5±1.5)、(12.4±1.5)、(12.9±1.6)、(12.7±1.6)mm,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270、5.903,P值均<0.01),60岁之前男性垂体前后径小于女性(P<0.05),且随后逐渐减小,女性前后径随年龄逐渐减小;垂体正中矢状前后径与性别、年龄相关(r=0.276,P<0.01).(3)垂体柄夹角统计:冠状面重组上垂体柄与垂体表面、视交叉及脑中线之间并无明显偏移,且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垂体分型统计: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212、107.518,P值均<0.01).随年龄增加,隆起型逐渐减少,凹陷型逐渐增加.结论 3D高分辨率MRI能够清晰显示垂体形态,结合3D后处理软件能够准确测量垂体体积及各方向径线以及垂体柄的夹角,为建立标准脑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比较扣带回体积与校正因素的关系,为扣带回结构提供标准化的测量方法.方法 对627名18~60岁中国正常成年志愿者行全脑MR容积扫描,应用3D体积分析软件手工勾绘ROI,测量扣带回的体积,并分别以颅内容积(TIV)和脑体积(WBV)进行校正.对校正前、后的扣带回体积分别与TIV和WB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校正前和TIV、WBV校正后的扣带回体积:男性分别为(21.01±2.31)ml、(21.11±2.57)ml、(21.06±2.34)ml,女性分别为(19.72±2.31)ml、(19.79±2.28)ml、(19.74±2.04)ml;左侧分别为(9.71±1.54)ml、(9.77±1.61)ml、(9.75±1.54)ml,右侧分别为(10.64±1.58)ml、(10.69±1.53)ml、(10.67±1.45) ml.校正前的扣带回体积与TIV的相关性不强(男、女:r=0.225、0.385;左、右侧:r=0.229、0.366;P均<0.05),与WBV的相关性略高(男、女:r=0.329、0.473;左、右侧:r=0.381、0.419;P均<0.05);校正后的扣带回体积与TIV仍有相关性(男、女:r=-0.378、-0.379;左、右侧:r=-0.368、-0.300;P均<0.05),与WBV相关性降低(男、女:r=-0.297、-0.156;左、右侧:r=-0.285、-0.197;P均<0.05).结论 扣带回体积与TIV和WBV均有一定相关性;WBV校正效果优于TI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